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水中的金影

林清玄  2011/05/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从前有一个人走过大池塘边。看到水底有金色的影子,很像黄金。

他立即跳入水里要找那黄金,他把水中的泥土—捧一捧的捞起来, —直到把整个池塘弄得混浊不堪,己又疲累得要命,只好爬回岸边休息。过了—会儿,池水清澈之后,又看到那金色的影子。

他又进去捞,仍然捞不到,这样来回三、四次,自己已经疲累不堪。他的父亲看他久出未归,就跑出来寻找,最后在池边找到他,看他疲累不堪,就问他:“你为什么把自己弄得这么疲困呢?”

他说:“这水底有真金,我明明看见的,可是找了三、四 趟都没有捞到,才弄得这么疲困。”

父亲仔细地凝视水底真金的影子,立刻知道那金子是在岸边的树上,为什么会知道呢?因为影子既然在水底,金子就不会在水底,影子乃是金子的投射。

后来,他听了父亲的话到树上一找,果然找到金子,父亲就说:“这可能是飞鸟衔金,掉落到树上的!”

这是释迦牟尼佛在《百喻经》里讲的“见水底金影喻”是用来解释无我的空性的,最后,佛陀说了一首偈:“凡夫愚痴人,无智亦如是。于无我阴中,横生有我想。如彼见金影,勤苦而求觅,徒劳无所得。”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它充满了优美的譬喻与联想,我们因为执着于“我”,于是拼命追求,就好像一直扰动真实的净水,而失去生命的实相。当我们以水中的金影当成真实的时候,我们就会一再的跃入水中,到最后只剩下一身的徒劳,什么也得不到。

如果水中的金影到最后令我们发现树上的黄金,那还是好的,最怕的是看见了夕阳的倒影就跳入水中,找了半天一上岸,天色就黑了。

我们如果时常反思人的欲望,会发现现代人的欲望比从前的人复杂强烈得多,生之意趣也变得贫乏得多。为什么呢?因为一来追求的事物多了,人人都变得忙碌不堪;二来生命的永不餍足,使人无法静思;三来所掌握的东西,都是短暂虚幻不实的。

有很多人认为现代人比古代人富有,其实不然,真正的富有是一种知足的生活态度,有钱而不知足的人并不是富有,能安于生活的人才是富有。

于是,我们看到了,现代人住在三十坪的房子,觉得要五十坪才够。有汽车开了,还追求百万的名车。吃得饱穿得暖,还要追逐声色。到最后,还要一个有排场的葬礼,和一块山明水秀的墓地。

于是,我们夜里在庭院聊天的生活没有了,我们在田园里散步的兴致没有了,我们和家人安静相聚的时间没有了,我们坐下来省思的时间没有了。到最后,连生命里的一点平安都没有了。

从前在农村社会,年纪大的人都可以享受一段安静的岁月,让生命得到安顿。现在的老年人,非但不知道黄金在树上,反而自己投身于水中金影的捕捞了,我们看到了全身瘫痪还不肯退休的人,看到了更改年龄以避免退休的人,看到了七八十岁还抓紧权利、名位不肯轻放的人!老人不能把静思的智慧留给世界,还跳入水里抓金,这是现代社会里一种令人悲哀的局面。

我常常想,这个世界的人,钱越多越是赚个不停,人越老越是忙个不停,我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时间来善用所赚的钱,是不是肯停下来想想老的意义。

停下脚步,让扰动的池水得以清净吧!

抬头看看,让树上的真金显现面目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林清玄文章列表

财禄乃前世布施而来,非强力之所能求

人世间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

想布施,又怕失去财富

很多学佛人有这样的顾虑:为了积累福报,想布施;布施...

三只桶

青年人即将走上社会,为此惴惴不安。临行前,青年人来...

受持八关斋戒,转现世贫穷

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竹林精舍弘化时,当时有无数已证得...

不能为了钱违背自己的良心

比如说有个要饭的,我给他钱,请问是你得的利益大,还...

海涛法师《法句经的智慧语句》

1.应伐欲稠林,勿伐于树木。从欲林生怖,当脱欲稠林。...

解读印光大师的财富观

《印光法师文钞》涵盖了印光法师的各种思想,财富观即...

不要当「富裕的穷人」

我们在讲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有之时,很多人都会想到看...

佛教寓言故事系列

旧屋闹鬼 村中有一间古老的旧屋,听说那旧屋常常有恶...

并不缺少佛性

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

世间上有五件事无法避免与脱离

一天,佛陀带领弟子们入舍卫城托钵,途中看到一名梵志...

宁愿做傻瓜

从前有一个禅师叫作无相大师。无相大师给弟子开示的时...

三种修行中特别殊胜广大而不可思议力量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有三种力量是特别殊胜广大...

国王携妻舍身为奴

过去有一位国王名萨和檀,即施一切义,只要他人有所求...

关于回向问题的解答

问:看到回向这个词,稍有所知,你能讲解下吗?什么情...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一) 这段时间,我协助冯先生编修...

行时正好念弥陀,心头念念绝娑婆

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 足下时时游净土,心...

一念百病消,念佛能治一切病

普发威光主药神,得方便令念佛,灭一切众生病解脱门。...

爱极乐胜过爱娑婆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中说到:须知入净土之缘起,出娑...

游览寺院的四个禁忌

一忌称呼不当。对寺庙的僧人应尊称为大师、法师,对住...

众生皆有佛性 不宜杀生庆贺

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因无明妄动,是为大咎。从真...

圣严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学佛》

佛学与学佛 很多人都以为佛学很不容易懂,因为专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