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惟贤法师:佛教不是脱离现实

惟贤法师  2011/06/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佛陀出家的原因

那么佛陀对于人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佛陀很伟大,世尊为什么出家?一般人都对出家没有正确的认识,根据历史的记载,佛陀出家的原因如下:

1、观察人生:人生不够滋味,生下来就有生老病死,八苦交加,无常变化,因此生起厌离心、出离心,寻求解脱之道。

2、树下观农:当农夫拿犁头把泥巴犁起来的时候,蚯蚓被翻出地面,在地上翻滚,树上的飞鸟马上跑去啄食。世尊生起悲心,他看到人生现实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也就是现在所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状况,众生都在痛苦之中,痛苦不堪。再加上世尊对于当时印度的等级制度,也非常不满,印度的等级制度十分森严:婆罗门等级最高,掌握神权;刹帝利拥有政治权力;吠舍属工商阶层;首陀罗相当于贱民,连贵族衣服都不敢踏,受压迫,受歧视。世尊本人诞生于王族,他同情平民,认为这种制度不平等,不自由。面对现实,觉得生老病死,一切无常,生起厌离心。

“树下观农”以及印度社会的不平等制度,使他生起大悲心。厌离心和大悲心是学佛的中心思想。从解脱行到菩萨行的中心思想就是出离心和大悲心,也叫广大心,也叫菩提心。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出家的原因。世尊出家的根性和智慧与众不同,是很有智慧、很有根性的。

我们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出家是因为婚姻、生活贫穷等问题,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要认识出家的意义,就要看世尊出家的原因。后来的弟子出家就是学习释迦牟尼佛,常随佛学嘛,是根据这个主因,而不是因为婚姻、贫穷等问题来出家,不是那回事,那些都是错误的观点。释迦牟尼佛面对现实既有出离心,又有大悲心,要解决现实问题,广度众生,这是世尊之所证。

(二)世尊之所传

世尊由根本智证空,由后得智观缘起,之后,建立经教,有三藏十二部教典、八万四千法门。

当世尊在菩提树下静坐成道,夜睹天上明星而成正觉,悟得诸法实相,说了几句话:“奇哉,大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种智,皆自具足”。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来的真如境界,法性境界,实相境界,一切众生都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佛性平等。佛是已成佛,众生是未成佛。法华会上,常不轻菩萨见了人就拜,别人骂他他还拜,别人打他,他跑得远远的,还拜,他说:“汝等皆当作佛,我不敢轻慢汝等。”他拜的是佛,为什么呢?众生是未来佛,他尊重。众生平等,佛性平等,就这个意思。佛法不分什么男女、大小、尊卑、贵贱,佛性平等,众生平等,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爱护。

那么在《法华经》上是这样讲的:世尊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为什么出世?是个大事因缘,就是为众生开示悟入佛所证得的境界:诸法实相。也就是佛所讲的真现实的道理,使大家都要知道,大家都要有这个智慧。为了这个大因缘而出现于世,这是一个公案。

另一个公案,就是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供奉金色钵罗花,佛得到花后,拈花示众,大众默然不知所得。此时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于是当众宣布:“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与摩诃迦叶。”

这是个禅宗公案,正法眼藏、实相无相、微妙法门,是个什么法门呢?就是宣示在现实中的诸法实相,缘起性空的道理。诸法缘起,当体即空。这就是佛传的心印法,由迦叶尊者在西天传到二十八祖,二十八祖即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到中国来,说过一句话:我到中国来只是为了找一个不受别人迷惑的人、一个真实有智慧的人、一个可传法的人。后来达摩传法给二祖慧可,并一直代代相传至六祖慧能,此时禅法在中国就盛行了,成为中国八大宗派之一:禅宗。

禅宗的特点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且在平常生活中就可以参禅,就可以悟道。行住坐卧,搬柴运水,都可以行道,都可以对现实的真理,以平常心悟道,不脱离生活,不脱离现实,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安详寂静。人到此境界就能智慧提高,就可以正确对待学习、工作、社会、国家,所以禅学现在流行海内外。

以上所讲都是世尊所传,传的什么?宗下是他传的,教下也是他传的。宗下,是禅宗所讲的,参空,见真如;教下,就是讲的教义、缘起。而这个宗下、教下都是面对现实而言的,不是说离开现实而说的,不是一般人所误会的以为佛法是玄学,是空洞的,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它不同于普通的哲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惟贤法师文章列表

算命说流年不利该怎么办

有一个居士写信给我,就是今年是庚辰年,这个辰和戌是...

佛教「四大天王」的表法含义

走进佛寺大门,你会看到一个建筑物,叫天王殿。天王殿...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

【推荐】佛教是不孝顺父母的吗

佛教是不孝顺父母的吗?的确,我国有些人士喜欢如此地...

宣化上人:佛教徒的本份

我们不幸生在末法时代,去佛已远,虽然做了佛弟子,也...

圣严法师《最好修学哪一宗?》

在前面已经说过,佛教的各宗各派,都是由于学佛者的根...

泰国「四面佛」其实不是「佛」

四面佛并非佛教的佛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从古至今泰国人...

「唯心净土」的正确含义

这个唯心净土,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首先在这里往往会...

不知生,焉知死

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生命的延续呢?如果有,是怎样延续的...

阿弥陀佛普遍接引,为何那么多人还往生不了

问: 念佛的人都想生西方,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要普遍接引...

求生净土和求升天堂有没有差异

求生净土和求升天堂有没有差异?答案是肯定的。我的师...

心量大能量就大

在心量和能量之间,心量是基础。你有这么大的心量,才...

大安法师:往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问: 往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我念佛到什么程度才能往...

念佛功夫成片如何界定

这个功夫成片首先是来自于禅宗参禅的一个术语。就是他...

哪里是我们真正的家呢

问: 我半生辛苦奋斗,为家人谋得一栖身之处,本该高...

改变风水其实就是要改变心

很多人都感觉风水神秘莫测,但是我所理解的风水其实很...

大安法师出家因缘及体会

在这个功利盛行、宗教与道德长期被边缘化的社会能踏上...

癌症源于食肉

你可能蓦然发现,这几年这么多亲朋好友走了,是因为一...

被烦恼贼掠夺

从前,有两个人结伴同行,希望在旅途中彼此有个照应。...

佛说决定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陀林中给孤独精舍,与大...

宣化上人:爱欲是修道的绊脚石

生死爱情的海,就是障道的根本。修道人,无论对人或是...

念佛治病的关键

在《念佛四十八法》中,还有病中持名一法,现摘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