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学会过一种不执着的生活

2013/07/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会过一种不执着的生活

每一个人总是在自己的感受里面生活,执着于自己“心”的感受,其实这些感受就是让我们尝受到痛苦的主要原因,因为当我们用“我自己的感受”来分别和判断一切事物时,就会产生“对”与“错”、“爱”与“恨”、“是”与“非”的分别,而产生种种烦恼。

心,就是制造一切法的根源。制造快乐就会有快乐的感觉;制造烦恼就会有烦恼的感觉;放下就会心安;不放下就会提心吊胆!

所谓“放下”,不是要我们将家庭、事业、父母、小孩统统丢掉,也不去关心生活中所遭遇的一切人和事,如同木头一般。

放下,就是要我们放下“执着”。在挂碍中放下;在贪恋中放下;在“有执着”中放下执着。因为心有执着,就会困在里面,想到“钱”就困在“钱”里;想到“情”就困在“情”里,心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往往都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绑”住了。如果始终固执在这些自我的感受和想法中,往往就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痛苦和矛盾。

《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怎样才能“心无挂碍”呢?就是以“缘起性空”观照自己的生活,了知诸法本无自性,并以“止观双运”时时训练我们这颗心,将“空性”引导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放下执着,不要用“自以为是”的感觉去分别。如果我们的心能够松弛、包容、不在意、不计较、不攀缘任何外在现象,心就会很坦然地属于自己,此时才能感受自己内在的那份明朗,“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睡觉的时候就是睡觉”,随时随处体悟自己当下的真实,不去追忆过去,不去妄想未来,这种当下的真实感受,就是生活的真品味!

一个修行的人,首先就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对心性的修行是没有空间与时间的限制的,它是无时无刻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的,在行、住、坐、卧与举手投足之间,放下自己的固执、是非、计较的观念,每一个念头都要非常积极地面对自己,这就是修行。

学佛,首先要学会过一种不执着的生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

潇洒人生

一位小公务员在剧院看戏,打了个喷嚏,唾沫星子溅到了...

如何为自己卜得一只上上签

明朝憨山德清禅师说:抛却身心见法王,前程不必问行藏...

心灵的品级,决定人的一生

古往今来,人们通常会用官衔和才能来衡量男人的品级,...

念佛修行会使人消极吗

现在很多人对净土法门并不是太了解,看到净业行人,念...

现生永受安乐,报终即登九品莲

『现生即永受安乐,报终即登九品莲』 这个是历来无数聪...

达摩大师「四道行」的人生哲理

达摩大师来中国以后,为了教育其弟子创立了达摩禅,还...

五蕴并不是真正的「我」

五蕴每个生命的存在,无非是色、受、想、行、识五蕴。...

意淫的果报

我也想谈谈自己以前看A片的痛苦以及放纵自己淫欲的思...

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不管学不学佛,一个人想做到随时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难的...

【推荐】这30种情绪是烦恼的真正起源

既然业与烦恼,组成了集谛,那烦恼又是什么呢? 一、烦...

每天问儿女4句话

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

圣严法师《永恒的福德智慧》

用虚幻的人生,借假修真, 为大众多谋福祉,为自己创...

朝山的六种意义

修行之法门颇多,朝山也是学佛修行法门之一,其朝山真...

中医如何看「素食够不够营养」

中医更强调吸收能力 首先,传统中医的角度,基本上没有...

【推荐】千般装点,只为半寸之眼;百种音乐,只为一豆之耳

【原文】 千般装点,只为半寸之眼。百种音乐,只为一豆...

不真诚,人就不会快乐的

真诚、守信,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真正对父母真诚了...

三皈五戒是学佛的基础

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合称为三宝...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修行若不...

在方中做人,在圆中归真

○ 事业无需惊天动地,有成就行;情意无需甜言蜜语,...

佛弟子应如何看待出轨的配偶

问: 比如说,在家庭生活中有一些人,其配偶曾经受现...

净业行人应阅读哪些书籍

问: 请为年轻净业行人推荐应该阅读的书目。其中哪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