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鬼子母」的由来

2021/0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鬼子母」的由来

佛教中有一位母亲神,造像、画作中的她身体丰腴,面容圆润,怀抱小儿作哺乳状,是公认的孕产妇女与孩童守护神。然而,这样一位慈悲的母亲神,却有凶神恶煞般的名字——“鬼子母”,因为她曾是一位吞食孩童的恶鬼。惊诧之余,且随笔者共同了解这一矛盾的母亲神的“前世今生”。

鬼子母这一女神形象,最初产生于健陀罗地区。在健陀罗的鬼子母信仰中,她曾是一位散播天花瘟疫、伤害儿童的疫鬼,被佛陀教化后,世称“诃利帝”。她在当地被人们奉为“天花瘟神”,接受父母的礼拜,保护孩童免受病痛的伤害。

“鬼子母”的名称形象,早在两晋时,早期汉译佛经中便有体现。在这些译经中,曾经是恶鬼的诃利帝,因为生育了五百鬼子,被译作“鬼子母”。然而长期以来,鬼子母仅仅作为鬼道众生之一被提及,她的故事、来源在早期汉传大乘佛教的译经中较为模糊。

直到唐代法琳的《辩证论》中记录的“张应舍邪,妻疴遂损”一文,讲述了晋人张应因爱妻患病,在家设立“鬼子母座”,即安放鬼子母神的神龛,日夜供奉,而终于让妻子得以痊愈的感人故事,体现了当时鬼子母作为佛教中妇女守护神信仰在民间的流行。

在《大唐西域记》卷二里,玄奘大师到健陀罗国时所记载的“梵释窣堵波西北行五十余里有窣堵波,是释迦如来于此化鬼子母,令不害人”,才使得鬼子母的来源故事有所依据。

及至北魏时期,译经《杂宝藏经》中记载“鬼子母失子缘”一事,讲述了鬼子母作为外道鬼女如何被佛度化,从而皈依的生动故事,使得鬼子母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佛缘故事·鬼子母失子

鬼子母,是老鬼王般闍迦的妻子。这对夫妻共同生育了一万名健壮活泼、力大无穷的孩子,其中最受宠的老幺叫做嫔伽罗。鬼子母生性残暴,凶险不堪,喜欢杀食世间人的孩童。人民深受其扰,感到苦不堪言,因此将这个情况上告给了世尊。

世尊听后,当即就将鬼子母的幺子嫔伽罗扣在他的佛钵底下。鬼子母发现自己最宠爱的小儿子杳无踪影,在七天之内找遍了天下各地,都一无所获。正在她心急火燎的时候,听说世尊有一切大智慧,无所不知。寻子心切的鬼子母连忙找到世尊,询问她的小儿究竟在何处。

佛答道:“你明明有一万个孩子,就只是失去一个,为什么还会如此忧苦发愁,到处找寻呢?世间普通人,有的只有一个孩子,有的有几个孩子,而你却将他们残忍杀害,拆吃入腹。”

鬼子母听后十分后悔,连忙对佛说道:“我如今若是能得回我的小儿子嫔伽罗,我就再也不杀害世间人的孩子。”

佛听完后,便让鬼子母看到自己被扣在佛钵之下的小儿子。鬼子母连忙使出全力,想要揭开佛钵,救出儿子,但任凭她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成功,只能再次祈求世尊的宽恕。

看着鬼子母心急如焚的模样,世尊对她说道:“如果你能发心今后受持三皈五戒,不再杀生,那么我自会把孩子归还给你。”鬼子母听从了世尊的教诲,从此受持戒法,皈依三宝,而佛陀也将孩子归还。

尘埃落定,佛陀在临走前不忘叮嘱鬼子母:“你往后一定要好好受持戒法。过去的你,曾经是羯腻王排名第七的小女儿,作了许多功德,但正是因为不持戒,你才沦为如今的鬼道众生。”

从一个伤害儿童的恶鬼,变为妇孺的守护神,鬼子母作为一个母亲神,拥有创造和给予生命的伟大母性,却又曾毁灭他人孩童的性命。这一矛盾的表现,使得鬼子母的事迹有着传奇的戏剧性色彩。

在得到佛陀的教化后,“放下屠刀,从善皈依”,鬼子母从取孺童性命的恶鬼,转化为守护孕产妇女与孩童小儿的母亲神。

“鬼子母失子缘”的故事跌宕起伏,终成圆满,成为元代民间揭钵剧的创作源泉。当时民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杂剧多有演绎这位传奇母亲神的佛缘故事,传达“人间佛教”的普世情怀。

《劝孝歌》言:“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曾经恶如蛇蝎的鬼子母,因佛陀困其小儿而被唤醒母性,将心比心,终被教化。而皈依后守护妇孺的鬼子母神,造像多为慈母哺乳的形象,眼中含笑,怀抱小儿,周身散发着温柔坚定的母性光辉,守护一方妇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推荐】自己善良和别人无关

暑假里的一天,同事的孩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怀抱婴儿...

母亲最应给孩子的六种东西

母亲被认为是担任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角...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问: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净法师答: 从佛法上讲,...

当我老了,希望儿女们不要嫌弃我

孩子,当我老了,希望做儿女的不要嫌弃我,现在需要你...

批评孩子的六个技巧

一、批评孩子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批评孩子尽量不要在以...

父母应教给孩子的事

有个孩子心里烦:为什么同桌总是考全班第一名,而他总...

【推荐】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我广东东莞一位朋友的亲戚,结婚那年,正好赶上地下六...

素食是对儿童的最好投资

尼尔伯纳德博士,美国临床医学专家,美国责任医药内科...

在家居士怎样正确称呼出家人

关于居士对出家师父的称谓 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一...

六道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因立下要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众生的大愿,故而...

《地藏经》二种回向文

每次诵经前和回向前应称念三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名号...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十恶不赦是形容一个人罪大恶极、不可饶恕,古代刑法中...

见月律师的克苦精神

明末清初时,有见月律师,传三昧老人衣钵,继主千华(...

圣严法师《忏悔的意义与功能》

拜忏,事实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忏悔」一词,...

【推荐】古人的修身箴言

教子的金科玉律 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今我寄旅京华,...

广钦老和尚传奇一生

一代大德上广下钦老和尚,大家赞誉他是佛教界的国宝,...

合理地舍弃,才能得到更珍贵的

有一只狐狸,看到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树,枝上结满了诱人...

宣化上人:今生富贵是何因

修地藏法门,第二十四种利益是:宿福受生。你前生有善...

心生好乐,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问:有人闻说西方净土,心生好乐,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踏破铁鞋不如回到当下反观自照

顿教的修行是从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什么...

时刻戒慎虔诚,造福人间

时间分秒流逝,人生每一天,都是唯一的一天;每一秒钟...

没有众生,一切菩萨不能成佛

一切菩萨成佛,他的依据就是众生。没有众生,一切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