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为人处事的十二个法则

星云大师  2020/01/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为人处事的十二个法则

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其生存法则,宇宙物理与人类之间,也有它应循的轨则。《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把人做好,要圆满做人处事,也有其应守的法则,先举四点:

1、从忍耐中增加力量

做人要有力量,好比英雄要配刀配剑,才显得英武。

《增一阿含经》说:“小儿以啼哭为力,女人以娇媚为力,比丘以忍辱为力,国王以威势为力,罗汉以少欲为力,菩萨以慈悲为力。”

力量大,就能坚强承担。忍耐是世间最大的力量,忍苦、忍辱、忍受委曲,逆境要忍耐,顺境的好话好事也要忍耐,才不会得意忘形。

一切都忍,忍到最后,就会成为美化世间的力量。

2、从明理中随顺因缘

合乎自然就合乎因果、缘起、天命、天理。做人要明理,要随顺因缘,不能逆天行事,凡事不合因缘的,即使做了也不能成功。好比河水,懂得避开障碍,故能川流不息;处世,知道了随顺因缘,才能无往不利。

此外,日常用钱应该量入为出,感情处理也要妥当适宜。如果了解每件事情都需要诸多因缘成就,懂得顺应自然,就能水到渠成,顺利成功。

3、从发心中庄严自己

每个人要发心立愿,人生才会有目标。阿弥陀佛发四十八个愿心,成就极乐世界;药师佛发十二大愿,成就东方琉璃世界;菩萨发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发愿修行六度万行,广度众生,方能圆满佛道。能发心吃苦、发心作务、发心服务奉献,做什么事都能发心,那么发心有多大,成果就有多大。

4、从满足中感恩说好

有些人总想到自己这个欠缺,那个没有,能全部拥有该多好!其实,感恩是最大的富贵,感恩别人待我好,感恩交通四通八达、物质应有尽有……乃至道路两旁的树木花草,虽然不知道是那个人种的,但它让大家乘凉,美化世间,不是该感谢吗?

凡此种种都能感恩、赞美,就是最美好的人生。许多人常常慨叹:“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做人处事真的如此困难吗?未必尽然,倘若事事为己,则处事不易,做人也难;懂得反求诸己,何愁不能将人事做得圆满。

如何做人处事?接下来的四点法则是:

5、从沟通中融洽和谐

凡事要和谐无争,沟通、交流是要点。与人沟通若一意执着己见,容易产生误会分歧。像婆媳不和、亲子代沟、亲邻不相往来等,皆是起因于观念上无法沟通。

对此,佛门教导弟子依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之“四摄法”,与人沟通、相处,进而营造“六和敬”的环境与心境。

总之,人际之间要融洽和谐,“沟通”是必修的课题。

6、从参与中奉献身心

我们无法离群索居,所谓“三人成众”、“独木不成林”,每个人都必须在大众中生活,寻求共生的人生。

好比参与球赛,需要每位球员奉献身心、团结同心,才能致胜。

做人处事也是如此,只有参与大众、融入团体,才能成就自我。从参与中奉献身心,以“大众第一,自己第二”的观念生活,则无事不办。

7、从和合中集体创作

现今社会讲究集体创作,重视团队精神。

个人一枝独秀,成就有限;集合大众的力量与智慧,才能创造非凡的成果。常言:“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佛教也讲“众缘和合”,花草树木需要阳光、空气、水,方能成熟;一件产品需要材料、机器、人力,才能完成;一部戏剧需要导演、编剧、演员,始能开演。

因此,人与人之间,不但要融合,更要相互配合,才能共同成就大事。

8、从认同中自我享有

自我肯定固然重要,受他人认同,从认同中自我享有,更是必须。反之,无法获得他人的认同,纯粹孤芳自赏,便缺少一份成就感。

此外,想要被人认同,要先学会认同别人,懂得相互包容尊重、彼此关爱、立场互换,才是真正的同体共生。

世间种种,尤以人事的应对最为复杂,不过,在千头万绪中,仍可以理出一些做人处事的法则。掌握住“法则”,人生将会过得自由自在。

“做人处事法则”四点建议:

9、从谦和中友爱尊重

与人相处要谦虚和蔼;做事要有生气,处人要有和气。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伟大的人绝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愈多,他们愈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因此,一个人即使在聪明才智、经济能力等占了优势,也要懂得谦和,惭愧自己仍有所不知、有所不能,如此对人友爱尊重,别人同样会尊重你。

10、从信仰中发觉自我

人应该要有信仰,好比对自己人格的信仰、对道德的信仰、对原则的信仰,甚至对某某主义的信仰、对学术思想的信仰、对宗教的信仰等。

不论你的信仰是什么,都要能建立正知正见;不管你的信仰是什么,都要能发觉自我,发觉自我本性里的尊严、本性里的宝藏、本性里的般若智慧。

11、从平和中进取奋发

世间凡事“以和为贵”,所谓“和”,并不是整日无所事事,终日闲荡,与世无争。

“和”有积极的意义;人要以“平和”为基础,进而从平和中进取奋发,那么所做所为就不会违背良心,也不会为是是非非所干扰了。

12、从威仪中端严礼敬

佛教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威仪不但能够收摄修道人的身心,也是一种无言的身教,然而唯有注重内在的修养,才能永久有庄严形象。

有威仪,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智慧的展现,自然就会受到众人的尊敬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一位医生在长期行医中看到这样的无常观

掐指算来,我从九六年考上医学院至今已经十余年了,从...

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

生命的魅力在于静。外表的宁静给人以美,内心的宁静给...

【推荐】给人生一个更准确的定位

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了一则故事。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

布袋和尚诗偈中为人处世的哲理

布袋和尚是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号长汀子。明...

忽略做人的教育会带来什么问题

在我们今天所受的教育中,往往把传授知识和技能放在首...

从财富投资到生命投资

由于学过经济管理,所以我也成了多年的股民小散。作为...

学会过一种不执着的生活

每一个人总是在自己的感受里面生活,执着于自己心的感...

人生有知有力的三个十年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任何一件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

赞美别人是一种善举

世界上没有比欢喜更宝贵的东西,有时我们用再多的金钱...

我法皆空时,百病还能不皆消除吗

人生,真是百病缠身。身体上的病,从医院里所谓的内科...

星云大师《佛教的圆满世界》

第一篇 涅槃寂静 壹前言 长久以来,佛教有许多深奥微...

星云大师《求财富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求您加持我获得人间的财富。 因为在...

佛号让地狱变清凉

佛陀证得无上的佛果以后,很多人跟着出家学道。在佛陀...

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修六度

第一个,爱重。 这是对六度的功德特别的爱乐珍重。这个...

印光大师嘉言录--释普通疑惑

● 以下论理事: 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

王痴头往生极乐

清末的时候,有一个很笨的人,笨到什么程度呢?生活不...

遇到别人伤害,应想到是前世业力所感

因何昔造业,于今受他害? 一切既依业,凭何嗔于彼? ...

虚云老和尚:在忙中修行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

界诠法师的学佛出家因缘

我是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闹饥荒,六零、六一、六二连...

在佛菩萨的眼里,轮回没有丝毫快乐

轮回的过患可以归纳为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虽然六道...

弘一大师也崇信念佛

弘一大师以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

爱惜常住物

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爱惜常住物,如护眼中珠。对常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