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观机说法

2011/05/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收了两个弟子,他们都跟目犍连尊者修行很久了,但未曾开悟过。有一天,舍利弗尊者就对目犍连说:“你的那两位弟子有没有开悟?”

“唉!别提了,修学了这许多。日子,不知什么缘故,到今天还没悟过一次!”

“那真是可怜!究竟你给他们教了些什么呢?”

目犍连闻言,遗憾似地说道:“一个教他作不净观,离开执著;一个教他作数息观,统一精神,但是、一点效果也没有!”

舍利弗又问道:“那么,这两个人从前是干什么行业的呢?”

“修不净观的那个,过去是干银匠的;学数息观的那个,以前是洗衣匠。”

舍利弗听了目犍连的话后,暗自一想:“目犍连真是不会观机,不会认识人,洗衣匠教他数息观,银匠却教他不净观,当然又怎能叫他们理解得了呢?这简直不大对劲嘛!”

于是,舍利弗说道:“你因为不曾因人说法,所以才白费苦心,终也不能见效。干银匠的他终日拉着风箱,如果教他数息观,那是最恰当没有了。洗衣匠终日替人洗濯肮脏的衣物,如果教他不净观,不就很适当吗?你的教法颠倒了,就是教他们一辈子也不会开悟呀!”

目犍连听了舍利弗的忠告,觉得很有理,便立刻照他的话,命银匠修数息观;又教洗衣匠修不净观。果然,这两位弟子,都各自精勤修习,不久便证了阿罗汉果,解脱生死烦恼。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一代高僧玄高法师:愿生恶世中度人出苦海

前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冯翊万年(今陕西西安一带...

碰到这些人,应当在财施中加上法施

当你布施的时候,如果碰到这些人(盲聋喑哑)了,你要...

历代名人与佛教的故事

我国著论弘化第一人牟融 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经西域传...

没有众生,一切菩萨不能成佛

一切菩萨成佛,他的依据就是众生。没有众生,一切菩萨...

佛陀最初发菩提心的因缘

一次,佛陀为大众说法时,喜王菩萨请问佛陀:世尊!菩...

百岁本老与一位幼童的传奇因缘

本焕长老圆寂前见到的最后一位居士是谁?他就是跟随本...

阿那律尊者得天眼第一的因缘

摩尼娄陀(阿那律),在佛陀为大众开示的时候,打了瞌...

缘聚则生,缘灭则散

过去,佛陀住在维耶罗国(或译堕舍罗国)一处称为乐音...

神通究竟何价

有二位师兄弟结伴同行,到各个名山去参学,希望得到名...

持戒保了自己一命

有一个村子里面的一个小混混,加入了当地的一个黑社会...

卖鱼郎与老鹰

人能守本分,才能尽本事。就像小鸟飞翔在天空中,歌声...

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份和敬

天地宇宙之间,所有生命群居之处,必定要求得一个和字...

如何依止善知识

一、善知识的名义 善知识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一般是讲知...

肉身之躯,扼缚痈疮

要常常观照自己这个身体,这是五欲享受的主人。这个身...

佛开示布施应有的三因缘

布施应有的三因缘(物净、心净、福田净) 布施,梵语音...

佛为长者说四种施

昔日,在舍卫国有一富可敌国的婆罗门长者,名叫蓝达。...

淡泊的人生是一种享受

有一位中国的MBA留学生,在纽约华尔街附近的一间餐馆...

「一心不乱」应该怎么解释

那么这里我们来看看一心不乱这四个字,这个众多的解释...

人类普遍的一种的悲哀

我们一般人的生活情态,从早上睁开眼睛离开床铺,到晚...

放生的动物被抓就不需放了吗

邵慧圆居士对于放生一事,苦于没有万全之策,写信给大...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人就是这么不同,相似的遭遇,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能有...

名誉,是魔鬼对你的奉承

现在的人特别喜欢名声,买东西只要是名牌,质量再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