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虚云老和尚《参禅警语》

虚云法师  2011/03/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不假修证。只因众生迷沦生死,经历长劫,贪嗔痴爱,妄想执着,染污已深,不得已而说修说证。所谓修者,古人谓为不祥之物,不得已而用焉。

此次打七,已经三个半七,还有三个半七。下三个半七,身心较为纯熟,用功当比前容易。诸位不可错过因缘,务要在下三个半七内,弄个水落石出,发明心地,才不孤负这个难得的机缘。

这二十多天来,诸位一天到晚,起早睡迟,努力用功,结果出不了四种境界:

一者、路头还有搞不清的,话头看不上,糊胡涂涂,随众打盹,不是妄想纷飞,就是昏沈摇摆。

二者、话头看得上,有了点把握,但是死死握着一片敲门瓦子,念着“念佛是谁”这个话头,成了念话头。以为如此可以起疑情,得开悟,殊不知这是在话尾上用心,乃是生灭法,终不能到一念无生之地。暂用尚可,若执以为究竟实法,何有悟道之期?晚近禅宗之所以不出人了,多缘误于在话尾上用心。

三者、有的会看话头,能照顾现前一念无生,或知念佛是心,即从此一念起处,蓦直看到无念心相,逐渐过了寂静,粗妄既息,得到轻安,就有了种种境界出现:有的不知身子坐在何处了,有的觉得身子轻飘飘的上腾了,有的见到可爱的人物而生欢喜心的,有的见到可怕的境界而生恐怖心的,有的起淫欲心的,种种不一。要知这都是魔,着即成病。

四者、有的业障较轻的,理路明白,用功恰当,已走上了正轨的,清清爽爽,妄想若歇,身心自在,没有什么境界。到此地步,正好振起精神,用功向前。惟须注意枯木岩前岔路多,有的是在此昏沈而停住了,有的是得了点慧解,作诗作文,自以为足,起贡高我慢。

以上四种境界都是病,我今与你们以对治之药。

第一如话头未看上,妄想昏沈多的人,你还是看“念佛是谁”这个谁字,待看到妄想昏沈少,谁字不能忘了时,就看这一念起处,待一念不起时,即是无生。能看到一念无生,是名真看话头。

第二关于执着“念佛是谁” ,在话尾上用心,以生灭法为是的人,也可照上述的意思,即向念起处看到一念无生去。

第三关于观无念已得寂静轻安,而遇到任何境界的人,你只照顾本参话头,一念不生,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一概不理他,自然无事,不落群邪。

第四关于妄念已歇,清清爽爽,身心自在的人,应如古人所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由一向至极处迈进,直至「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再撒手纵横去。

以上所说,都是对末法时期的钝根人说的方法。其实宗门上上一乘,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之旨,教外别传,历代祖师,惟传一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落阶级,不假修证,一言半句即了,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修,当下就是。不起妄缘,即如如佛,那里有许多闲话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虚云法师文章列表

殊不知此下疑情,方才是得力处

蕲阳慧玉慧觉二禅人,参老人于黄梅紫云山。自云心中生...

打坐是最高级的奢侈品

非常的庆幸我们各位都非常的有福报,为什么这么讲呢,...

明心见性的境界是怎么样的

问: 见性与见本体有什么区别?明心见性的境界是怎么...

入禅之门第一讲:什么是禅

今天讲第一个题目:禅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禅。这是个...

丛林中出坡的意义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

修禅定的基本要求

修习禅定的法门,古德归纳为三门,就是息门、色门、心...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柴米油盐是禅,穿衣吃饭也是禅。能...

禅--净土宗念佛法门的助行

既然是念佛,就以真正的深信切愿来执持佛的名号,这是...

念佛必须认真念,才能念出工夫

念佛必须认真念,才能念出工夫来,才有证得一心不乱的...

佛教徒如何过父亲节,报答父亲的深恩

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就要到了。佛教徒怎样才能过好父亲节...

念药师佛圣号,灭无量劫生死重罪

药师琉璃光如来,过去因地发了很多愿,主要是十二大愿...

真正会用钱也是个大学问

说到赚钱,谁不会赚钱?人人都想赚钱也会赚钱,但有几...

最好的年龄

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 电视节目拿这个问题问了...

简单生活,安心净土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主要业务是对...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道吾宗智圆寂前,对弟子说:我心中有一物,许久来一直...

人生就是有缺陷的

在一个讲究包装的社会里,我们常禁不住羡慕别人光鲜华...

时刻自我「观心」

人的心念,快如瀑流,念念不停。念,非常重要,有善念...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今开十端,众当谛听: 一不欺心 ...

在家人从朝至暮的修行方法

一、修行功夫贵恒常 很多初发心的人来问:老和尚!弟...

弯腰,是为了昂起头

他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腰缠万贯。他很久没有坐过公...

海涛法师《六方礼经简译》

1、东向拜者,谓子事父母,当有五事: 一者、当念治生...

济群法师:敢于审视传统佛教中的陈规陋习

核心提示: 济群法师出生于闽东,父母都是虔诚的佛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