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财色名三法,就像狗啮枯骨

净界法师  2020/06/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财色名三法,就像狗啮枯骨

唯心识观,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唯心识观就是说,当你遇到了任何外境的时候,你都不要去管外境怎么样,你就观想宇宙的万法其实都是你的心识所变现。宇宙万法是我们的心所变现,从唯识的角度是从两个层次来说:

第一个,唯识所现。唯识所现指的是阿赖耶识,第八识。我们现在为什么会跟这个人在一起,会遇到这样的事情?那是因为我们有这个业种子。所以,从依他起性的角度,我们过去有善恶的业力,就显现了宇宙间的万法出现。这个叫作唯识所现,在唯识学叫作依他起性。这一部分我们是不能改变的,没办法改变的,这一部分叫认命。

第二个叫唯识所变。这个就指的第六、第七了,特别是第六意识。我们第六意识去跟外在的人事接触的时候,我们心中有我们的名言分别。名言分别,讲得白话一点,就是我们有我们的思考模式。

我们心中有个人的好乐。比方说你特别喜欢吃榴莲。榴莲的显现,它只就是一个水果嘛!是你过去有这个业力,所以它显现出来。这个依他起性它没什么好坏。如果你认为说这个榴莲是很甜美的,是很好吃的,那是你自己加上去的。

这个就唯识所变了,这就是我们讲的遍计所执性,是唯识要破的部分。身为榴莲,它没有所谓的好坏,也没有所谓的甜美不甜美,它没有这种东西,这个是你个人加上去的。不喜欢榴莲的人说这个味道很臭。其实榴莲也没有所谓的臭,也是你个人的分别加上去的。

所以,在唯识学的观念里面,把宇宙间分成唯识所现跟唯识所变,一切万法是我们心所变现。唯识所现这一部分不能破坏,因为它是一个因果的道理。但是,唯识所变,你第六意识的分别心,这一部分是我们所要破坏的。

所以,唯识学的空观是空掉什么?空掉心中的名言分别,破遍计执。唯识学是这个意思。

也就是说,因为弥勒菩萨喜欢名闻、喜欢利养,认为这个东西会给他快乐,那么日月灯明如来就告诉他说,名闻利养、别人对你的赞叹,这个东西,是你自己把它认作是快乐的,它本身没有快乐。

所以,智者大师说,财色名三个法,我们凡夫喜欢好乐,喜欢追求,就像狗啮枯骨。一个很干燥的骨头,没有味道,但饥饿的狗去咬这个干燥的骨头,一直咬一直咬,咬到最后把嘴唇咬破了,咬破以后就流血。你吃到自己的血,你就说,哇!这个骨头很甜美!其实你吃到的是你自己的血。

也就是说,这个世间的五欲本身没有快乐可言,它不像三宝。佛法僧三宝是真实的功德。你看我们的心跟佛号接触,我们会产生法喜。这不是我们的妄想,而是本来就会产生功德的,因为三宝本身就是一种功德相。但是五欲不是功德相,它之所以让我们产生快乐,是我们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我们认为这很快乐。所以,我们是自己的妄想来带动自己的快乐,这个就是遍计所执性。

日月灯明佛意思就是说,你追求世俗的名闻利养,你认为这个是安乐,那其实是你自己的颠倒妄想捏造出来的,它本身不是一个功德相,就教他修唯心识观来对治这一部分的障碍。这个是他过去的因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一切诸法皆如幻梦境界

禅人真遇,生长卢陵,弃妻子出家,乐远离行,志向名山...

百病从心生

人保持健康,不仅要认识病从口入,而且不要忘了我们的...

审察自心的真与伪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

天地间自有一种抚慰的力量

唯有改变自己的做法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有很多人常抱怨...

内心的中道

中道二字,并不是指我们的身和语,而是心。当我们不喜...

佛告诉你为何心静后智慧就来了

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

身相既离,心亦如幻,示疾者谁

示众:豁开正眼,千圣罔测其由;一句全提,万别千差路...

【推荐】色欲招病 断欲解病

从前,有个翰林名叫邝子元,患有严重的心疾。每逢毛病...

人生最欠缺的是慈悲和智慧

我们现在生活所拥有的各种物质,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无...

妄想纷飞该如何放下

觉得死更容易,是不知道死后还有来生,所以才以为死能...

黄念祖老居士:爱情并不神圣

人生三大问题里,有个婚姻问题。外国人往往颂扬爱情,...

念佛求往生不应怕死

有些念佛同修,平时也发愿求往生。一旦检查是癌症,便...

吃素的原因来自两个最起码的认知

我们不要以为这些飞禽走兽、海里生物、家养牲畜就理所...

不是业障消不了,而是虔诚心不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怎么样来修行礼拜的功德呢?我...

科学的发展,心的贪欲也跟着升级

按道理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作效率的提高,人...

装得下世界,世界才会容你

【人生格言】 1、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豪贵学道难,英雄到老皆归佛

所谓豪贵学道难:意思是,富贵的人,他不关注无常,不...

现代人的精神装备

一、现代社会的悲哀 十七世纪,欧洲诞生了近代文明。十...

万般烦恼的根源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

星云大师《如何进入佛法》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辅导员、各位同学: 今天是...

【推荐】为何越修行习气却越严重

我们的习气应该怎么对治呢? 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

修学净土要发什么愿

信与愿是往生的关键。蕅益大师说得明白:往生与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