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人生最欠缺的是慈悲和智慧

达义法师  2014/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生最欠缺的是慈悲和智慧

我们现在生活所拥有的各种物质,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无论是住的房子、吃的食物、用的交通工具、身上穿的衣服,还是我们所居住的环境,都称得上是物质现代化。有时我们会感受到现在的生活,就像二千多年前佛陀所说一样,人有天眼通(打开电视或上网,就能看到世界各地的新闻);天耳通(打开收音机,就能知天下事);神足通(乘坐飞机,就能畅游世界)。但是人们的精神境界,并没有随着丰富的物质生活而提高,反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疏远,互相猜疑;有的人为了利益甚至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如何能够提升精神层面的财富?我想最缺欠的应该是慈悲和智慧。

什么是慈悲?

慈悲是指常常善于关怀别人,替别人着想,并能体谅和包容别人。看见到天下所有的人,都感觉好像自己的兄弟姐妹和父母一样亲切,佛陀在《梵网经》里说:“世上一切男人是我的父老兄弟、一切女人是我的慈母姐妹”。老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由此可以知道,凡是圣人都有一颗深爱人间的大慈悲心;不但圣人有慈悲心,我们凡夫也一样,本具着心怀大众的慈悲心。比如2008年中国有雪灾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大家感同身受发起大爱心,各自为灾区募款捐献。不过这种凡夫的慈悲心是有局限的,在某时、某地可能有爱心,但大部份的时间都在自私自利、和嗔恨嫉妒中度过,何以见得?

举例来说,我们乘坐地铁和公车往往只顾自己,很少去关心邻座的人;朋友与朋友之间好像除了有事才相见,平常很少聚会开怀畅谈人生道理。我们有时容不了别人的优点,而设法排挤和孤立他人;对一些看不惯的人还忍不住要发脾气。正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心胸狭窄,因而造成了自私、自大、目空一切,而带来许多困惑和烦恼。

大家如果细心想想,我们每一个人的烦恼,一般都是因为心量不够大,因此痛苦便接二连三而来。佛陀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口气,天下太平”。有慈悲心的人都能处处为人着想,做事问心无愧,遵守职业道德,相信善恶的因果报应。

如何做到慈悲?

根据佛陀在佛经中的开示,我们凡夫俗子想修慈悲并不难。只要在心念上转变一下,将身、口、意三业,转化成十种善行,就可以做到慈悲的境界了。

在身业方面,要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俗家人除了夫妻之外,不得有其他的男女关系);在口业方面,要遵守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在意业方面,要遵守不贪、不嗔、不痴。如果每个人都能行持以上十种善行,天下定能太平,家庭一定和睦,人心也自然净化了。

什么叫智慧?

智慧是指善于明察秋毫,并能通情达理。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正确的定点,明白到世间万物就像《金刚经》所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都是缘起性空,就像《心经》里,佛在介绍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法门时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世音菩萨之所以能得到解脱自在的境界,都是因为他能照见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空无自性,并能在空的境界中悟到真空妙有的道理,而发起大慈悲心去广度一切受苦的众生。

智慧从哪里来?

世间上没有一个固定的相叫“智慧”。若想得到人生的智慧,就要在一切人、事、物中去体悟其中的奥妙,在奥妙中掌握其中的规律,这样才能主动去运转各种人、事、物之间的关系,否则我们的心每天都会被千变万化的人、事、物牵着鼻子走而困惑终身。

根据佛陀给我们的启示,人的智慧来自三个方面:

文字般若(智慧)。我们博览群书,精通古今中外的人文知识,便可以在知识里悟出人生的道理。佛陀认为万法不离其宗(道理),不管是文学、哲学、历史、艺术或宗教,其思想内容都有一定的人生经验,我们在这些人生经验中便可以得到启发而生长智慧,读书可以启发人的智慧,净化心灵。

观照般若(智慧)。我们除了在文字上得到人生智慧之外,还可以用心去体悟身边周遭事物规律性的变化,获得宇宙人生的智慧。比如说,当我们身处加拿大东部,亲身体验到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变化,便能明白大自然无常的道理;当人生活到七、八十岁时,便会觉悟到人生如梦,数十年转眼便消逝;又当觉察到身边的朋友,或自己的亲信为了利害关系背叛自己时,顿时觉悟到人心莫测,我们如果能够在瞬间万变的梦幻人生里积极进取,不消极,乐于关怀他人,奉献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智慧。

实相般若(智慧)。我们如果做好了文字般若和观照般若的工夫,实相般若自然现前,那么究竟什么叫实相般若呢?

实相般若的意思是我们无论面对什么环境,都能当下明白其原由,并且有足够的智慧去面对它,解决它,最后接受它。一个人如果有实相般若,便能超然于物外,身心自在,当下解脱;能够做到如莲花入污泥而不染,在众人皆醉时,独自觉醒,每天虽然杂务缠身,都保持着一颗清净安祥的心。

结语

智慧又叫觉悟,就像在黑暗中找到电源的开关,眼前一片光明,知道东西放在什么地方,路应该怎么走,一目了然。世间万事万物因为有了智慧而身心格外自在、潇洒。也因为智慧增长而多养一份慈悲心,有了慈悲心以后,便会意外地发现,人人都有优点,如果我们能够珍惜每个人的缘份,就能够享受到家庭、社会和谐之美。同时也会发现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这种美的领悟只有自己知道,如佛经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人生的十度修炼

1、忍得住孤独 人生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忍得住孤独,尤...

淡定的处世哲学

淡定,是一种品质,一种处世哲学,一种生活态度,也是...

水中的金影

从前有一个人走过大池塘边。看到水底有金色的影子,很...

出家是对现实人生的逃避吗

问: 出家是对现实人生的逃避吗? 济群法师答: 什么...

为你点盏灯,将我心照亮

有这么一个故事:漆黑的夜晚,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

心有满足,就是最大的财富

现今有些人物质富足、生活奢华,却始终感觉不到快乐,...

星云大师《残缺就是美》

每次看到残障人士,我总是想起家乡那个踽踽独行的小女...

适时把自己「归零」

适时把自己归零,就会心胸开阔。人生,难免会有成功与...

当代大学生如何与父母交流

问: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想请教一个关于当代大学...

该让的让过,福报在后面

在电影院排队买票,我前面是一对年轻恋人,刚排到他们...

净界法师:何谓「一心不乱」

问: 《阿弥陀经》提到,持名念佛必需做到一心不乱,...

情,为什么那么难以放下

佛法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世间的男男女女都会因为感情的...

遇到事情,先观察自己很重要

觉察的智慧是内观的,跟别人没关系。就是不管你遇到什...

顺情而化,导入弥陀的大悲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经讲,极乐世界有很多的鸟,都是阿...

素食与防癌

野蛮人谈虎色变,文明人闻癌色变,一方面因为癌症不以...

星云大师《佛陀的教育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感谢佛陀的慈光,十几年来...

一个「放」字千般哲理

有一种养心方法叫放下,擅画者留白,擅乐者留空。何时...

人生的苦与乐

每个人从一呱呱坠地,就开始了苦乐交织的人生。虽然人...

净土教起之十因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

4种补钙的蔬菜

说到补钙,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喝牛奶、骨头汤或是服用钙...

念佛人一天的修行

人的爱好、秉性、工作、家庭等千差万别,所立功课不应...

两声口哨换来50年牢狱之灾

近在网络上看到不少去死吧、你是猪之类的不文明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