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净宗十祖-截流大师

2011/02/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净宗十祖-截流大师

1.生平

截流大师(公元1628一1682年),讳行策,清初顺康间人。俗姓蒋,父亲名叫全昌,乃宜兴老儒,与憨山大师是朋友。憨山大师示寂后三年,一天晚上,全昌梦见憨山进卧室,随后,大师出世,由此全昌为儿子取名为梦憨。

大师长大成人时,父母相继逝世,遂萌发修道的志向。二十三岁那年,投武林理安寺箬庵问公出家。出家后,精进修持,肋不至席地修了五年,契悟法源。

问公圆寂后,大师住报恩寺,遇同参道友息庵瑛师,劝大师修净土法门。又遇钱塘樵石法师,引导大师修习天台教观。大师与樵石法师同入净室,修法华三昧,宿慧顿然通达,穷彻佛教的精髓。

康熙三年,大师结庵于杭州法华山西溪河渚间,专修净业。康熙九年,大师住虞山普仁院,倡兴莲社,信从者日众。又尝起精进念佛七,有的念佛期长达三年。大师作《起一心精进念佛七期规式》甚为详明。不拣道俗,饶益众生,成就净业。大师居普仁院十二年,于康熙二十一年七月九日示寂,时年五十五岁。

当时有一名叫孙翰的人病逝,一昼夜又复活了。复活后即对他人说:“我被冥界的狱卒勾摄,到了阎罗殿下,黑暗中,忽然睹见光明炽盛,香华布满虚空,阎罗王赶忙伏地顶礼,迎接西归的大师。我问西归的大师是谁,回答是截流大师。我幸蒙大师的光明照触,得以放还阳间。”同一日,亦有一病死的吴氏子,一夕后也复活过来,陈述在阎罗殿所见到的情形,与孙翰所说的一样。

由此可证大师真修实证的境界不可思议,道盛德隆,由近代印光大师推为净宗十祖,亦属慧眼独具也。

2.思想

截流大师著述不多,然从其《净土警语》所示,大师注重真修实干,在切实的净业修持过程中,予以理性的指点,言言见谛,语语归真,应机施药,实乃末世众生的醍醐妙味。兹将大师净土思想略标为三。

(1)真信切愿,成办净业。

大师于《劝发真信》一文中,将真信的内涵及无真信的弊端,和盘托出。大师云:净业行人须具真实心,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当受乐时,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正眼观之,较他一阐提旃陀罗辈,仅差一步耳。如是信心,岂为真实?

所谓真信的内涵有三: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无二无别。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觉性无二;我虽昏迷倒惑,觉性未曾失;我虽积劫轮转,觉性未曾动;故曰莫轻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第二要信得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弥陀是究竟佛,性虽无二,位乃天渊,若不专念彼佛,求生彼国,必至随业流转,受苦无量。所谓法身流转五道,不名为佛,名为众生矣。第三要信得我虽障深业重,久居苦域,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刹之外,是我心内之佛,既是心性无二,自然感应道交,我之苦切必能感佛之慈悲,必能应如磁石吸铁,无可疑者。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也。

具如上真信者,虽一毫之善,一尘之福,皆可回向西方,庄严净土;何况持斋秉戒,放生布施,读诵大乘,供养三宝,种种善行,岂不足充净土资粮。唯其信处不真,遂乃沦于有漏。故今修行,别无要术,但于二六时中,加此三种真信,则一切行履,功不唐捐矣。大师的剖析,精辟入微,契理契机,慧眼独具,堪称法炬。

(2)激扬行人的厌欣心。

大师洞悉净业行人虽终日念佛,往生成就者鲜少的原因,对症投药,婆心切切。往生未保的原因是:爱桩未拔,情缆犹牢。唯贪爱能漂溺行人,障往生法。但情爱一分疏淡,则净业一分成熟,于生死岸头庶得解脱。

今之富贵利达者,或贪粗敝声色,不知苦本;或著蜗角勋名,不悟虚幻;或复爱殖货利,会计经营,现在碌碌一生,将来随业流转。阿弥陀佛刹中依正庄严,无量胜妙乐事,不闻不知,从生至死未曾发一念向往之心;反不如穷愚困厄之夫,多能念佛,从冥入明,转生胜处。故敬劝净业行人具真实愿,发忻厌心,视三界如牢狱,视家园如桎梏,视声色如鸠毒,视名利如缰锁,视数十年穷通际遇如同昨梦,视娑婆一期报命如在逆旅,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务。果能如是,若不生净土者,诸佛皆成诳语矣,愿共勉之。

大师的开示,确实点出了末世净业行人的通病。真信愿与欣厌心具内在同构,无真信愿生不起欣慕净土厌离娑婆之心;无欣厌心亦不能圆满真信愿心。大师激扬行人欣厌心,令其强固信愿,成办净业,用心可谓良苦。

(3)事理一心不乱之诠解。

大师从七日精进念佛修持的角度,阐述事理一心的相状与境界。大师云:七日持名,贵在一心不乱,无间无杂,非必以快念多念为胜。但不缓不急,密密持去,使心中一句佛号,历历分明,著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绵密不断,如呼吸相似。既不散乱,亦不沉没,如是持名,可谓事上能一心精进者。

若能体究万法皆如,无有二相,所谓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因果不二,依正不二,苦乐不二,欣厌不二,取舍不二,菩提烦恼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是诸二法,皆同一相,一道清净,不用勉强差排,但自如实体究。体究之极,与自本心忽然契合,方知著衣吃饭总是三昧,嬉笑怒骂无非佛事,一心乱心,终成戏论。二六时中,觅毫发许异相不可得。如是了达,方是真正学道人一心精进持名。前一心似难而易,后一心似易而难;但能前一心者,必可往生净土;兼后一心者,可阶上品往生。然此两种一心,皆是博地凡夫边事,凡有心者,皆可修学。

综上所述,截流大师的净土思想重在事修上着力,诚笃恳切,总欲净业行人如法如理地修持,出离娑婆苦宅,往生极乐之邦。大师一生自行化生的行业,即以此为主旋律。今日捧读大师文句,亦有回肠荡气之感,无愧于净宗祖师的风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无量寿经》的五种原译本

一、《佛说无量寿经》 曹魏康僧铠 译 二、《大宝积经无...

浅谈净业三福

一般人都畏苦求乐,希望改变不好的际遇。释迦牟尼佛则...

彻悟大师「十信」解读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众生对于至极圆顿、唯佛与佛乃能...

梦中仙人指路 临终正念往生

在浙江平湖有一位叫演良的居士,他是一个食品公司的工...

只要真信切愿必定往生

【原文】 如来悯念众生自力了脱之难,于是特开一信愿念...

仗佛慈力即生了脱

净土法门,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

论发菩提心与往生

1、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

念佛是否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

问: 有人说念佛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但是弟子念佛多...

法华经记载的21位大阿罗汉

1、阿若憍陈如: 他是佛最先度的五比丘之一。佛在菩提...

佛教教旗的缘起与象征意义

目前我们在许多寺院的法会上看到的佛教教旗,是美籍波...

出家人的五堂功课是哪五堂

参加三坛大戒的新戒们报到后,就要接受五堂功课的考核...

什么是水陆法会

一、什么是水陆法会? 水陆法会是佛教所有法会中最大,...

一毛钱的慈悲

曲吉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而高贵的女人。 一篇文章中写道:...

戒杀放生的功德

关于戒杀放生的功德,想必大家都多多少少地知道一些。...

看到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自心不清净

观察他人的缺点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惯,我们从来...

倓虚大师的净土法缘

倓虚大师原籍河北省宁河县,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

该放下的放下,该舍弃的舍弃

人们常说,聪明人就是能够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而愚蠢...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1985年)

一九八五年第二期 第一天 持念佛名 一心不乱 今天是我...

【推荐】能开素食餐厅,其功德不可估量

最近住院,发现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比如高血脂、高血...

诚实守信是孩子受用一生的品质

诚实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一个言而...

星云大师:六和敬

僧众是住持正法的使者,正法的久住,要依靠和乐清净的...

海涛法师《辨意长者子经节录》

长者子辩意白佛言:人何因缘得生天上。 复何因缘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