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什么叫大乘和小乘

圣严法师  2010/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

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便说解脱生死的方法,称为声闻的小乘;对于根器深厚而有悲愿化世的听众,便是菩萨大乘。

事实上,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修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综合五戒十善,称人天道;声闻是由于听法修行而得解脱生死的,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称为解脱道;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

仅在人天道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尚是凡夫。证了解脱道,不再受生死的人才是圣人,因他们只顾自己乘著佛法而解脱,不愿回头过来救度其他的众生,所以称为小乘。菩萨是上求无上佛道而自己解脱生死,下化无量众生同离生死苦海,所以称为大乘。

从佛教的分布来说,通常说北传的梵文系佛教──以中国为中心而至日本、韩国、蒙、藏的佛教,是大乘佛教;南传的巴利文系佛教──以锡兰为中心而至泰、缅等国的佛教是小乘佛教。其实,这是出于北传佛教徒的区分法,南传佛教徒根本否认这种区分法的正确性,因在根本有部律卷四十五及杂阿含二八.七六九均有大乘之名,那是指八正道的修持者;杂阿含二六.六○四以行四摄法为大士,增一阿含卷十九明白载有大乘的六度。除了理论境界上的发挥,北传佛教,超过了南传佛教,在佛教的生活实践上,北传地区未必全是大乘的,南传地区也未必全是小乘的;北传的中国佛教,除了素食而外,没有什么比南传佛教更出色,尤其在中国大乘佛学的成就,因了中国老庄思想所形成的玄学清谈,在魏晋时代特别风行,所以上流社会的士君子们,也把佛学当做消遣及清谈的玄理,中国的天台宗及华严宗的理路,确也受有这一风尚的若干暗示,所以近代有一位日本学者木村泰贤,批评中国的佛教是属于学问的佛教,而非实践的佛教,实亦不无理由,事实上,天台华严的思想架构,也多出于中国高僧的自悟境界,在印度的佛教思想方面,并没有足够的依据。因此,中国真正的大乘精神,从未普及到民间去过,更说不上成为中国民间生活信仰的依归了。所以也有人说:中国的佛教乃是大乘的思想小乘的行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对「业」的认识》

一般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幸的遭遇时,往往会说:...

回向给其他人的冤亲债主,是否会替他背业障

问: 请问法师,念经后回向给其他人的冤亲债主,是否替...

惟贤法师:佛教不是脱离现实

(一)佛陀出家的原因 那么佛陀对于人生是如何看待的...

圣严法师《在家信徒的三皈五戒》

作为一个在家的佛教信徒,和非信徒之所不同的,即是归...

星云大师《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这次佛学讲座的最后...

济群法师《修学佛法的基本认知》

今天,我和大家谈一谈修学佛法必须具备的基本认知。...

四依法之「依智不依识」

现在来看第三依智不依识。 依智不依识,是说我们要依三...

四圣谛

「缘起」是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生灭变异的定律,佛陀因证...

佛教法器简介

法器是龙天耳目,大众共遵的讯号,丛林中一切行事皆依...

佛学常见辞汇(一画)

【一地】 (喻)佛性好像一块土地。土地能使一切草木...

地藏菩萨的本生事迹

关于地藏菩萨本生事迹,大乘佛经里有几种记载: (1)...

大乘八宗

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

恒伽达利他得安乐

世尊在王舍城竹园精舍时,国内有一辅相虽然非常富足,...

念佛消业障出家获新生

我家族从祖辈开始,男众有一种共业,寿命都短。我没有...

劝孝歌

父母不亲谁是亲,不敬父母敬何人 千两黄金万两银,有...

圣严法师:是梦?是醒?

佛陀说,人生如梦幻。尤其当生命充满著欢喜和快乐的时...

基因即是业力

生命的密码,根据现在的科学家说,已经研究出来了,那...

心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

最近在武汉的月湖畔看到了这个知音的故事,第一次面对...

说一句「我错了」

「我错了」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很难用嘴巴说出来。人...

如法修行,人天恭敬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开示︰有一次...

工作的信条

人都要有工作,有的人在工作里面,常常感到有挫折感,...

大悲咒的功德从哪里来

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三卷过以后,整个《楞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