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爱惜常住物

学诚法师  2012/0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爱惜常住物,如护眼中珠”。对常住的物品、设备系统,就像爱惜、保护自己的眼珠一样,不要受到损失或损伤。眼珠、眼睛对人非常重要,我们没有眼睛就看不到东西,变成瞎子;眼珠坏了,眼睛也就坏了。

什么叫做爱护呢?我们常常自己认为说,对常住物自己不浪费、少用一点水,那就是爱惜常住物。少喝一点水、少用一点水,这只能说明自己的节约。节约和爱惜常住物的概念是不一样的。爱护常住物,有爱惜、保护的意思。常住物是包括一切的,不仅仅是指自来水。整个的殿堂、佛像、图书、用具用品,地板、墙壁,花木,整个的环境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包括在内。比如我们在墙壁上面不能随便钉铁钉,不能随意把有颜色的东西涂上去。如果地板上有些脏东西,或者有颜色的,我们要把它抹掉。当我们在移动物品时,要抬起来,不能拉,一拉地板上就画了一道线、刻了一道痕迹去不掉。洗衣服的地方洗完了,我们要把这些肮脏的水全部清干净、扫干净。自己的房间都要整理整齐、卫生做整洁。这些处处都能够体现爱惜常住物。如果摆放不整齐,东西就容易坏。卫生做不好,东西也容易坏。所以爱惜常住物就是爱惜常住的一种表现,对物品的爱护就说明我们对常住的爱护,就说明我们对佛教的爱护,这个是很关键的。

要着力培养对常住的爱护,首先从“物”开始,因为“物”比较容易去面对。物不会说话,也不会思考,也没有情感,想怎么摆布就怎么摆布,可以把它做得很整齐、很好。第二步才是人、才是事。人会说话,人有情绪,会变化,今天这么想、明天那么想。那么事呢,比人更难,事由很多人一起来做。人,甲、乙、丙、丁,毕竟是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的关系,一个人、一个人的业缘,应该还是比较容易改善的。

做事就不一样了,牵扯到很多的人在一起,做一件事情也不仅仅是今天要做,明天还要做、后天还要做、连续要做。并且人有各种的变化,人的心情也不断变化。所以只有首先开始培养对物的爱护的能力、关照的能力,然后才能够培养起对整个常住的一种护持的心、护持的量,护持的心量才能培养起来。要不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举手之劳,我们可能都做不到,都不愿意去做,怎么能够有能力去关顾更宽广、更广大的事业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从微小处见精神,从小小的地方能够看出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因为一个人的心,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也就是用心,是可以关顾非常广的。人的心就象一面镜子一样,无论什么境界、外在什么东西,在镜子上面都是能够如实显现的。不是说我们去关顾这么多,心就会搞乱了,这说明我们的心还是有问题的。心量还是比较模糊,所以对外面境界的反应就比较困难。

我们对常住维护的心,首先从物体开始,建立这种爱护的心。爱护,然后才能够慢慢增长广大,才能够越来越好。爱护,我们才会去建设,才会去保护,才会去发展。大家在常住这边修道、用功,才能够成就、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常住的物,是所有的出家人共有,那么爱护、珍惜的功德、意义就非常的大。所以它不在于说,这个物品是一个纸杯、一双筷子,它值多少钱的问题。从这里我们可以用功,可以用心,可以办道。丛林不仅仅是我们居住的地方,居住、生活只是一个基础。丛林也不仅仅只是培养、增长我们才干的地方,丛林也不仅仅是启发智慧的地方、让我们觉悟的能力越来越增强,丛林更重要的是培养、锻炼我们的意志、品行,修改自己的习气毛病的地方。磨练我们的意志,就是在各种各样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当中去历练。是陶铸圣贤的地方,古代祖师开创丛林是有非常深的意义,你只有在历练的过程中,才能够开发智慧,才能够让自己的悟性得到发挥。诵经也好、打坐也好、过堂也好,里面一切的秩序、一切的安排,用意都在这里。它能够让人不断得到磨练、锻炼、陶铸,最后你是个什么材质,就能够成一个怎么样地模样,怎么样有价值的人才。所以丛林是制作工艺品的地方,就象一个窑一样。你是金的,出来就是金品;你是银的,那就是银品;你如果是泥土的,出来的就会变成瓷器、陶器等等。这个跟一个人的素质、发心、根器有关系。通过丛林里面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二十年的熏修,最后就能够磨练出来。人们一看这位法师这样子的一种威仪,内心的一种状态,就能够体现出来。如果不是在一种有序的学修、生活的环境当中,人就培养不出来,每个人都是很散乱的。我们这种有规则的、很安祥的、很如法的身心的行为、举止、威仪都是靠丛林来陶冶出来、锻炼出来的。

人的意志力,或者说是我们人的心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有了这种心愿以后,才能有这个能力去克服一切的困难。我们深切认识到常住对我们很重要。爱护常住,首先从爱护常住物开始。我们要同人搞好关系,首先要跟物搞好关系,物都处理不好,人怎么能处理的好,肯定处理不好;人处理不好,事就更处理不好;事情处理不好,法怎么能够修得好?法是在人事物当中来体现、来落实、来关照、来超越。超越自我、超越人事物、超越一切对立、超越一切障碍、超越一切困难、超越一切矛盾,超越才能够“放下”,不超越我们的心就沉浸在种种烦恼的境界里。所以我们对常住的这些物品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好像我们是修道的,这些跟我们没有关系。如果是这种作意,就麻烦了,就把我们自己内心的大门关闭掉。我们能够缘得到、缘得了,最后我们都没力气去缘这些境界。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一步一步从对这些很细小的、很细微的物品开始,一个人、两个人、一个班、两个班,大家都这么做,慢慢大家对常住的一种护持的心、承担的心就会越来越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生命就是个奇迹

佛在《因缘品》中说: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也许明...

能遇到佛经是无量劫来的福德

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不然遇...

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浮生若梦,幻质非坚;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我...

证严法师:珍惜食物,挽救未来

全球各地频传粮荒,然而富裕地区的人们似乎毫无所觉,...

黄泉路上无老少,能有几人活到老

原文: 问曰,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得生,又无退转...

野老得斧而不知宝

【经文】 昔有贫穷孤独老人,无业资生,偶得一斧,乃是...

此生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没有时间修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的修法,这就是在认知...

成就三法得道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对比丘...

女人最应多吃的6类食物

一、红米 红米含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可补充消...

年轻就发财得势是不吉祥的

年轻就发财,就得势,是不吉祥的。许多人就喜欢年轻发...

十条处世必读励志格言

一:为人们多多少少做了一点好事,自己失去了很多,也...

修行人的三大精进

正精进 处事不仅要精进,更要正精进,若只是精进而方向...

专访智者星云大师:先不要埋怨,自己首先做一个好人

放下一个我,还烦个什么? 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尤其在...

关于开悟的三个误区

今天我们简单地说一说开悟与不开悟的问题。到禅堂里打...

但除其病,不除其法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无论你学佛不学佛,踏入社会都...

怎样才叫做清净

一、清净的内容 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

舍弃悭吝

一位大财主名叫提婆,为人刻薄、爱财如命,不但多方聚...

五福的意义

一、五福的意义 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

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法国记录片《微观世界》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一只屎壳...

人死后为何要为亡者做功德

问:人死了以后,家属在七七四十九天内还要吃素念佛,...

反观深究心佛一如

静坐时,当反观深究,佛即我心,是心是佛,不假外求。...

你的人生很多时候是浪费在闲扯淡上

有时候,我们可能心血来潮想要修行,不仅仅是阅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