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南怀瑾老师  2019/0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不管学不学佛,一个人想做到随时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难的。

中文有一句俗语:“随遇而安”。安与住一样,但人不能做到随遇而安,因为人不满足自己、不满足现实,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追求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

理由可以讲很多,追求事业,甚至于有些人说人生是为了追求人生,学哲学的人说为了追求真理。你说真理卖多少钱一斤?他说讲不出来价钱。真理也是个空洞的名词,你说人生有什么价值?这个都是人为的藉口,所以说在人生过程上,“随遇而安”就很难了。

人生鸿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人到了晚年,本来可以享这个清福了,但多数人反而觉得痛苦。因为一旦无事可管,他就活不下去了。有许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时候,他硬是享死了,他害怕那个寂寞,什么事都没有了,怎么活啊!

所以我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这才会看到鸿福是厌烦的。

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离世间的鸿福。对鸿福有厌离心,才是走向学佛之路。

禅宗经常用一句话,放下,就是丢掉了。做了好事需要马上丢掉,这是菩萨道;相反的,有痛苦的事情,也是要丢掉。有些人说,好事我可以丢掉,就是痛苦丢不掉啊!

实际上,好事跟痛苦是一体的两面而已,一个是手背,一个是手心。假使说,好事他能够真丢开的话,痛苦来一样可以丢开,所以痛苦也是一个很好的测验。

如果一个人碰到烦恼、痛苦、逆境的时候丢不开,说他碰到好事能丢开,那是不可能的。

世间上从来没有完美的东西。佛教用语中,是这么称呼这个世界的——娑婆世界。娑婆是梵文翻译,是缺陷的意思,即“堪忍”。这个世界因为有缺陷,所以得“堪忍”——能够忍,忍受很多的痛苦,这是给生命辅导的药。

这个世界,如果不忍,你苦不过的。你在这个世界追求完美,但世上百成百、千成千的错误,哪有完美?抓住现实就好了。有钱财、有孩子、有家庭,哪里不完美?完美的人才会说他自己不完美。享受自己的完美,那就是高人。

真正的福报是什么呢?清净无为。

心中既无烦恼也无悲,无得也无失,没有光荣也没有侮辱,正反两种都没有,永远是非常平静的,这个是所谓上界的福报——清福。

清福每个人都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清闲的时候,可是一天到晚,闲在家里,你闲不了啊!自己会掉眼泪,好像被社会上的人忘掉了,又怕被人家看不起!没有一个人递一张名片来看我,都没有人发个请帖来,也没有人打个电话问候我,唉呀!我好悲哀啊……他有清福不会享!

学佛的人要先能明了这一点。世界上一切人的心理佛都知道;一切人都把不实在的东西当成实在,真的清净来了,他也不会去享受。

学佛证到了空性,自性的清净无为,大智慧的成就,才算是真福报。真福报那么难求吗?非常容易!可是人到了有这个福报的时候,反而不要了,都是自找烦恼。

佛说,你要知道,人世间认为的大福报,就是钱多,寿命长,儿女多,儿女好,样样都好,好得没有再好了。可是,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都没有用。所以说人生啊,都是理想,都想把明知道抓不住的现实世界拼命抓住。

尤其是寿命,分明有生必有死,可是人人都想学仙学道,长生不死。

福报是有穷尽的,每个人的光荣都是一下子,就像一支手电筒,每个人那个电筒都要亮一下,可是希望一辈子发亮是不可能的。

世间的福报是不实在的,福德无实啊!所以佛说,世间的福德再多,不过弹指之间的空花就过去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尽享福

要富贵得先修供养,不布施怎么感果呢?为什么今生有穷...

受持少法就能获得很多福德的修持法门

昔时,佛在海龙王宫,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及众多大菩...

妙莲老和尚:大智大勇

一、舍小智小仁小勇 大家都知道佛法难闻、难遇,闻到...

不要贪恋世间生灭的福报

过去,波斯匿王每次到祇洹精舍聆听佛陀开示时,必先脱...

净界法师:有五种因缘,菩萨不会赐给你财富和地位

第一个,菩萨看到这个「有情」,他对于财富地位有重大...

学佛得遇善知识是最大的福报

过去有个人,患了下腹的疾病,求医治疗。医生告诉他:...

清净乞食住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一日清晨,舍...

现前这念心,本来清净,本自具足

讲修行,讲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话,你我透彻了自己这一...

现代众生的十种业障缠缚

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有十种业障缠缚。具体讲就是:无惭...

为什么偷盗与赌博会导致来生贫穷的报应

问: 为什么偷盗、赌钱会感到来生贫穷的报应。 答:...

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

我于一九三五年到惠安净峰寺去住。到十一月,忽然生了...

佛教徒快乐的秘诀

大乘菩萨行的安乐行,不但要自己求安乐,还要所有的众...

把这些认识清楚,才会生厌离之心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

真正的财神法

财富不是求来的,而是种来的。财为养生之源、护身之本...

地藏菩萨最初的发心

【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

盲龟值浮木

每百年才能从海中探出头来一次。而大海中有一根浮木,...

拜88佛和拜阿弥陀佛是否有同等的作用

问: 请问师父,师父说忏悔业障要拜八十八佛,不过我...

【推荐】男女为何贪恋异性

世间上的痛苦和快乐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造成,尤其痛...

宣化上人:佛教的骨髓《楞严经》

我们生在这个末法时代,离佛远了,可是法还没有灭尽,...

遇到逆缘要如何应对

我们刚开始初发心学佛时信心都很大,非常精进。时间久...

修学净土难相应的原因何在

我们想求生极乐世界,前行也是数数闻思净土经论。比如...

在坎坷路上走,才能磨练心志

寺中有一个小和尚,从小就在这里出家,是寺里的众僧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