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

容通法师  2020/05/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

随烦恼二十: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能障正知,毁犯为业。

正知,在《广论》讲“时存正知”,就是说在吃饭的时候就知道在吃饭,托钵的时候就知道在托钵,念经就知道在念经,参禅就是在参禅,即什么时候干什么事,就是正知。

不正知则相反,吃饭的时候你在打妄想,托钵的时候你在看阳焰,这就是不正知,不正知就会毁犯。“于所观境,谬解为性”搞错了所观的境界就是不正知,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要认认真真地做一件事情,把所有的心都放在这个上面,认真、正确地观察就是一种正确的人生。

如果你观察不住,或者观察错误了就属于不正知,那么就会障碍正知,就会犯那些轨则。

“毁犯业者,不正知者多毁犯故”因为认识的错误,比如对因果认识的错误,本来做了这个事情会有不好的后果,但是因为你不正知,你认为做了这个事情,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甚至认为做了坏事可能还有好的后果,还会有更大的利益,人生观也好,世界观也好,伦理观也好,都出现错误。因为有错误的观念,他的行为必然会做错误的事情,障碍了正知,不正知者会毁犯很多事情。

“此法或云慧一分摄,是烦恼相应慧故。”有人说不正知是慧,但是这个慧不是正念的慧,而是与烦恼相应的染污的慧,因为你染污的慧来了,把正慧挤掉了。就像我们常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个聪明也是一种慧,但是这个慧是染污的,邪恶的慧。

就像现在这些贪官谁的脑子笨啊?比我们一般人都聪明多了,转的又快心又黑,知道的东西又多,关键他的心用错了地方,这个慧是不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的,离正路就更远,是与烦恼相应的慧。

“或云痴一分摄,瑜伽说此是痴分故,令知不正,名不正知。”知道的都是不正确的东西,痴心来了以后,痴心覆盖智慧,那么不正知就自然而然地来了,这就叫做不正知。

“有云俱一分摄,由前二文影略说故。”也就是说不正知是慧的一部分,又是痴的一部分,前二文只是各有侧重,忽略了其他的一方面,实际上两个都具有。我个人认为从根本上来讲是痴这方面更多一点,当然从慧的方面也存在。别境心所里有欲、胜解、念、定、慧,不要认为念就是好的,有可能是正念,也有可能是邪念,邪欲、邪胜解、邪定,有正也有邪,从这方面去分析慧心所也摄一部分。

我们还要说一说就是有些人看到别人修行,会认为这些人真傻,自己苦着自己,他对善法不能产生正确的认同,反而认为人生活在世间及时行乐,任由自己的性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是最好的了。这就是什么呢?谬解为性,错误的见解产生错误的行为。

当然错误与不错误都是相对性的,善与恶,正与邪都是相对的概念,我们目前也要这么去理解,我们连相对的正和善都做不起来,怎么能最终超越达到绝待和绝对性的善和正呢?这是不可能的。

绝待是圣人的状态,我们不要去想,我们就从相对的善和正开始做起,不要去说什么应该不应该,什么不究竟,什么不圆满,基本的事情我们都做不好,不要去妄谈什么其他的事情。

所以说顿悟,但也要渐修,哪怕是六祖惠能大师也是一样的,顿悟了也要渐修。惠能大师悟道后也没有立刻去弘法,而是隐居在猎人堆里继续修行。

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喜欢速成,有的时候又缺乏信心,所以就要有些鼓励的话:“佛离我们并不远,佛是觉悟的人而已,我们是不觉悟的佛而已,我们是迷中的佛,佛是觉悟的人。”

换个概念,好像我们跟佛的距离就拉近了。这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缺乏信心的表现。实际上我们跟佛差得很远很远,哪有这么容易的?大家一看这么不容易也懒得去修了,菩萨道那么漫长,没办法去修长远的菩提心,这就是缺乏堪能性。

好在还有净土法门,靠佛的力量让我们不再堕入轮回,在这里我们是度日如年,到了西方极乐净土就是度劫如日,那边的快乐和我们这边是日劫相倍。

现在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已经觉得很漫长了,和那边比起来一滴水的长度都没有。对于我们这些小蚂蚁来说一滴水都会淹死我们,但是对于巨龙、金翅鸟来说一展翅八万四千由旬,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可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容通法师文章列表

正信去邪知,亦保永世安康

过去,佛陀曾生为马王,名叫驱耶,常在海边渡引漂流之...

关于开悟的三种错误观念

一些禅修多年并有所体验的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证得...

国人对佛教误解有多深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

一偈得道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讲经说法时,有一年长比丘,名叫般...

人有三个基本错误不能犯

人生在世,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事或许可以死磕,有...

要的是摩尼宝珠,不是路边的小花

如果你很年轻学佛,大概到中晚年福报会现前,佛教我们...

以祖师正确的知见做后盾

蕅益大师会特别强调往生的条件: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

听闻佛法最重要是改变观念

没有听经闻法,不懂分别善恶,不知取舍对错,不能自我...

禅修中的五种念头

《禅宗永嘉集》奢摩他颂第四中记载: 复次初修心人。入...

思想不改变,生命的历史就不断重演

为什么我们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忏悔...

【推荐】这30种情绪是烦恼的真正起源

既然业与烦恼,组成了集谛,那烦恼又是什么呢? 一、烦...

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世间人为了传宗接代,夫妇之道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以佛...

失眠的食疗法

失眠的人,睡不着觉是个好麻烦的事情。失眠往往是有几...

毒瘤恶疮该如何处理

龙鬼流行诸毒肿,痛疮脓血痛叵堪,至心称诵大悲咒,三...

再也不会有比跌跤更糟的事了

日本京都大仙寺的住持尾关宗园,是当代著名的禅师,也...

星云大师《为好战好斗者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因为您宣导慈悲和平的法音,所以今...

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

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因为举的这些例子都是顺境。...

每天问自己的十个问题

如果你想走出常规,放松心情,以积极的心态开始每一天...

北宋高僧大通善本禅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佛法传入到东土以后,一开始有点...

昌圣法师谈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有四种境界: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阶段;二是...

积习难调难伏

曾经有一位商人,从出生地北天竺来到南天竺作买卖。停...

虚云老和尚禅语三十句

1、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善用心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