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净土经论撷要

印光大师辑  2021/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净土经论撷要

弥陀因地

《无量寿经》云:过去久远劫前,有佛出世,名曰锭光。次名光远。次名龙音。如是次第至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弃国出家,号法藏比丘。佛为广说二百一十亿佛刹庄严,人天善恶,国土粗妙,种种不同。闻已皆悉睹见,发大誓愿:“设我得佛,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云云。法藏比丘,发如是等四十八愿已,大地震动,天雨宝华。一向专志庄严佛土,安立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安乐世界。

佛愿摄生

《无量寿经》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又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又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极乐依正

《阿弥陀经》云:“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故名阿弥陀。”

持名往生

《阿弥陀经》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三福三心

《观无量寿佛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又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作佛是佛(作即想念)

《观无量寿佛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华严经·入法界品》云:然彼世界如来,不来至此,我亦不往诣于彼。善男子,我若欲见安乐世界无量寿如来,随意即见。

修十善业

《无量寿庄严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十种心:一不偷盗、二不杀生、三不淫欲、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如是昼夜思维极乐世界无量寿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志心皈依,顶礼供养。是人命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速灭重罪

《观无量寿佛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大智度论》云:“余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瞋;有能除瞋,不能除淫;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业。复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是诸菩萨欲度众生,诸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重罪者。”

随念随见

《大乘大集日藏经》云:佛言:欲生清净佛刹,不生障碍。而此众生,应净洗浴,着鲜洁衣,菜色长斋,勿啖辛臭。于寂静处,正念结跏,或行或坐,念佛身相,莫更他缘。或一日夜,或七日夜,至心念佛,乃至见佛,小念小见,大念大见,乃至无量念者,见佛色身无量无边。

佛号久住

《无量寿经》云:当来经道灭尽,我以悲愍,特留此经百岁。众生值此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又云:此经灭后,佛法全无,但留阿弥陀佛四字名号。其有不信而谤者,当堕地狱。〖校注:此段引文出自元惟则《净土或问》,大本五种原译均无。〗

《法华经·方便品》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念佛圆通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又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满菩提愿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念佛殊胜

《大乘起信论》云:“复次,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永离恶道。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

法门易行

《十住毘婆沙论》云:“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往生论》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何者五门?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

原文: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须...

预知时至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古德的往生实例中,有许多人是预知时至而往生的,那...

大安法师:念佛是为了什么

问: 念佛是为了什么? 大安法师答: 当我们知道阿弥...

培养临终的第二念

净土宗要培养临终的正念是什么意思?临终第二念的正念...

弥陀经中的「行此难事」是否指持佛名号

问: 如何理解弥陀经上说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

何苦还要恋恋不舍

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

净土法门的至简至易

净土法门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胜异方便,速疾解脱。 这跟之...

十条处世必读励志格言

一:为人们多多少少做了一点好事,自己失去了很多,也...

修唯识止观的三个重点

生命的相貌虽然是森罗万象,但是从唯识学的角度,把它...

住寂静处深思出离得无漏智慧

修习止观,在住处条件讲,须住在较寂静的地方。最初修...

了解17种素食「真相」

我们都知道经常吃素可以少疾病多健康,吃素也是有讲究...

道歉的五种语言

表达歉意时说对不起! 道歉的第一种语言是最直接地表...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

大乘八宗

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

从戒律精神看现代佛教字纸的处理

一、缘起 中国自古有惜字的传统,在书籍、知识难以获...

净土宗的「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是净业行人常常见到的一个名词。原文出处,...

你自己做的,现在你自己受,没有冤枉的事

佛说苦谛真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

一生成佛的捷径

净土法门,三根普披,利钝全收。即便等觉菩萨也不出净...

烧香是价格越高越好吗

有同学问,烧香是价格越高越好吗?当然不是。我们学习...

妙莲老和尚《阎王老子三封信》

我们为什么要信佛?为什么要修行?就是为了了脱生死,...

圣严法师:身心自在

诸位台大医院的工作人员,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身心自...

方季惟:热心公益发愿建108座佛塔

热心公益活动发愿建108座佛塔 摘下台湾玉女掌门人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