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念佛之人当孝敬双亲,不可偏执速死求往生

2017/06/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念佛之人当孝敬双亲,不可偏执速死求往生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我的一位亲戚,约四十多岁。在十多年前,本应结婚成家,忽然婚变,女孩离他而去。从此不谈男女感情事,一心学佛,吃素听经。最近听说身体欠佳,故而对生活产生厌倦,迷恋净土。时常求佛菩萨,早日接引,脱离娑婆,往生净土。

脱离娑婆八苦,往生净土,本是每个念佛人所祈求的生死大事。但是执意追求,为了病痛,毅然决定离开家庭或高堂老母,不思图报或照顾家庭,逃避一切责任和义务,却不是念佛人所应该持有的态度。反而随缘才是念佛之人所应持有的心态。但是“随缘“”常常被一些人理解为不需要有所作为或听天由命,由此也成为逃避问题和困难的理由。

其实,随缘并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让人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随缘是一种智慧,可以让人在狂热的环境中,依然拥有恬静的心态,冷静的头脑。

随缘是一种修养,是饱经人世的沧桑,是阅尽人情的经验,是历练人生的顿悟。随缘不是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更不是随便马虎。若能随顺因缘而不违背真理,这才叫真正的“随缘”。

印光大师说执著某日往生容易生病或招魔。学道之人不可偏执,偏执或致丧心病狂。如大师在《复念佛居士书》中开示:“所言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执则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结成莫解之团,则险不可言。尽报投诚,乃吾人所应遵之道。灭寿取证,实戒经所深呵之言。(《梵网经》后偈云:‘计我著相者,不能生是法。灭寿取证者,亦非下种处。’)但当尽敬尽诚求速生,不当刻期定欲即生。学道之人,心不可偏执,偏执或致丧心病狂,则不唯无益,而又害之矣!”

开示大意是:你说自己决定要在年内往生,这种想法不能执著,执著就会成为病根,或有可能导致着魔。念佛之人,应当时时存有即将往生极乐世界之心。如果自己寿命没到尽头,也只能随缘活下去。倘若非要定下期限,要在某年某月往生,如果工夫纯熟还没什么,否则就是这个追求定期往生之心就会成为魔根。如果这个妄念结成无法解开的结,那危险真不可言喻。业报尽就投向净土,这是我们应遵循的原则。断绝寿命而求证得某某境界,实际上《梵网经》就曾深深呵责此事。只应尽心恭敬、一片至诚恳求早日往生,不应定下日期非要某日往生。学道之人,心绝不能偏执,偏执容易导致丧心病狂,这样不但没有任何益处,反而有害!

从上述印光大师的文钞中,我们很清楚地了解到:往生之日,不可强求。何况年轻人上有老迈父母,需要我们照顾和供养,所以更应振作,鞭策自己,努力工作,积极地面对生活,以至诚之心孝敬父母,解决他们的生活所需,满足他们的人生意愿,以至解决他们的慧命归宿处,使他们能安度晚年,这才是一个佛弟子应尽的本分。除非家中还有其他子女,可以奉侍父母,否则一心欲离苦海,置父母于不顾,反而会招来不孝之讥,令世俗大众诽谤佛法。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做子女的义务。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就是告诫我们:孝敬父母要真心相待。犬马为我们劳作,我们尚能饲养它们,但是我们不会尊敬它们。所以我们不能像对待犬马那样对待父母。“孝”不只是体现在给父母吃饱喝足,我们还要尊重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知道他们的精神需求及物质需求。真正做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牢记父母的年龄,一方面,会因高堂的健在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会为他们的入暮之年而忧惧。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不管父母怎么对待我们,我们都要好好地孝敬他们到永远,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的源泉,生命的开始。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云:“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

生儿方知父母爱,养儿方知父母恩。当初的父母就是现在的你和我。趁父母还健在的光阴,让我们尽一份力所能及的孝心,别等父母不在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种最深沉的悲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东林佛号是怎么个缘起

问: 请师父您给我们讲一下殊胜的东林佛号是怎么个缘...

以愚夫愚妇自居,老实念佛得利益

很多人都说念佛人都是愚夫愚妇 ,好像他修参禅的、或者...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画传

一、少年辟佛,醒悟出家 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0年)...

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致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

净土法门实修之要径

阿弥陀佛西方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行持易而...

一边念佛还杀蚊子,可以往生吗

问: 一边念佛,还有杀蚊子,还可以往生吗? 大安法师...

解决了生死,父母的恩才可以报

有些人不进禅堂来,反正一天到晚有饭吃,无所谓。年青...

提前火化会障碍往生吗

问: 叶老居士现年七十八岁,每天念佛万声以上,已十...

人生是一支无情的箭

人生没有退路,因为呼啸的岁月挟裹着我们一路向前。...

用小聪明赚钱,等于贱卖自己的福报

许多人对钱看不透。有的人拼命赚钱,却只能够养活自己...

厌离娑婆有两个方法

从生命的差别因缘当中,我们的生命有两个选择:第一个...

除口腔异味的三种食物

口臭很招人讨厌,有的人总是有口臭。那么,怎样才能方...

九大古语人生智慧,受益匪浅

01 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战国策韩策》...

佛说鹿母经

佛言。昔者有鹿数百为群。随逐水草侵近人邑。国王出猎...

不必另择一所,家庭便是道场

劝人念佛修行,固为第一功德。然下而妻子兄弟,上而父...

稍得世间智一点皮毛,便以为大彻大悟了

【原文】 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

圣严法师《超越别离的痛苦》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而...

如何辨别自己的皈依是否如法

皈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优婆塞戒经》说:若男若女...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卷上 归命尽十方, 普作大饶益, 智无限自...

达照法师:超越生死的眼光

了断这个理上的生死,接下来我们的眼光不在生死当中,...

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为什么讲四种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持名、观像、观想、实相...

以功德酥酪去换颠倒臭秽之水

。但由于先前所食用的庵摩勒果效力已过,老妇人所喝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