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宣化上人:有脾气的人就是苦

宣化上人  2011/0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这一趟到来,见你们各位都很诚心的拜佛、念佛,还有礼忏,这是很好的。不过我对你们讲:“不论你是拜佛也好,念佛也好,礼忏也好,诵经也好,就是要把自己的脾气改了。”有脾气的人就是苦,没有脾气的人就是快乐。有脾气的人就有烦恼,没有脾气的人就常常欢喜。这个脾气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好像人生种种病,为什么生的?因为有脾气。一切事情不顺利,为什么?也因为有脾气。所以人若能没有脾气,一切时、一切处,都是快乐的,都是平安的。可是人都不注意这一点,以为随随便便发脾气,就对事情有帮助。实际上,什么好事,你一发脾气,也会坏了。所以我们最要紧的是没有脾气,没有烦恼。

学佛法的人要有忍耐心,有人骂我们,我们要拿着他当唱歌听,或当他们给我们讲另一种语言。因为我不骂人,所以旁人骂我,我也不懂得、也不知道。尤其有人骂我们,那是给我们上肥料,令你这块地所长的一切能茂盛一点。所以我们学佛法的人,要能忍受,就是德行。能忍就是道,你要能受了,也就是修行。受不了也要受,才得了。如受不了,就有麻烦。能受得了,无论有什么境界来了都能忍受,这就是懂得佛法。你要是不能忍、不能受,那就是不懂得佛法。

所以我们要“不生烦恼莫疑心”,时时都不生烦恼不生怀疑。“总要管自己少管人,”常常只要管自己,不要管旁人。“多认不是少争理,”常要认自己的不是,不要尽那么狡辩。“安然清净智慧生,”你要能这样就很平安,会生出一种智慧。“明心没有碍难事,”学佛人讲明心见性。明心即你心里明白了,什么事情都不难了,没有困难的事情。“见性岂有忧愁心,”见性的人就不知道忧愁了。“佛光不是不普照”,所谓“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所以佛光不是不照你,而是你心里若像浑水似的,月光就照不进去了。我们心里要是清了,就像水里现出月亮似的,佛性就现前了。“意定天无云”,你意有定力,就好像天上没有云彩似的。为什么佛光不普照我们呢?因为“忧思恨怨心搅浑”,你又有忧愁、又有烦恼,又有恨,又有怨,在心里头有这么多东西,所以心里就浑了,就没有智慧。我们谁能没有烦恼,谁能没脾气,谁就生大智慧,开大智慧了。

学佛法不用学多,学得能不生气、没有脾气,那就是佛法。所以说“事事都好去,脾气难化了,真能不生气,就得无价宝,再要不怨人,事事都能好,烦恼永不生,冤孽从那找?”尽瞅人不对,自己苦没了。”我们人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就在这很简单、很现实的地方上,能明白了,就是明白佛法。不要到远的地方去找、高的地方去找,就在你每天所面对的现实中。这个境界你要能把它转过来,就不被境界所转。不要到这个境界一来,就不知道怎么样才好。时时都能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你能这样,那就是明白佛法。今天我不讲太多,讲太多了,你们会还给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此间犹如火宅,赶紧移民极乐

信愿持名的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阿弥陀经》中...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原文】 般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

内心的善恶是苦乐的因

我们都有远离痛苦,追求快乐的本能。肚子饿了,要吃东...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好,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在道场里面来行走之际呢,一...

心生瞋恨,我们就上当了

我们被人家欺负了,被人家辱骂了,被人家误解了,不瞋...

生老病死时如何放下心身

问: 生老病死有很多痛苦,我们应如何放下心身。 答:...

圣严法师《理直气「和」》

有近来发生许多的社会事件,都是由于当事人的情绪失控...

贪念恶念感召生死轮回苦

佛住在波罗奈国鹿野苑时,一日早晨到城里托钵,看见一...

不要为了求感应而修道

修道人,好像眼睛那样地清净,不能容纳一粒沙子。如果...

宣化上人:忏悔后,要永不再犯

忏悔之后,要永远不再犯戒。 忏悔是给犯戒人有改过自...

宣化上人:多退初心

人有时最初发心要学佛法,或者最初发心想要出家,但出...

《心经》能破三种障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可以做什么呢?它可以破除三障。...

蔡志忠:生命的实相在于当下

2015年10月,蔡志忠先生与太安精英青年私塾同学,聚于...

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钱上

快乐家园 在这个中国经济增长的初步阶段,人们把所有希...

净土法门的临终助念

死亡,对一般人来说,是一恐惧而痛苦的事情;而对净业...

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问: 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大安法师答...

丛林中出坡的意义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

如何看待佛教的咒语

问: 我曾在网上查过咒语的来历、定义和作用,但说法...

别被淫欲骗了

淫欲是一切罪恶、耻辱、灾祸、疾病、痛苦、烦恼、失败...

【推荐】为何有些人的阴气很重

当我去台北临济寺受在家菩萨戒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去受...

岁月年华,不与人期

为何不能栖心道业呢? 我们有种种执着,虽修学佛法亦不...

财施与法施

求陀那与安息罗比丘结伴到舍卫城托,在回只园精舍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