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急于见佛之念易着魔

仁清法师  2019/1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急于见佛之念易着魔

急于见佛之念易着魔。是急切的想看到佛,这种念头非常容易着魔,非常容易中邪。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理念。

“当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期一心不乱,为决定主宰。于未得一心前,断断不可萌见佛及求感通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即顿见,不见亦了无所碍。”

那个意思是假如说我们通过念佛,还没达到一心不乱,在没达到一心不乱之前,不能萌生那种要见佛像的那种念头。那意思是不是佛来了,或者做梦梦到佛,或者亲眼看见佛,这种念头,非常容易着魔。

这是没得一心之前,如果得到一心了,那么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所以说想见的话马上就能见,不见的话也没什么妨碍,就是看不到佛像也无所谓,为什么呢,你达到一心不乱了,心就是佛,佛也就是你的心,就是这个含义。

在这里“欲见即顿见”。想见的话马上就能见的到,这个要正确理解,处于一种高功夫的境界当中。假如你真达到念佛三昧了,根据经上说,你达到念佛三昧的话,诸佛菩萨就跟你在一块,你就能看得到,就是这个含义,这是相当高的功夫了,我们不能祈求参与。

《印光法师文钞-净土法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仁清法师文章列表

忆佛是把家人、工作都当作是佛

大势至菩萨说:十方诸佛怜念我们众生,就像母亲在想念...

不生净土,身后便是地狱

有些人自力的禅得不到利益,同时净土仰靠阿弥陀佛慈悲...

从点状的佛号,提升到片状的佛号

在净土宗,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生命当中会出现...

昙鸾大师与净土法门

昙鸾大师(公元476~542年)是北魏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

净业行人的戒律观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这种三无漏学,戒又叫毗尼,波...

太虚大师《往生安乐土法门略说》

一、信 念阿弥陀佛往生安乐世界一法门,约之不出信、愿...

昌臻法师《佛七的目的意义和一心不乱》

我们的念佛七今天开始了。我想在这里谈两个问题: 一...

不是境缘困住了你,而是心被迷了

不一定用很多佛教本身的名词,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说,首...

【推荐】修行楞严,成就解脱

念《楞严经》,持《楞严咒》功德很大,能消除业障,增...

宏海法师:学佛答疑(洛杉矶)

性仁法师致感恩辞: 在没有请法师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讲...

能折伏情欲称为善,能灭除情欲称为圣

【原文】 喜怒好恶嗜欲,皆情也。养情为恶,纵情为贼。...

修心养性的九大疗法

对待生活多一份宽容和理解,我们的生命中就会多一些阳...

只要你发愿生极乐世界就一定能生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

拜佛、念佛就是广结善缘

一个人忆念观世音菩萨时,为什么你的贪嗔痴会淡薄?因...

聂光坚的往生故事

聂光坚,乃湖南聂云台居士之侄子。曾留学美国,天资聪...

圆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宣化上人:不要侵损常住

这个常住,就是寺院。什么叫「侵损常住」呢?侵损常住...

通过外在的浴佛,来改变我们的内心

在浴佛法会的时候,我们要诵一个偈子,我今灌沐诸如来...

邪淫果报的真实案例

央视12套的《法律讲堂》讲述了一个真实案例,其中包含...

劝人往生西方也等于成就自己

劝进行者,念佛消灾。一个净业行人,当自己走向信愿持...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我在前面的博文 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中提到: 南...

你能观照的心,也是唯心所现的一个因缘

若已了知彼义无者,蛇觉虽灭,绳觉犹在。 我们前面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