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娑婆是虚幻的,为何还要行孝关爱礼敬呢

大安法师  2020/01/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娑婆是虚幻的,为何还要行孝关爱礼敬呢

问:既然娑婆世界是虚幻的,那为什么还要认认真真对待周边人,行孝、关爱、礼敬呢?这些怎么圆融?

大安法师答:这就是佛说法要二谛圆融,真谛和俗谛。谈这个娑婆世界梦幻泡影,这是从真谛,第一义空,诸法的空性,本质义来说,它确实是这么回事。

但是佛法不坏世间法,在世间法当中,你现在还没有证到空性呢,你还在梦中呢。既然你从梦中没有醒,就要做一个好梦啊。慢慢地从梦中醒过来啊。做一个好梦,最终从无明大梦里面醒过来,那孝顺父母、关爱他人、礼敬一切、净业三福、六度万行,都是在俗谛世间的善法当中,也一定要积极去做的。

把这些善行至心回向,一般是回向三处:回事向理,从事相上的福报转向理上的无为的功德,这是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因地当中的因地之花来庄严佛果;回自向他,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

所以真谛的第一义谛和俗谛,在缘起法上不坏因果,修一切善,这是学佛人一定要圆融的。就像《金刚经》所说,它谈空性无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谈第一义空的。但不是说你无四相,什么都空了,什么都不做了。什么都不做了,那就趋向于偏真涅槃了,那是声闻缘觉的境界。

所以大乘菩萨道在无四相当中,还要以菩萨的大愿来缘起一切善法。第二句话就是“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只有在缘起法当中,圆满六度万行,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样就是真俗二谛圆融,理和事相得益彰。这样去做就是大乘行人的心态和行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没有受菩萨戒就不可以看《梵网经》吗

问: 有同修说戒律不是随便学的,犯盗法戒、犯盗法罪...

修净土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问: 请问法师!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见地、修...

念佛为何越念杂念越纷飞

问: 请教法师!本来念佛应该是越念越清静的,为什么...

「色不异空,空即是色」是何意

问: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何意...

修空观,把生命归零

那么我们讲到这个,我们凡夫的造业呀,从浅到深有两种...

从小吃过不少肉还杀过生,现在该怎么做呢

问: 我已28岁,从出生到现在吃过不少肉,也杀过不少昆...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

问: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 答: 归敬...

名誉能带来真正的利益吗

问: 名誉对一个人会带来真正的利益吗? 索达吉堪布答...

听自己的念佛声,还要同时返闻自性吗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持戒对治烦恼

持戒是佛教也是一切宗教给予我们的重大启迪。佛陀为什...

世间的事务,永远了不了

修行要务,立愿为先,建立大愿为当务之急。菩萨又向众弟...

出家人对父母的孝

古往今来多少出家的人,他们对父母的那种孝,那是刻骨...

佛教的戒律在当今时代

何谓戒律?戒是有所不为,用来防非止恶:律是有所当为...

星云大师《命运的不同》

人一生的境遇, 往往由于各种的因素而改变命运。有的人...

上等人,有本事没有脾气

有些人是事业型的,有些人绝对不是事业型的,不要安排...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一百零八首)

(一)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 都融妄念归...

圣严法师:感同身受,就能放下执着

凡人都有七情六欲,当我们刚陷入七情六欲的泥淖里时,...

内心清净,病也会比较少

《正法念处经》中说: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

蔡礼旭老师:化解职场上的压力

压力,有来自外在的,有来自内在自己心理调试的问题。...

十方皆有佛国,何须独愿西方

问:信行愿三,既闻命矣。但十方皆有佛国,何须独愿西...

心态着决定我们的生活

位老人坐在路边,走来一个年轻人,他问老人说:老头,...

功德与功利有何不同

问: 佛经中提到的功德,和凡夫的功利有何不同? 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