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未成佛前先结人缘

大安法师  2019/05/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未成佛前先结人缘

【后复载一僧,博通经论,所至无所遇。乃咨嗟叹息。傍一僧曰,汝学佛法,独不闻未成佛果,先结人缘,汝虽明佛法,其如无缘何。

其僧曰,我即终于此乎。傍僧曰,吾代汝为之。问其僧有何所蓄。曰,无他,仅余一衣料耳。曰,此亦足矣。遂变价置买食物,引其僧至一深林,禽鸟昆虫甚多之处,置食于地,复教以发愿。

乃嘱曰,汝二十年后,方可开法。其僧如所嘱,至二十年后始开法,受化者多少年,盖皆受食之禽鸟昆虫也。此愿力之不可思议也。尚能以他人之愿,摄彼虫鸟,脱异类而入人道。岂自愿不能自度耶。】

好,请看第三个公案。这也是记载在《神僧传》里面的。

说有一位叫智辩法师的,他很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慧,非常努力勤学三藏,博通经论,注疏佛法,真是满腹经纶啊。

但是他游行各大丛林,到处没有人请他说法,非常孤单。

有一次在衡岳寺,他一边看注疏,一边就在那里怀疑:“哎呀,我所学习的佛法、研讨理解的东西,是不是有错误啊?”

旁边有一位老僧,他就向那位老僧请问:“我学了很多佛法,我懂得很多,但是没有人请我,是不是我学的佛法有差错?”

那老僧告诉他:“你学的东西是正确的,也是正知正见的。但是你不了解,就是佛都不能度无缘之人哪。你不是学的佛法不对,是你跟众生没有缘。”

所以佛法为什么说“未成佛前先结人缘”,你不结人缘,你就是懂得很多佛法,神通、智慧很高妙,你门前都是草如人深,门可罗雀啊。所以佛能不能度众生,众生能不能得佛所度,完全是看这个缘。

这位智辩法师跟众生没有结上缘,所以就没人理睬他。

智辩法师听了以后:“哎呀,那怎么办,我是不是终生就这么孤单寂寞呢?”

那老僧说:“不要紧,有办法,我来代你把这个局面扭转过来,给你结人缘。”

怎么扭转呢?他就问智辩法师:“你有什么积蓄的财物啊?”

法师说:“我也没什么,只多余一块准备做袈裟的衣料。”

老僧说:“好,也就足够了。”就把那块衣料变卖,卖了钱再买了些食物,做成那种饼、油面之类的,把它搞好了,老僧就引智辩法师到树林的最深处,禽鸟昆虫很多的地方,把食物撒在草地上。

撒在草地上就发愿,是老僧代智辩法师发愿,愿吃了这些饮食的鸟兽、昆虫来生转为人身,给智辩法师做弟子。

发了这个愿之后,这位老僧就告诉他:“好,现在你也不要着急,二十年以后你再出来讲经说法,这二十年你不要打妄想,好好钻研你的,修行你的去。”

这位法师也很听话,这二十年也不打妄想,也不怨天尤人,韬光敛迹。

果然二十年以后,就有人请他来说法。他一说法,唉呀,马上一千多人就到了,而且大多数都是二十岁左右的人。

你看这些吃了他食物的昆虫、鸟兽还真的来了,真的来做他的弟子了。这就是发愿的力量很不可思议。

这还是以他人的愿,以那个老和尚发愿来摄受这些鸟兽、昆虫脱离异类,脱离它那一道来进入人道。进入人道又能跟他产生法缘关系,来做他的弟子,听他讲经说法。

你看他人、别人发的愿对自己都有这个利益,如果我们从真诚心里自己发的愿呢,那不是力量更大吗?

这个愿,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常常要注意这个问题。

大家可能有受过菩萨戒的,《菩萨戒本》里面讲,“我们到一些山川、树林看到那些昆虫、鸟兽,都要发个愿,希望它发菩提心,三皈五戒,念佛求生净土。”你常常心里这样念着,口里发出这样的愿言,你就跟这些异类的众生结上了缘分,结上缘分以后就会产生结果。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城里的人,刚强难化,像舍利弗、富楼那这些传播佛法的大将去都无济于事,都不能摄化这些众生。佛陀就派大目犍连去,目犍连一去果然很容易就把那个城里的人教化过来了。

其他弟子很奇怪:“为什么其他的人去了都不行,大目犍连一去就可以了呢?”

佛知道这里的因果:在很多劫以前,大目犍连曾经有一世做过砍柴的人,樵夫,他有一天到深山里面去,看到很多蜜蜂聚集在一起要蜇人,要攻击他。大目犍连对这些蜜蜂很慈悲,他没有发脾气,也没有去追赶它们,“哎呀,你们要发菩提心,要学佛啊。如果我修道成功了,我来度你们啊。”心念、口念,就仅仅发了这样一个善愿。这些蜜蜂以后转世,就是这城里的人。所以大目犍连一去,唉!马上就容易摄受,宿世的善因啊。

所以我们想到,你真的要弘法利生,不在于水平的高低。还首先要看有没有人缘。有人缘,即使你讲的水平低,那些有缘分的人就觉得:“哎呀,了不起啊,无与伦比啊!”你就是水平很高,你对他没有缘,“哎呀,他讲得太糟糕了!”听不进去啊,是吧?所以这个缘分非常重要,要结善缘。

《彻悟禅师语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阿育王善巧度弟

虔信佛法的阿育王,有一个弟弟名叫宿大哆。宿大哆不只...

观机说法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收了两个弟子,他们都跟目犍连尊者...

不肯忏悔的人,千佛出世都救不了他

一句弥陀,就路还家。 可惜痴人,弃金担麻。-- 彻悟大...

每个人看见的地藏菩萨都不一样

【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

为何有些畜牲人见欢喜,有些人见厌恶

问: 有些畜牲人见之会生欢喜心,有些畜牲人见之生厌...

传喜法师谈出家因缘及弘法历程

慧日寺方丈传喜法师在他自觉觉他的修行历程中,长达三...

护持正法的功德

什么是护持正法? 世尊。如佛向者作如是言。我于不可...

【推荐】未成佛道之前,要先结人缘

前几天,有位居士给我看他珍藏的一块玉。玉的名字我记...

如何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那么去佛不远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一个真相:阿弥陀佛离我...

净土法门的修行一定要依照圣言量

问: 我听元音老人讲,修净土法门行者念南无阿弥陀佛结...

大安法师:念佛没定力如何才能专注

问: 我念佛没有定力,心中不得清净,如何能专注念佛...

拜经后有什么感悟

问: 请问当初是何因缘促使你对经文《华严经》等一字...

知足的人才能转烦恼为菩提

●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在世间若无所贪求,无我执、...

信徒与固执的比丘

获得世间利益的方法和证得涅槃的修行方法绝对不同,佛...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如今,不少入了佛门的人,颇费心机地四处奔走、劳身伤...

人生本来就是苦的

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但可以依靠佛陀宣讲的方法解除。...

从心里恭敬理解出家人

理解出家人吧!当今许多人对佛教不甚了解,对僧人存在...

家人抽烟又喝酒,该怎么办

问: 请问师父,我家里人抽烟又喝酒,您说我应该怎么...

轮回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角色

《亲友书》云:父转为子母为妻,怨仇众生转为亲,及其...

无忍境界常保欢喜

忍无可忍的问题症结在于自己不会忍耐,倘若对任何人事...

善导大师念佛偈

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 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

供给于恶人,欲益反遭损

供给于恶人,欲益反遭损;如人饲猛兽,无不伤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