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圣严法师:收心的练习

圣严法师  2011/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法教导我们抗拒诱惑、破除对七情六欲的执着,多利用因缘观、慈悲观,以及转变观念等方法,但有时这些方法还来不及用上、观念还来不及转变,就已经陷入欲望的泥沼了。所以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收摄六根」,也就是把自己的心收回来,使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注意力向内,而不要向外。

通常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等身体器官,接触外物之后就会喜欢它,希望占有它、争取它,而无法拒绝诱惑。有时候即使眼睛闭起来了,心里的影子还在,把耳朵塞起来不听也没有用,总是余音犹存,此时就要感受一下,这种困扰的感觉究竟舒不舒服、快不快乐?是痛苦、还是享受?事实上,如果把眼睛闭起来,还是有影子在前面晃来晃去,这其实是非常痛苦的,并不是快乐。

就像谈恋爱谈得非常入迷时,对方的容貌、笑颜、声音总是萦绕在脑际,放也放不下、丢也丢不开。即使对方远在千里之外,却好象就在眼前,这就是患了相思病。如果不是两情相悦,而是单相思、单恋,那就更加痛苦了。

我们可以好好分析,这种萦绕脑际的影像和音声究竟是不是真的?脑海中的影像在睁开眼睛以后,可能就不见了;耳朵听到的声音只要经过仔细分辨,也就消失了,一切都只是脑子里的想象而已。所以,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这些都只是内心的幻觉,而不是真正的快乐。

如果还是想得很痛苦,我们可以不断地注意自己的呼吸,用注意呼吸的感觉来享受呼吸。如此一来,就会产生移情作用,心里挥之不去的念头,在注意呼吸后可能就会转移了。

此外,分析自己的念头也是收摄六根的方法之一。我们的念头都是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地出现,所以当出现粗钝、强烈的念头而又无法摆脱时,就可以试着数呼吸、享受呼吸。当再有其他念头出现时,就能慢慢体会到,刚才明明还在想的事情,现在又不想了,而现在不想的原因,就是因为你正在注意呼吸,所以刚才的念头已经被切断,变成一段一段的。

然而,我们的脑袋会不由自主地继续想别的事,「注意呼吸、享受呼吸」这个念头本身,也会不断地再被其他念头切断。每当我们发现其他念头出现时,不必理会那些念头,还是继续回到呼吸的感觉,藉此把那些念头切断。像这样交错着把念头切断,这些念头就变成片断的,既然是片断的,那就是幻觉、幻相,便可以渐渐把这些念头放下了。

另外,妄念太杂乱、无法控制时,拜佛也相当有用。拜佛时,要注意自己身体的觉受,专注在拜下、起立每一个动作的感觉,一般人如果不知道怎么拜佛也没有关系,跪在佛前专心磕头也是有用的。此外,也可以出去散散步,散步时注意每一个脚步踏出去的感觉,当我们这么做时,会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的身体上,也就能收摄自己的心。

在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的时间,我们的心其实是向外发散的。我们要经常练习把它向内收摄回来,回到自己的呼吸、念头以及动作的感觉上。透过这样的练习,就能够逐渐放下外在的干扰,达到收摄六根的目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观心无常,不再迷茫彷徨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我们的心在哪里,...

在「心念未起之时」用功

人的行为不是由因果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念决定的。...

天堂净土

挑水云水僧,是一位有名的禅师,曾在好几个丛林禅院住...

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

1 打扫心灵 很多人都喜欢房子清扫过后焕然一新的感觉...

任何境遇都是修行的对境

对方伤害你的时候,可以伤害你的身体,但是不能让他伤...

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问: 阿弥陀佛,师父,我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唯心净土」的正确含义

这个唯心净土,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首先在这里往往会...

【推荐】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1960年,美国因贫富差距悬殊,产生许多社会矛盾。穷人...

圣严法师《放下的幸福》情绪管理智慧

简体版序: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 当恼人的情绪来袭时,...

圣严法师:缺少忍的工夫

有些修道的人,贪念不多,而且非常精进用功。但是,如...

圣严法师:哪怕任怨任劳

任又可称为忍,就是负责、担任、忍辱负重。 对待别人...

圣严法师《佛教对于命相、风水的看法》

命相、星相以及风水地理,起源很早,以星相家的传说,...

心与性

有一学僧至南阳慧忠国师处参学,请示道: 禅-是心的...

为何杀生的罪业会特别大

十不善业中,杀生最重,故首先讲杀生。 所谓杀生,就是...

静心念佛见弥陀,百岁老人生西方

崔成贵老居士往生纪实 崔成贵老人,一九一六年农历八月...

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的八大愿

释尊告诉曼殊室利,从我们这个世界往东方去,过五倍恒...

素食不为人知的11大好处

每年的11月25日被定为国际素食日。素食主要是指以水果...

改过迁善祸变福,感佛慈悲唯至诚

无锡袁氏小学校长袁宝鋆,字丽庭,他母亲信佛,创办锡...

为何世人追求的欲乐都不是快乐

问: 为什么在佛教看来世人追求的欲乐都不是快乐?如...

终极的敌人是人心中的恶

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我们看不惯的人和事,...

【推荐】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佛教的两种忏悔方法

当我们在修习忏悔的时候,有一个偈颂值得我们注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