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情,为什么那么难以放下

如孝法师  2017/02/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情,为什么那么难以放下

佛法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世间的男男女女都会因为感情的事情苦恼,如何用佛法的思维去理解爱情呢?

佛法的思维就是让我们放下。当然,不是放下人,而是放下烦恼和对结果的执着。我们不能太理想化。如果世间有什么美好的事情,从佛法的角度看,它一定是充满善意的互动,我们要有一双会欣赏的眼睛,懂得珍惜一切。我们若能用这种心态去经营任何事情,而且还不执着于结果,那么生活给我们的回报永远会超过我们的期盼。

情,为什么那么难以放下?

人类的一个生命的着力点就是情感。在佛法当中,情感也需要智慧去驾驭。

情感也是一个缘起法。什么叫作缘起法?它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基于两方面,其中之一是物质的因素。物质的因素,就是现在医学所研究的主宰人情绪的荷尔蒙、肾上腺素等。情难以放下,只能说我们这些物质排得太多了。实际上,这是我们内在生理的一个不平衡,所以对外在的东西就会感觉到无能为力。

如果冷静观察就会发现,让我们痛苦的不是情感本身,而是我们对情感的管理,也就是我们心灵的管理没有配上套,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才会差距很大。我们要的并不是情感,我们要的是幸福、安详、吉祥的生活状态,情感只是这种生活当中的一项内容。情感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如果我们管不好它,家里肯定是一团糟。不要把情感放在一个很神圣的位置,它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内容,这样想就比较容易用平常的心去面对了。

每个人出生时,生命都会有一些不足,我们要通过后天对于智慧,对于生命的观察,改善它、提升它。不要年纪很大了,还陷在这里面,一辈子吃这个亏,都不知道去管理它。这样的情感是一种没有智慧的情感,一种没有免疫力的情感,一种没有幸福感的情感。我们在深刻的洞察当中,明白情感并非生活全部的希望和内容,更不要神化它,用平常心面对就好。

借助正见走出情感的阴霾

我们每个人都是感情动物,每个人都有一种病,叫作“情感饥渴症”。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因为人情的冷漠、文明的失落,人们在这方面的需求更加隐蔽而热切。

如果我们没有正见,到了寺院就会变得敏感而脆弱,会在内心打小九九,想要寻找情感上的寄托。这时候,师父变成了我们执着的对象,同修也变成了我们执着的对象。这种状况发生的时候,我们自己都觉察不到,这是非常可怕的。

很多人聚在一起,如果没有正见,那就是业力的扩散。我们大家要互相去开发正见,而不是去开发情感。情感的饥渴永不会得到满足,只会像喝盐水一样越喝越渴,所以我们自己最好放下对一切外境的执着,这样才有可能轻装上阵。如果我们内心不能够放下这些,就算一个人住在深山里面,照样也会祈求情感上的东西,没有办法,人就是这样,所以叫作人。

人要成佛,必须把身上这种阴暗之气放下,化为光明。佛陀只是说了法,我们自己要懂得去放下。如果我们自己不懂得放下,没有人可以请我们放下。佛陀也代替不了我们,所以我们要努力地精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上根人尚会从迷入迷,更何况中下根人

佛应我们的根机,施设八万四千法门。通途佛法,一个重...

达真堪布:修行人如何面对世间的福报

我们对自己拥有的,属于世间的一些名闻利养等福报,可...

爱不必喜,憎不必怒,一切皆如梦事空花

【原文】 语云:爱其人及其屋上之乌。言爱之极其至也。...

梦参老和尚《我在哪里》

朱建民校长致辞: 老和尚、仁隐董事长、修慈董事长、...

夫妻间的纷争该如何解决

网友:师父,我老公特别不理解我,怎么办?什么事,只...

不要太当真、太执着

好好观察自己的相续,如果自己突然死了会怎样?会堕落...

人生之苦聚,言而难尽

且不说,轮回的苦难,就我们此生来说,活在这个世界上...

修行人不能怕突破自己的极限

参话头的方法很简单,以我们现在提倡的这个方法来说,...

千锤百炼,身心皆益

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心身...

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成功

一个人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成...

业障是怎么来的

根据经典及祖师所说,业障的聚集有以下几种原因: 1、...

人活着的意义到底何在

网友:师父,我一直在想人活着的意义。可是最后我想到...

善护六根,恒持正念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你们...

开店没生意,做施食马上生意就来

念咒语和念四如来来加持食物来布施饿鬼,我们就能够得...

宣化上人答问录节选

问:如何辨别善知识,恶知识?谁是真正的明师? 宣化...

何谓「供养」

供养,又称供施、供给、供,是对佛、法、僧三宝进行心...

念佛之现实利益

念佛的现实利益是无量无边,下面只说重要的:一是念佛...

善于调整心态,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我们希望得到财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如愿。当他人...

知因缘所生法,皆悉无常无我

【知因缘所生法,皆悉无常无我。】 知道我们天地万物,...

自在观音

住在观音殿的旁边,能够跟观世音菩萨成为邻居,是一种...

自作孽,不可活

《了凡四训》中说:福在受谏。云谷禅师耳提面命的慈爱...

出家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和出家的条件

问: 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在何处?若要出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