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人生原来是一场梦

2014/02/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生原来是一场梦

人都会做梦。有人在梦中发了财,有人在梦中升了官、出了名,有人在梦中娶了娇妻、生了爱子等等,这些是好梦;也有人在梦中破财、遭贬、遭灾、离婚甚至被杀,这些是坏梦。不管好梦、坏梦,人一旦醒来,就明白了那些全是假的,自己了无所得。于是便会或快或慢地把梦里的一切放下,转而去追求真实的东西,这叫觉悟;也有人从此便执迷于梦境,再也难以自拔,这是迷惑。

有人说:梦当然是假的,人生才是真实的。

那么人生是真实的吗?每个人一丝不挂地来到这个世间,从呱呱坠地那一刻便开始了他一生的追求:生存、学业、爱情、家庭、名利。当一切功成名就时,人又开始逐渐失去这一切:退休了,开始远离名利;老了,好身体不在了;爱人走了,爱情、家庭不再完整;最后就是自己的这个养了一生的身体也要抛下,人这一生又得到了什么呢?了无所得。由此看来,人生也并不真实。

那么人生到底追求什么?仔细观察,发现人生的所有追求源于“一心”。比如因为“饿”这个心念,人便去追求食物。吃饱了,就放下了对食物的追求,转而去追求学业、工作等等其他的东西;因为“爱欲”这个心念,便会去追求另一半,直到与他(她)结合才会放下,再转而去追求孩子等等其他的东西。纵观每一个过程,正所谓有感才有应。心念是感,追求到的结果是应。

我小时候很单纯,不会想乱七八糟的东西。上了中学我就变了,看到同学学习好,就下决心超过他,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实现了;看到班主任在墙上贴的三好学生奖,就发誓要得到,初中毕业时果然就得到了;后来看到有的同学搞对象,心里也有了妄想,开始不断地做梦……再后来上大学、找工作、搞对象,我的人生目标一一地实现。那时,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充实。

可是,当我拥有这一切时,我却时常感到空虚。为了填补这些空虚感,我也曾再为自己设立新的目标,后来得到了自己预先想要得到的一切,但是,我发现我无法赶走空虚。这究竟是为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一段时间,我经历了自己人生的低谷,遇到了很多的挫折,破财、下岗、丧子,失去了很多。但是,我得到了一件赶走空虚的宝物——佛法。通过佛法的学习,我逐渐明白很多道理,也对人生进行了进一步思考,得到了新的领悟。

很显然,之前我的每一念心都是生灭法,变来变去,“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所以追求到的“结果”也必然是呈现生灭像。既然是生灭法,最终都会失去。由此我认识到,看似真实的人生其实也并不真实。如果我们把人的一生看成一个过程,从最初的发心(日所思)——追求的过程(夜所梦)——最终结果(了无所得)可以看出,人生与梦境何其相似!难怪古往今来的大圣大贤都慨叹:人生其实就是梦一场!所谓:“梦中明明有六道,觉后空空无大千。”

既然我们了解了人生是一场梦,就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如果我们还认假为真,沉迷不已,终究了无所得,最可怕的是“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从此六道轮回,何时可出。梦中所有不可求,既然不可得,何必再执著,放下生死,追求永生;放下“臭皮囊”,追求金刚不坏身;放下世智辩聪,追求真实的般若智慧;放下贪瞋痴慢,追求清净、慈悲、觉悟;放下名闻利养,追求真实功德;放下这个“五浊恶世”,追求清净永恒的极乐世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和沿途的风景,...

内心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富有

总结我的前半段人生,从大学毕业开始,我的前半段人生...

从工作中找到无限的快乐

工作与休息要互相调理,在工作中,不感觉到辛苦;在休...

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识人的学问,有好几部书。汉末...

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法国记录片《微观世界》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一只屎壳...

人生到底为什么而活

问: 人生究竟为什么活著?佛教如何说法? 答: 此名...

这五块钱成就了谁

美国海关有一批没收的脚踏车,在公告后决定拍卖,拍卖...

就是为了这最有意义的一喊

净土缘起的第六大缘起,就是染土本空。为什么要说净土...

聪明反被聪明误

因为自私,我们的智慧其实很少,多数时候,只是耍小聪...

为什么十方世界难与极乐世界相媲美

问: 为什么说十方世界的庄严都无法与极乐世界的庄严...

守护六根

今天讲守护六根。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守护就是不叫...

【推荐】口业清净,功德不思议

何为『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四种口业 妄语者,见言...

面相的好坏与心灵的善恶是相应的

现实生活中,人到中年后,就显现出受性格和品格影响所...

把家庭作为修行的道场

我和先生结婚三年了,基本上都是挨着先生的妈妈住,妈...

知止

李叔同(弘一大师)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们一般说知...

世间上有五件事无法避免与脱离

一天,佛陀带领弟子们入舍卫城托钵,途中看到一名梵志...

出家人托钵意义何在

出家,乃出离俗家牵缠杂务之束缚,以期证悟无上菩提为...

不穿袈裟的和尚--梁漱溟

梁漱溟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算是比较活跃且具有一定影响...

读诵佛经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应该怎么样读诵佛经才能更好的受益呢?愚见以为,读诵...

圣严法师《佛教的修行方法》

修行的意义 今天的讲题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很多人...

菩萨遇到怨家该怎么做

现前难行,怨有情所现作一切饶益事故。 什么叫现前难行...

地藏经消业障法门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经中的孝经。佛在忉利天为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