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禅宗对六识空性的体证

2020/09/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禅宗对六识空性的体证

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境所产生的六种认知作用,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禅宗运用般若空观,强调对六识空性的体证。僧问赵州:“初生孩子还具六识也无?”赵州说:“急水上打球子。”僧复问投子赵州意旨如何,投子说:“念念不停留。”

在急水中行船,坐在船上的人会误认为水是静止的。由意识所衍生的诸法也是如此。急水上打球,转眼就流过。投子说“念念不停流”,谓婴孩六识念念不停地迁流,如同急水之驶。雪窦颂云:六识无功伸一问,作家曾共辨来端。茫茫急水打球子,落处不停谁解看?

初生婴孩,虽具六识,眼能见耳能闻,却未曾分别六尘、好恶长短、是非得失。学道之人要像婴孩一样,对荣辱功名、逆情顺境都毫不动心,眼见色如盲,耳闻声似聋,才有真实受用之处。修行者到了无功用行的境界,虽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六尘却不加分别。

禅者如鲁如愚,像是一潭死水,实际上却是一湍急流,这便是“悟了同未悟”的风范神仪,是受过洗炼的向上境界。对此投子以念念流转不停来表示,念念正念相续,在无心的状态下,一瞬一瞬都是正念。要想达到这样深不可测的境界,就必须体证六识的空性。

与六识相关的表述是“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心识接触外境的总称,即眼识之用为见,耳识之用为闻,鼻、舌、身三识之用为觉,意识之用为知。禅宗洞知“一切众生,只为心尘未脱,情量不除,见色闻声,随波逐浪”,主张剔除见闻的粘着性:“眼不可见,耳不可闻。非见非闻,宛尔见闻。见色闻声,脱出根尘。”

见色闻声,而不为声色所惑,就是超出见闻的见闻,迥异于根尘相接而生起的对外境的执取活动。禅宗认为,佛陀与众生都有圆明的觉体,都同样具有见闻的本性,而众生之所以是众生,就在于见闻之时不能空却六尘。

“佛及众生性,圆明体本同。见闻皆共有,取舍总非空。”而不昧真如本性之时的见闻,则呈显出应物无心、光华灿烂、澄明静远、通脱无碍的特征,所谓“真如性净,慧鉴无穷。如水分千月,能见闻觉知。见闻觉知,而常空寂”,“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运用“无念”法门进行观照,虽有六识活动却不碍本性的澄明。

《神会录》:“若言无念者,虽有见闻觉知而常空寂。”

《大慧录》:“觉既正,则于日用二六时中,见色闻声,嗅香了味,觉触知法,行住坐卧,语默动静,无不湛然。”

“眼耳绝见闻,半夜日轮午”只有超出见闻的见闻,才能通向禅悟之境。

与对五蕴、六根、六尘空性的体证相同,禅宗同样不主张离弃见闻而证涅槃,因为“见闻觉知,俱为生死之因;见闻觉知,正是解脱之本!”只要保持心性的澄明,即可“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坛经·机缘品》,正是:“见闻觉知本非因,当处虚玄绝妄真。见性不生痴爱业,洞然明白自家珍。”

见闻觉知并不是招致痛苦的根由,只要于见闻觉知之时,保持虚明的心境,就不会生起痴爱的罪业,而清楚地见到自家的无上珍宝,即晶莹澄净、纤翳不著的纯明自性。

禅宗体证到六根、六尘、六识的空性,遂能透过声色纷纭的感官世界,彻见本来面目:“十八界既空,一切皆空,唯有本心荡然清净。”一如庞蕴所咏:正中正,心王如如六根莹。六尘空,六识净。六六三十六,同归大圆镜。

“正中正”,即自主性中的自主性。此时晶莹悟心,澄观万象。六根洁莹,六尘空明,六识虚净,六根、六尘、六识等所有的六六,都是六六三十六般如其本然,一同呈显在如实地映现一切法的大圆镜智里。此时即可以清明通脱的心灵,对自然物象作即物即真的感悟。

“花开似锦,普现法身。鸟语如篁,深谈实相。见闻不昧,声色全真。”纵是随声逐色,也不碍其开悟心境:通方衲子果英灵,眼耳无妨信视听。皓月岂离秋水碧,浮云那碍晓峰青?声色里,醉还醒,六国安然本自宁。

对于通达洒脱的禅僧来说,见色闻声都不碍其自性的清明。秋水涵碧,映照皓月清辉;晓峰滴翠,静对浮云往来。在声色纷纭之中,仍然保持六根的清净,主人公惺惺不昧,这是深得般若空观三昧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现代学佛人犯的一个严重错误

现在太多学佛的,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包括年轻的比丘...

《六祖坛经》与生活禅

时间过得很快,七天的生活禅夏令营,今天就要结束了。...

星云禅话(一)石头路滑

1 风动?幡动? 禅宗惠能大师得到衣钵之后,在猎人群...

放弃主宰权,你才可能往生净土

诸位,你知道我们佛法里面的修行,这个善根有什么好处...

《心经》那么好,要如何去运用

《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从观自在菩...

没有比修空性更重要的事情了

无明的力量很强大,它不仅在这辈子欺骗了我们,而是生...

抱定这一个死句啃,不问开悟不开悟

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更差一程路。这些话同你们讲,实...

慧律法师《佛心禅话》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吃素一天对环境的影响

美国经过研究,统计了一组数据,进一步佐证了吃素对环...

临终正念不失,显得尤为重要

末法时期的众生,接触的多是念佛法门,比较方便、稳妥...

虚空本不动,白云自往来

我喜欢五台山那片湛蓝的天空。更喜欢它的祥和与宁静,...

其实幸福不在远方

其实幸福不在远方,也不在梦里,就在我身边,在我每一...

至诚称念观音圣号化解冲突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有云:若三千大千国...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

【推荐】与这件事相比,其他都只是「鸡毛蒜皮」

拿破仑在一场战斗中与部下失散,生命遭遇危险之际,一...

为法忘躯的玄奘大师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四位著名的佛经翻译家。西行求法的...

受一次八关斋戒,就超过极乐世界修一百年吗

问: 《无量寿经》里说,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

施食功德那么大,为何不做呢

慈悲最有力量,慈悲最快乐!举手之劳,几滴水,乃至一...

珍惜把握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在《百喻经》中,有一篇《猕猴把豆》的譬喻故事。说的...

贪欲者始终没有满足的时候

有些人将优质的财物贮存起来,而使用下劣的财物,妄想...

如何化解情绪不稳定

问: 心情起伏不定,如容易生气、冲动,面对这样的情绪...

肯放下执著,当下就解脱

你观察过天上的云吗?你注意看,有时候云的形状就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