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惟觉老和尚:修善培福

惟觉长老  2011/05/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如果没有福报,生活上就会经常遭遇困难与挫折;相反的,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顺利。佛法常讲“福慧庄严”,福报来自于善法的薰修。中国有句俗话:“大树底下好遮荫”,树比喻福报,有福报的人才能够庇荫大众。以家庭来说,如果一家之主没有福报,家人就要为日用所需而苦恼。公司也是一样,公司的负责人如果没有福德,员工就很难有好的发展。一般人都希望“福、禄、寿”三星高照。福是福德、福报,禄是官位、薪俸,寿是寿命绵长。福、禄、寿都具足,这一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有成就;否则,就是起伏坎坷。

节约惜福 修善开源

福报是由惜福、修福而来。拥有好的经济、环境、智慧,这都是福报。人的一生可以享用多少福报都有定数,就看自己前世努力了多少。譬如,今生只能得到一千万的财产,这一千万用完就没有了。就算拥有几百亿的财产,也是前世修的福报,这一生如果不努力,也只有坐吃山空,几百亿还是有用完的一天。既然了解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节流”,并且积极地“开源”。开源就是修福,也就是修善法,广修善法的人就像是擅于投资生产的人,在良性的循环下,财源不但不会断绝,还可以存到行库里翻本,乃至于布施给大众,生生世世受用无穷。

日常生活中要懂得惜福,节约就是惜福,要珍惜自己的福报,不要浪费。除了惜福,还要修福,修福就是开源,能开源又能节流,福报就会愈来愈大。现代人的物质生活比过去充裕,但不见得人人都知道惜福。一般人容易喜新厌旧,家里的东西已经够用了,还一再花钱去买新的东西,甚至把一些还能用的东西送到垃圾场去,这不但是浪费资源,也耗损了自己的福报。

佛典中有一则故事:释迦牟尼佛的一位弟子接受了居士供养的新衣服,世尊问这位弟子:“有了这件新衣服,原来的旧衣服要怎么处理?”弟子回答:“世尊!我会等旧衣服穿坏了,才换穿新衣服。”佛再问:“旧衣服如果坏了,你要怎么处理?”弟子说:“世尊!我会把它剪成一块一块、拿来当抹布用。”佛又问:“如果这些抹布已经破损不堪,要怎么处理?”弟子说:“世尊!这些抹布虽然不能再用,但是还可以埋在树下做肥料啊!”藉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知福、惜福。能惜福、培福,福报就愈来愈增长,福报大的人,不仅自己人生顺遂光明,还可以布施福德资粮,造福社会、国家,让大众都分享这份福德与光明。

福慧双修 广结善缘

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行菩萨道,修福、修慧,福慧圆满,所以称之为福足、慧足,福慧两足尊。佛法告诉我们要“福慧双修”,福慧圆满才能成就如来佛的果德。所以除了修善法、广积福德以外,还要修智慧。跟随大善知识听经闻法,依循正确的知见修行,时时回光返照,这是修智慧。“回光返照”就是检讨、反省、改正过失,使这念心像明镜一样,没有一点尘垢。修行,一是动、一是静。所谓:“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圆彰。”在静中,一念不生,不想过去、不想现在、不想未来,当下这念心了了分明,就像止水、明镜一样;在动中,广修一切善法而不执著。

凡事有因才有果,善因要靠自己去努力开创,有好的因,将来一定能成就好的果报。除了因,还需要缘的配合,缘是外在的种种条件。心存慈悲、平等、恭敬,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以慈悲心关怀一切众生,这都是结善缘。发心修善,广结善缘,善因、善缘具足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很顺利、很圆满。明白这些道理并且身体力行,一定能成就种种善法功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福德不具,万事不顺

很多人到寺院求财运,求官运,求平安烧了一辈子香,求...

今世修福慧,后世得富贵

命终之时,若想带着自己所积蓄的钱财、宝物至后世去享...

福德浅薄之人供养财产,不会遇到真正的福田

当我们供养僧众的时候,哪怕所准备的财物极其微薄,也...

从衣服看女人福报的走向

一个女人的福报走向,从服装就可以看出来。夏天到了,...

不是你去找钱,而是钱来找你

记得南师(南怀瑾)说过一句话,当你有福报时,不是你...

自私的心是留不住福报的

学佛,要从约束自己开始,这体现在佛法中的律。然后靠...

持戒的功德

佛陀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国中的须达长者有七个儿...

福为善眷属

过去,有一位国王以正法治化国家,深得人民敬仰,却因...

如何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问: 请问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答...

记得这句佛号,把它当做第一要事

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老记得这句佛号,老把它当做主要...

【推荐】在家居士的婚姻观

一提起佛教,映现在许多人脑海的,可能就是没有家庭生...

经常念佛的十大好处

(一)未进入佛门的凡夫俗子,不分男女老幼,经常口念...

【推荐】惟贤老和尚佛学问答集

1、没有般若的修行都是外道这句到底对不对?禅定中出...

信属般若慧,疑为诸罪根

众生疑惑从何而来? 首先我们的疑惑是从二元对待的思维...

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信的四种内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

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耕耘

今天过去,明天还不知道是否属于自己;你我都是一样!...

泰国佛牌与古曼童是否可信

问: 请问在西安目前卖得很火的泰国佛牌,古曼童等说...

人贵五品

第一品:认错 人常常不肯认错,凡事都说是别人的错,认...

不为外境所动

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夜晚,帝释天王释提...

17种有毒有害的日常生活品

英国伦敦国王大学环境科学系斯蒂芬史密斯教授列举了1...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方法

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即皆有佛慧。但以贪、嗔、痴、等...

佛经千万不能随便乱放

像我们凡夫,没受菩萨戒的,只受比丘戒了,造罪非得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