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为何用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表达观世音菩萨

明海法师  2019/10/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为何用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表达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唐朝之前,甚至在唐朝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像——有些像有胡须,那就是男性的形象;还有一些像就是一个中性的,你看不出它是男还是女,它的面容可能偏于女性。在唐朝以后中国人就逐渐地喜欢以女性、以母性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观音信仰。

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可能有的人会问到,观世音菩萨究竟是男的是女的?这个问题很像有些人问我“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是有啊还是无啊?”一样。

有的人问我西方极乐世间究竟是有还是无,我通常会反问他说:“你所说的有和无是指什么?”因为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有一个你对有和无的理解。所以问观世音菩萨是男的还是女的这样一个问题的背后呢,也有对观世音菩萨的一个理解。

很多人大概把观世音菩萨理解为一个有某种不变的特性的神,甚至有具体的形象特征的神。如果理解成这样,那他就把观世音菩萨当成一个特殊的人物来对待,就有他是男性还是女性的问题。

那么观世音菩萨,我们读了《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就知道,观世音菩萨他三十三身应化的时候,他有男性身也有女性身啊;有人的身,甚至还有鬼身,还有天的身,有菩萨、声闻缘觉、还有佛的形象。所以在观世音菩萨的境界里面是没有男女相对立的。

如果你一定要问观世音菩萨有一个什么生命特质呢?观世音菩萨的生命特质,就是大慈大悲,就是大悲心,这个大悲心就是观世音菩萨。那么从大悲心出发,帮助众生的需要,现男相、现女相、现人相、现天相,现种种其他的相,可以说是无数多的相,那完全是从帮助众生的需要出发,他不是一个不变的。

我们理解了菩萨这样一个境界,我们就能理解观世音菩萨在汉传佛教的信仰里面,在唐以后,我们逐渐的以女性、以母性的形象,来表达观音信仰。

那有的信徒会跟我说:不对啊!师父,我们在某种境界下,真的亲眼看见了观世音菩萨。看见一个老太太形象的一位菩萨,或者是一个妈妈形象的菩萨帮助,或者我们在看观音灵感录,感应的故事里面,他也会显现这样的形象。他显现这样的形象不等于他就永远是这样的形象,这就叫应化。

我们汉地的众生适应于,我们更倾向于用女性、用母亲的形象来表达观世音菩萨,也折射出中国人对女性的潜意识崇拜和审美理想——慈爱端庄,温文典雅,胸怀宽厚,博爱无私。所以观世音菩萨就会显现这样的形象,他是应我们众生的根基啊。汉地的众生为什么有这种的根基呢?那应该是汉地的众生有他们自己共有的福德因缘吧。

我们来看观世音菩萨在汉地以女性以母亲形象来应化的时候,我想起有的学者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个性是偏阴柔的——月亮,它偏阴柔的智慧,像太极,像周易,中国人的智慧是这样的。所以观音菩萨在汉地被以女性的形象来表达出来,跟这个都是一脉相承,跟这种说法都很相应的。

当然母亲对子女的这种慈爱是我们每个众生在生活中都能体验到的。那么以母亲对子女这一种无条件的爱,来表达观音菩萨的大悲心,也非常之确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明海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我们经常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生气。曾经有人告诉我,...

修净土后不读其他经律这样对吗

弘法宜持论公允,理事圆融,不可偏执,不可意气用事。...

惟贤长老:宗教与封建迷信之区别

宗教与封建迷信是不同的,有很大的区别。 一、产生的...

念诵楞严咒有场所和时间的限制吗

楞严咒属于佛陀的最佳咒语,有条件的话可以常念不绝,...

是不是有些时间段不可以点香呢

问: 原早晚课已定好,但特殊情况过了时间,晚上几点...

宗舜法师:正信佛教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宗舜法师答: 我觉得这个它应该是从两面去理解,首先...

五位高僧慈悯众生的行为

日常生活中如何修习慈爱众生呢?以下这些高僧大德慈悯...

此陀罗尼,能大利益三界众生

佛告阿难。汝当深心清净。受持此陀罗尼。广宣流布于阎...

口德决定运势,聪明人不说的10种话

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口德好才能运势好,...

古天乐低调行善 3年内地捐建49所学校

金众网讯 近日据悉,知名艺人古天乐在过去的三年时间内...

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

1、依止佛陀经典参考相应祖师论著。 2、不宣扬神通感...

把心灵的力量与弥陀的大悲愿力结合

净土宗的修学特色,它是一种本尊相应法门,一般的圣道...

人的贫富贵贱,到底是由谁来主宰

问: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天生聪明,家世显赫,富...

圣严法师:不要让「重话」变成「恶口」

「恶口」是用恶劣的、恶毒的、不堪入耳的言语侮辱人、...

佛有无量德,四字名号足以该之

举名者,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该之。以弥陀...

快乐是一剂良药

快乐是一剂良药,快乐是满足与幸福。斯勃墩曾形象地指...

我们往生的电影,十劫前就拍好了

关于第十八愿末学有新感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早在...

人生原来是一场梦

人都会做梦。有人在梦中发了财,有人在梦中升了官、出...

圣严法师《如何用禅解决问题》

生活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比过去更频繁...

守得住低处的人

人往高处走,大抵是不错的。但人追慕的高处,应该是事...

吹灭心头火

报纸有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个青年,因为追讨朋友欠他的...

济群法师《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

禅宗自四祖后,《金刚经》逐渐取代了《楞伽经》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