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清净乞食住

2013/10/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清净乞食住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一日清晨,舍利弗尊者着衣持钵,入城里乞食,回到祇树给孤独园后,收衣钵,洗足毕,即持具入林中坐禅。舍利弗尊者从禅坐中出定后,前往佛所,顶礼佛陀后退坐一旁。

佛问:‘舍利弗!你从何处来?’尊者答:‘世尊!弟子刚才于林中坐禅后前来此处。’佛又问:‘你今日入何等禅定呢?’尊者回答:‘世尊!我观五阴苦、空、无常、无我,而入空三昧。’

佛为舍利弗开示:‘你今日已能入上座比丘之空三昧,在任何时刻六根对六尘时,都能不起爱念、染着,非常令人赞叹!当知若有比丘欲入上座比丘之空三昧者,应当如是学:若入城时、若行乞食时、若出城时,当作如是思惟:“我今眼见于色,是否起了欲爱、贪爱的念头?”’

‘比丘作如是观时,若发现眼识于色有爱念、染着,为了断除恶、不善,应当精勤修习各种法门,系念一处而修学。譬如有人被火烧其头、衣,为了要将火灭尽,应当要更加努力,才能将火灭除。比丘也是如此,应更加精进努力,修习各种方便法门,系念修学。’ 佛又说:‘当比丘作如是观察,若于道路、若于聚落中乞食,若出聚落,此中眼识于色无有爱念、染着者,愿以此喜乐之善根,日夜精勤,系念修习。因其心不贪着,故可称此比丘于行、住、坐、卧皆能清净乞食。因此,此经名为清净乞食住。’佛说是经已,舍利弗尊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九》

省思

佛法的实践在生活中,所以佛陀教导比丘于行、住、坐、卧间收摄心念,远离贪爱、染着之念,作为契入禅定之方便。在瞬息万变的因缘中,保持作主的心清楚明白、如如不动,不为物转。

《六祖坛经》云:‘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不论动静闲忙,提起觉察、觉照的观照之智,每一个因缘都是修行的契机,日久功深,必能成就‘动静一如’之无上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出家有年龄限制吗

问: 出家有年龄限制吗? 体恒法师答: 出家就是脱离...

化缘并非募捐那么简单

化缘一词,本极庄严,比如释迦世尊,是为一大事因缘而...

六根的见闻觉知,全是自己的东西

我们一生当中,你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全部是你自己的...

顺治皇帝出家偈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

在家人是否比出家人更能利益众生

问: 我认为我们修行实际上是修心的过程,要在生活中...

任在一切处办道十年,不如丛林办道一日

参禅人,要知以禅为道,办道即参禅是也。此一大法,尘...

从有相三宝悟入自性三宝

有人问慧远大师:佛法强调的是清净心,为什么要拜佛?...

遁入空门的四位女明星

一、陈晓旭 只要提到林妹妹,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陈...

染布的譬喻

佛世时,曾以一则染布的故事作譬喻──有一天,佛陀和...

最重要的时光和最重要的人

从前有个年轻英俊的国王,他既有权势,又很富有,但却...

给自己抹点黑

公元前225年的一天,秦国大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即将...

放下的感觉真好

有一个师父跟一个徒弟,在路上走,刚好有一棵大树倒下...

要适度地「折磨」自己

藏族有句俗语,天底下有两种东西,不能让它舒适地闲着...

比比谁更有「道」

井陉县信外道门的很多,我讲经的时候,他们的大老师,...

没空的哥哥

人生无常,把握当下最可靠。 佛典中有这么一则故事:...

汝年已衰老,当断爱欲了生脱死

近来身体想已大好矣。汝年已衰老,儿孙甚多,当以家事...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

龙王和他的女儿

龙王伊罗卡帕塔,在迦叶佛时,虽然是一位比丘,却不够...

三个方面检验是否已离开妄想

每一个因缘都可以修功德,不一定是在顺境才修学。逆境...

不要怕,不要悔

一个年轻人准备出远门。他动身前拜访了族长,请求指点...

分毫不差因果账

佛教提出四根本戒,若是犯了四根本戒,无论出家在家都...

透视轮回生命的状况

以蕴为观察对象 所谓认识生命的状况,说到底就是认识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