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自作孽,不可活

蔡礼旭老师  2016/07/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自作孽,不可活

《了凡四训》中说:“福在受谏。”云谷禅师耳提面命的慈爱,了凡先生十分珍惜。“《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天作孽”,从大的环境来看,就是天灾人祸。现在全世界每天发生的天灾非常多,比如地震,现在地震的频率已经超出科学家的想象。以前觉得地震是什么?释放能量,所以连续几年发生地震的上去下来、上去下来,保持这样一个规律。但现在已经完全跟以前不一样了。这个问题,经典里面一句话就解释了。为什么地震灾祸的频率高成这个样子?因为现在人心也是空前地堕落了。“三才者,天地人。”人为什么为万物之灵?因为德行可以跟天地一样无私。现在我们不受伦理道德教育,变成什么样了?可能连自己的至亲和骨肉全不放在心上。

大家看看现在的年轻人,贪男女情爱的一时之快,最后怀孕了,把孩子堕掉,两个人就折了半生的福。所以欲望怎么会是快乐?欲望一定是痛苦的根源。你看应酬多的人,上顿陪下顿陪,终于陪出胃下垂。人到中年会生病,大多跟吃东西有关,纵欲了。现在得高血压、癌症不是四五十岁,是小孩就得了。有一个女孩二十三岁得了癌症,后来她自我反省,她从来没有顺过她的父母,他们家她最大,女孩子脾气这么大,身体都会受损。还有,她记忆当中,经常晚上出去天亮才回来。有一次她父母实在是找不到她,就在夜里十一点多打电话给她,“女儿啊,你赶紧回去休息。”她心里说:“休息?才刚开始而已。”所以我们的下一代觉得享乐是快乐,其实那叫纵欲,那叫自我摧毁。可是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教过孩子尊重生命吗?我们教过孩子养生之道吗?所以我们找到了根源,天灾人祸越来越多,就是人的思想出问题了,价值观出问题了,人心出问题了。

现在的人为什么要拿很高的学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还是为了多挣薪水?现在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做任何事情的动力在哪里?其实两个字就讲透了:利跟欲。我们现在不断在增强孩子的是什么?利益跟欲望。假如我们教的是对的,人的德行是越来越好,“德日进,过日少”。请问,现在的孩子小学的时候德行好还是大学的时候?到大学已经多读了十年的书,怎么越读越后退?我们忽略了教育的本质。不只材料上了生产的机器,我们人也上了工业革命的机器。我们制造出来的就是一个一个的商品,什么商品?会考试,最后会追名逐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终了。人都活成商品机器了,难怪越来越不快乐。

科学家讲,人一两岁的时候一天平均笑一百八十次,成人一天笑几次?七次!我们活了二十几年、三十几年,努力的结果是什么?越来越笑不出来。现在得忧郁症的越来越多。我们真正爱孩子,要把痛苦的根源找到。因为什么痛苦?思想才是根本,他把快乐误解了,他以为自私自利,利、欲满足了,他就快乐了,那是吃吗啡、吃毒药。

孟子告诉我们,“上下交征利”,一个家庭、一个团体所有的人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国危矣”,而家危矣。现在的灾祸一句话讲透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的古圣先贤,哪有教我们以利欲为人生的目标的?要以道义呀!所以大家再想一想,为什么了凡先生能改命?他放下了利欲,更重要的,“此义理再生之身也”,他的人生价值观、目标完全摆正确了,不自私自利了,不纵欲了,尽自己的本分,尽自己的道义。所以现在整个地球的灾祸要化解,也要靠人类真正回到道义。对另一半有道义,对后代有道义,对地球母亲要有道义!大地生养我们,我们就这么糟蹋它,哪有可能没有灾祸?“天作孽,犹可违”,这些自然灾害要降临,还是可以挽回的。“自作孽,不可活”,假如是自取灭亡、自讨苦吃、自暴自弃,那就很可能很难生存下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儿童心理健康的十二大忌

第一、忌娇惯溺爱 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

父母的教训和责罚

居则致其敬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做子女的人,无...

如何不让种下的恶因产生果报

我们如果了解了改变因果的原理,就可以知道如何做才能...

【推荐】不让孩子受苦,以后他就很苦

人不会养孩子时,就会溺爱。什么苦都不让孩子受,乃至...

生命中你看重的是什么

有一位父亲存了很久的钱,终于买了一辆雪亮的新车。他...

崔沔的孝心

崔沔天性至孝,他的母亲双眼失明,他就倾家荡产到处求...

如不念佛,每日造作获罪无量

菩萨谓查母曰:汝何不勤勤念佛?答曰:因添儿孙,时常...

人格的熏陶

佛陀出去托钵,路过皇宫的楼阁,看到难陀和爱妃正在享...

这些能够悟透,对净土才有决定的信心

今天我们的版块呢,要讲到修持门,《莫道老来方修道》...

人生要做的十件事

1、 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我们不能不做:一是赶路,二是...

保持一颗自在的心

作为出家人,有时候为了弘法,常常奔波,迎来送往,电...

爱什么就会被什么锁住

世人多认为佛法要无条件放下一切分别执着,是受到我国...

蔡志忠:生命的实相在于当下

2015年10月,蔡志忠先生与太安精英青年私塾同学,聚于...

把心放开,不比较不计较

一年轻女孩前来哭诉说:种种事情都不如意,感情、金钱...

念佛之人当孝敬双亲,不可偏执速死求往生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怎样辨别真伪善知识

问: 初发心学佛,需要善知识引导,善知识的标准是什...

怎样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问: 法师,我们怎么去理解无常呢?怎么去面对无常所带...

圣严法师《观世音菩萨的因行与果德》

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法门在显教和密教中都很受重视,显教...

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方法

1.学会沉默 有时候,你被人误解,你不想争辩,所以选...

四无量心

菩萨须内具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

善导大师的弘愿门是怎么回事

问: 善导大师的弘愿门是怎么回事? 大安法师答: 善...

把迷梦叫醒,向自心中唤

有两句俗话:什么人说什么话,三句话不离本行。因为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