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净因法师  2019/10/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问: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净因法师答:要想解释爱情,我们就要了解其中蕴含的三个层次:欲,爱,慈。

1、欲:有情众生皆有欲望,这是第七识的功能,由此便导致主语是“我”:我要、我的……而之所以想要,是源于喜欢,这是第六识的分别。所以,爱情最初的推动力就是欲望。

欲望最大的特点是占有、所求,动物都有这样的本能,人也不例外。可是,人和动物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教化,它可以让人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不是停留在“跟着感觉走”的阶段。

因此,人可以让欲望升华为爱情,动物却不能。爱情与欲望是截然不同的,欲望是索取、是交易,爱情则强调奉献、付出。

佛教的爱情观承认人非圣贤,不但有欲望,也有去争取欲望的权利,但还告诉人们要勇于用奉献、利他取代自私和控制欲,尤其是对最亲近的人。

2、爱:除了奉献,爱情里也需要责任,但更重要的,是讲一个“情”字,而非“理”字。当然,爱是有条件的,这是由“我所”所引发的。

3、慈:爱的进一步升华,就是慈。它是无条件的、无分别的真情的流露,不仅是对最亲的人,对每一个众生都是一样的。

问:在家居士应怎样面对与处理感情中可能会出现的出轨、吵架、失恋、离婚等等?

净因法师答:以平常心面对,用因缘观看待。佛教强调静虑,所以先把情绪缓和下来是首要任务,之后就要去观照。

冷静的思考情缘是否还在、感情是否可以再续,还要进行理性的分析,综合客观条件、承受能力等各方面因素,权衡利弊,从而做出最后的决定。

倘若缘分已了,就“挥一挥衣袖”,潇洒的放手、勇敢的承当,去迎接新的因缘,切忌做情绪的奴隶。

不过,大多数的时候,都不是情缘已尽,而是由于自身的任性、眼里不柔沙、不肯妥协和退让而造成的,只要愿意调整和改变,力争做到不过分强调自我,能设身处地的同理对方的感受,理解对方所犯下的小小错误,以包容的心、缘起的心原谅对方的瑕疵,并给彼此足够的空间和悔过的机会,就一定能拥有幸福。

再者,对于不该有的感情、不正当的关系、不能克服的问题,要坚决的当断则断,缩短痛苦周期,避免害人害己。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离婚是一种惩罚。我认为,佛教的爱情观是通过某种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惩罚,而修行就是启发自己和对方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

所以,爱情、婚姻就是一场修行,以佛法作为指导,让彼此产生智慧,共同进步。

问:是神仙眷属,还是冤家相聚,一切都归因于因果吗?

净因法师答:《楞严经》中记载阿难和摩登伽女曾有过500世的夫妻之缘,菩提达摩《二入四行论》里也提到报怨行。

我们相信轮回、相信因果,就应该知道今生今世能走到一起的两个人,一定是有缘分的,只是有可能是善缘,也有可能是逆缘。

当遇到逆缘时,不学佛的人只好认命,而学佛的人会努力改命。要知道,平淡的日子很难激发人去思考和生疑,人生的智慧都出自于困境的磨炼,所谓“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知烦恼处,悟得即菩提”,学佛之人会把怨偶当作修行的对象和助缘,练心智、行忍辱,从而变得更加成熟。

因此,无论是善缘还是逆缘,我们都应珍惜,欢喜而不烦恼;无论是佳偶还是怨偶,我们都要以平常心、感恩心对待,让恩增加、让怨减少。

《六祖坛经》云:“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当逆缘太过强大,自己不能消化和处理时,我们就要适当的求助他力了,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问:恋爱、结婚与修行相冲突吗?

净因法师答:如果是把修行当成“工作”,那么就势必会冲突,因为时间有限,免不了顾此失彼。

但是,我不同意这种“修行专业户”的修行观,真正的修行是在家庭中、在社会中、在生活中的,“生活禅”、“平常心是道”就是最好的诠释,禅宗也有“农禅并重”的思想。

我们所学习的如何提高专注力、如何化解负面情绪等等理论知识,都要靠在生活的实践中,思考运用,才能做到心不随境转。正因如此,对于在家居士而言,婚姻是最好的修行,家庭是真正的道场,矛盾问题是修行的增上缘。

佛教徒也有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在因缘成熟时出家,值得赞叹,但有一些人是因为不愿担当、逃避责任而选择出家,这是不负责任的一走了之、是不明因果的任性而为,不是佛教徒该有的作为。

问:如何成为“菩提眷侣”,建立佛化家庭?

净因法师答:要想进入修行的状态,两个人必须拥有一致的、向善的“三观”,这点至关重要。

缘起的世界观。用缘起观来看待自己的伴侣,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无我”的观念,不强调自我,消除二元对立,要将自己全身心的融入于家庭,而非凌驾于家庭,因为只有融入,才能拥有。这样,两个人就会在无形中产成一种默契,一起过有理念、有成就的生活。

无常的人生观。了解到生命是短暂的、无常的,两个人就会珍惜生命,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前行,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吵架和计较上。

人身宝贵的价值观。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如何善用有限的生命,去专注于有意义的、真善美的事情,两个人在这方面需要保持高度一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劝人布施也要注意善巧方便

问: 师父,以下综合几位同修的问题,请慈悲开示:对于...

情关难过,欲界难出

佛陀告诉我们:爱不重,不生娑婆。又称我们人类是有情...

圣严法师:如何面对消沉的人生观

问: 许多上班族因每日上班下班,不断重复,一生好象...

达真堪布:给自己创造一个好的修行环境

方才讲的寂静处,也是修禅的机缘。佛讲,要给自己创造...

卖酒开赌场有没有罪业

问: 师父慈悲,刚才说到罪业这两个字,我跟几个同事...

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未来的出路何在

问: 面对越来越大的生活工作压力,曾经苦苦支撑,现...

「天地人合一」是否回归本源

问: 天地人合一是否回归本源?它与圆成佛道是一还是...

不小心谤法还能往生吗

问: 谤法的罪很重,我们都很害怕。我们是以好心来弘...

莲池大师是如何面对汤厄(烫灾)的

【原文】 辛丑孟春十日,予随例入浴①,失足沸汤中,从...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

诸位要知道持名,印光大师在文钞对「一心归命,通身靠...

妙莲老和尚《佛七圆满开示》

(一)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恭喜诸位!你们有福德因缘参...

看看富贵人的八大特征

贫贱的人各种各样,富贵的人却有着共同的特征,看看富...

佛教怎么看待做梦

问: 佛教怎么看做梦? 济群法师答: 通常来说,梦是...

星云大师:励志名言名句

1.做万种事,可结万人缘;利万种人,能修万种行。 2...

如何看待现代人的健康

问: 您在各地演讲时,经常谈及身心健康、幸福等问题...

用这几种心来诵咒绝对不灵

真心真意真又真 真行真修真更真 真作真为真加真 一切...

【推荐】肉食有何危险

肉食有何危险? 爱斯基摩人主要以肉类、脂肪为主,平...

黄豆的营养价值

1、黄豆含蛋白质40%左右,在量和质上均可与动物蛋白比...

《无量寿经》的五种原译本

一、《佛说无量寿经》 曹魏康僧铠 译 二、《大宝积经无...

念佛之功德殊胜

《印光法师文钞》原文: 十五一函接到,知徐老太病已大...

曾为浪子偏怜客

在我们教内每一位信众可能对《安士全书》都不陌生了,...

禅话禅理30则

1。甜酸苦辣尝遍,方知清淡滋味最美;万水千山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