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宣化上人:六大宗旨即是五戒

宣化上人  2011/0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有人欢喜念佛,就参加佛七。有人欢喜参禅,就参加禅七。若是有人不欢喜念佛也不欢喜参禅,就参加个懒七或睡觉七。「懒七」或「睡觉七」,这些名词很新鲜,但说起来也是很有学问的。

「懒七」:你很懒,其实也懒不了。你什么也不做,但是心里就做起工来--打妄想。妄想忽天忽地、忽饿鬼忽地狱、忽人忽天,就是在人的心里制造出六道轮回的机器。心里把这机器发动了,转来转去,想要懒惰,其实浪费的脑力及精力更多。所以就更加疲倦,就越加懒,更加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枯燥无味。

「睡觉七」:睡着了就作梦。在梦里也是一下子梦到发财,或一下子又挨穷,或忽然作大官,又忽然变乞丐,或梦到老虎毒蛇。在梦里睡也睡不安乐,想打个睡觉七也不行了。

这就是人不会用功,无论做什么都觉得不好;可是会用功的人,做什么都觉得好,参禅、念佛都好,就算懒惰睡觉也都是在用功。

所以万佛圣城有禅、教、密、律、净五教,你愿意修什么都可以,是很自由的,不需要觉得不好意思,你想懒、睡也都是很好的事;懒,不会偷东西,这是持戒。睡,不会杀人或杀生,这也是持戒。你念佛参禅或学教、习律、修密,这都是持戒呢!所以你学五教,都是在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用功就不会犯戒,在表面上看来好像没有在持,其实这是不持而持,不戒而戒。不需要用持戒的名词,也在持戒,所以这样用功也是很好的。

因为这样,在万佛圣城愿用什么功,都是很自由,不会有人管束你。所以这么多天,愿用什么功都可以,只要你自己在用功时,提得起、放得下,做什么像什么,做什么都好好去做,专心致志,这就对了。

再说说万佛圣城的六大宗旨:

(一)不争,就不会杀生。杀生就因争心作怪,一争就你死我活,死伤无数。

(二)不贪,就不会偷盗。为什么要窃盗他人之物?就因为贪。你要是没有贪心,就算人家要给你,你也不会要,所以要把贪心去除,才不会偷。

(三)不求,就不会有淫欲心。淫欲心就因为有所求,女求男朋友,男求女朋友,都是追求异性。不单求,还要「追」求,就好像把头削得尖尖的,往里头钻。若是无所求,还有什么淫欲心?英俊的男人有什么用?漂亮的女人也只是个盖肉的臭皮囊。有什么值得贪恋的?假若无所求了,淫戒就不会犯。

(四)不自私,就不会打妄语。人打妄语,就因为怕失去自己的利益,自私心作怪,所以骗人撒谎,想令人不认识自己。

(五)不自利,就不会犯酒戒。人为什么喝酒?就想迷乱自己的身体心性,弄得它恍忱惚惚,以为自己成了神仙,在天上逍遥。喝醉酒又会骂人,又可以为所欲为,又增长淫欲。又想用酒来助血气流通快点,喝了忘记一切,好像抽鸦片烟一样过瘾。这都是自利心作怪,所以才去喝酒。

所以这六个宗旨,就是「五戒」的别名。为什么不说五戒?因为我们人听惯了五戒,你跟他讲:「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他说:「我知道了!听你的做什么?」所以把它变个名词,「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这个名词本来人人也听过,也懂得,但是真能去做的少之又少,所以提醒大家:

不争就是不杀生;

不贪就是不偷盗;

不求即是不邪淫;

不自私即是不打妄语;

不自利即是不饮酒。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略述在家戒律的现代意义

在这个科技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物欲也在...

受持五戒对净土学人的意义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如果你是修圣道门的,...

了解戒律真正的意义

当我们提起戒律这个名词,对现代讲究自由,很不喜欢受...

了生脱死的门径--八关斋戒

第一节 什么是六斋日 八关戒斋,是俗人在每月的六斋日...

【推荐】明海法师三皈五戒开示

各位营员,现在我简单讲解一下三皈、五戒的内容。三皈...

持戒对念佛往生的意义

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 曾...

破戒跟着魔的差别

假设我们用攀缘、迷惑的心,来面对五阴魔境,这个过失...

最受益的还是自己

我们经常讲以戒而安。为什么要有戒律?任何一个国家都...

业重情迷是凡夫

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

人为色死

现在回到正题,我觉得中国的一些话,有自相矛盾处。所...

缺德就是要发脾气

1、缺德就是要发脾气 你的罪障消灭,善业才能全。你罪...

宣化上人:节食、寡欲

世界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这是很自然的一种道理...

什么会让你迷失方向

有一个小和尚,每天在庙里潜心研究佛经,参禅打坐。十...

提倡环保--远离有毒香烛

可怕的现状 我们每到寺院等宗教场所,都会看到袅绕的烟...

愚痴无知,实在苦恼

以前在印度有一间古寺,寺里住了一百多位修行者。邻近...

不往生到极乐世界,只有祸害没有利益

佛陀又叫舍利弗尊者说道,我看到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

一念淫念的果报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应化的时候,龙王中有一位...

答非所问

世间各行各业,各人有各人的智识和经验,智识有累代传...

不是任何善良都是好事

很多年前,我曾到泰国缅甸的金三角地带,那里以前是种...

唯独拜忏不会着魔

在梦中菩萨现大神力,有时候现相,梦中有时还容易。现...

学佛的六个坎

第一,邪见坎:外道与不懂佛法的人,对佛和三宝产生邪...

大安法师:烦恼不断能往生吗

问: 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