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改变内心有两个重点

净界法师  2021/01/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改变内心有两个重点

改变内心从佛法的角度,它主要是两个重点:一个是道的修学,一个是法的修学。道的修学我们一般叫作理观。理观它是静态的修学,就诸位来讲堂听法师的开示叫作闻慧;回去以后,你慢慢地去思惟消化,转成你心中智慧的观照,这叫思慧。就是刚开始修学之前,你必须从佛法的教理做闻思的工作,在心中产生道的安住。我们修行人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心安住,这个是第一个工作。

我们的心一般是不安住的,因为我们的心都是被外境一刺激,就产生感受,感受活动又会带动妄想,妄想再活动久了变成执着。所以我们的心禁不起刺激。

这个时候佛陀告诉我们,你先不要跟着感觉走,先安住在佛法的道理。以人天乘来说,它的道理就是善恶的业果。我们刚开始在调整内心时,心中先相信生命是有轨则的,善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要把这个道理经常放在心中安住,用这个道理来审量、来观察你的身口意是不是合乎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刚开始是在道中安住。

透过理观的智慧,安住以后,还要有一个引导。你要有一个目标,我们来生要往哪里去?今生已经是不可改变了,今生已经是一个既成的事实,不要再去改造你的今生,如果你够聪明的话,会知道这是在浪费你的时间啊!

你要认命,才可以放弃你的外境,从内心中好好地去耕耘,那是一个广大的田地。当你开始放弃外境,开始在经营你内心时,你的修行上路了,至少你方向正确了。所以我们在学习佛法时,先从道理的安住,然后从道理中再设定目标,所谓的安住力、引导力。

人天乘的引导是什么呢?趋向安乐的果报,这是我们生命的第一个目标。先不谈解脱,先求离苦得乐。我们从理论的学习,至少在内心产生了安住道,引导到安住业果的道理,引导到人天的快乐果报,这是道的修学,这部分是属于静中修的。等到你理观的智慧具足以后,你就有资格来开始修学法门,这就是所谓的事修。

在人天乘当中,我们要修的法门,第一个是五戒跟十善的法门,透过这个法门来做调伏跟转化。我们内心的颠倒妄想,有很多层次的障碍,颠倒妄想最外层的就是罪业,这一块要先调伏,要先转化。

我们安住了、引导了以后,开始依止五戒的法门,来熏修我们的内心,产生调伏跟转化,从造罪的心转化成增上的善心,善良的心。为什么我们的改变要依止法门呢?因为我们自己已经失去了改造的能力。所以,三皈依最重要是皈依法。

而法,第一个最粗浅的基础的法,就是五戒的法门。你要透过五戒法的熏修,来产生一种调伏罪业,转化成善良的心,这是第一个工作。这就是动中修,生活的历练,依法修学,调伏内心,从一个邪恶的心转成善良的心。所以,理观是属于安住跟引导,事修偏重在调伏跟转化。理观带动事修,事修又加强理观,在心中产生一种善的循环,慢慢地我们的生命就能够从痛苦的三恶道,提升到人天的安乐。

佛陀的大智慧,他安排五戒的法门,这个法门有一种力量,可以把我们生命从痛苦的三恶道,提升到人天的快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心地行为决定其相貌

譬如慈善有德之人,心地行为,悉皆正大光明,故其相貌...

心灵的漏洞

许多年前,有个求道的年轻人,为了获悉人生的道理,不...

把自己的慈心点亮

我们如果要净化社会,必须要先净化自己、净化心灵。净...

是思想决定你的生命

生命的产生和形成,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必有其因果,所...

心病有五大种类

心病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心里不舒服,就是当我们的内心...

调整自心见净土

什么叫做智慧?在一切的境界、对境当中能够把握适度,...

梦参老和尚:善用其心

我们好多道友,皈依佛之后会问:师父啊!怎么修行啊?...

治心的方法

以静心对治动心: 现代生活紧张快速,大多数的人都患...

母亲的形象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一个家庭,哪怕穷的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信根先向心田种,行...

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钱上

快乐家园 在这个中国经济增长的初步阶段,人们把所有希...

怎样除去妄念

问: 怎样除去妄念? 黄念祖老居士答: 欲除妄想,去...

饮酒有三十六大危害

目前吸烟、酗酒或吸毒现象日趋严重,有害我们的智力,...

临终是超凡入圣,还是继续轮回

民国十二年阴历五月廿八日,大师收到会稽道尹黄涵之居...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

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包容缺点

假设我们以这一念凡夫的心去观察,我们只是就着它的一...

透视轮回生命的状况

以蕴为观察对象 所谓认识生命的状况,说到底就是认识蕴...

慧律法师《幸福与安详》

安详,是真正的生命。心里面没有祥和之气的人,永远得...

消灾和延生的原理是什么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

傲慢与偏见

有一位师父在蒲团上静坐,身旁站立一位侍者。 门外,...

现代人在戒律方面常犯的一些邪见

末法时期持戒的障缘极多,知见是最主要的问题,以下重...

用佛陀的智慧来调整心态

学佛就是针对我们的这个精神,精神上的问题就是需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