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四法圆成檀波罗蜜

2011/03/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一天,弥勒菩萨来到佛所,顶礼佛足后请示佛陀:‘菩萨应如何行持布施,方能圆满六波罗蜜,速成无上正等正觉?’

佛陀告诉弥勒菩萨:‘若菩萨于布施中行持四法,起四种心,能圆满六波罗蜜,得以速成无上正等正觉。四法者:首先,菩萨行布施时,心中常念,一切众生皆依食而得以生存,亦因无食而丧命,是故上至佛陀、辟支佛,下及一切凡夫众生,皆当平等供养、普施一切,不起分别想。

二者,菩萨行布施时,及于自身头目脑髓、国家、财物,乃至妻儿,皆当欢喜布施,不生贪着想,布施发心喜悦之感,犹如将死之人忽得复生欣喜难言;且布施之誓愿,亦不生执着想。

三者,菩萨行布施时,普施一切物与一切众生,心不起为己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想,方能具足六度。

四者,菩萨行布施时,应当思惟,菩萨因了达诸法体空之理,故于一切法不生执着分别,一切行中具足六度,一切时中六根寂静,思惟禁戒。此外,亦广发慈心,拔苦与乐,伏断嗔恚,勇猛精进,修善断恶,心意专注无妄,智慧广博,辩才无碍。因此,若于布施中具足如是六度行,则能圆满成就檀波罗蜜。’

佛陀告诉弥勒菩萨:‘若菩萨欲行布施时,应当发此誓愿,行持四法,必能圆满六波罗蜜,速成无上正等正觉。’弥勒菩萨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十九》

省思

六度之行,若能一一度中皆具足六度,将能圆满成就波罗蜜。波罗蜜者,唐言到彼岸,能令行者从生死此岸越烦恼流至涅槃彼岸,得以了生脱死。而弥勒菩萨代众生请示布施四法,即是为令众生依法行于布施,心起平等施,于内外财不生执着不着物想,更不生施想与受者想,亦无求想,能习菩萨于布施中具足六度行,是行者行持中应遵循之理,依之则能成就圆满檀波罗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为什么很努力却挣钱不多

佛法中讲:财布施得福报,有福报才有财富。我们要明白...

怎么才是清净的布施

云何菩萨其施清净?若诸菩萨殟波陀悭。 前面是讲广大,...

穷人的故事-学会奉献

从前有个人非常贫穷,无以自立,但志行高洁,从不做非...

佛陀五百世母亲的贫穷果报

过去释迦牟尼佛托钵游化,行经居荷罗国,与众比丘在路...

有福报和没福报的人差别非常大

福报确实非常重要,有福报的人和没福报的人差别非常大...

济群法师:供养的意义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

把佛菩萨当成财神

现在很多人都把佛菩萨当成财神爷了,跑到佛像前点几支...

菩萨六度,布施摆第一

布施是一个好事。在菩萨六度里面,布施摆在第一。 大家...

猕猴之喻醒悟退道沙门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郊区的灵鹫山精舍里,为天、人、龙...

把门关好

有个小偷晚上钻进一座寺院,想偷东西,但翻箱倒柜的都...

谁是禅师

佛光禅师在参禅的生活中,经常忘记自己。一些从各方前...

一丝星火,终成燎原之势

唐代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十五岁出家,十八岁时前往...

我们这生命为什么苦

我们这生命为什么苦?因为我们的生命,始终就没有契入...

蜜浆供佛得道

从前,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度众时,许多敬仰...

忏悔常识问答

问: 何为忏悔。 答: 于三宝前发露已罪,痛责悔改,...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有一个苦字了得

人世间有很多美好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无论多么美...

星云大师《夫妻之间怎样相处》

感情的交流,以公理正义为原则;语言的沟通,以体谅包...

一切具足,何假向外求觅

大珠慧海向马祖道一求佛法,马祖告以:「一切具足,更...

以折摄二门令起厌欣

原文: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

在声色货利的前面,我们要能自制

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 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 ...

往生是现在的事,不是临命终的事

佛的真实的智慧是可以解脱生死的,而现在外道呢?著于...

不要做流行的奴隶

父母希望生儿育女,做了儿女的奴隶;男女希望谈情说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