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憨山大师:念佛与参禅

憨山大师  2011/05/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没有其他伎俩,也没有什么诀窍,只是生处要熟,熟处要生,对生的念佛修善要熟练,而对熟习的情爱五欲则要生疏。久久纯熟,打成一片,自然会念念弥陀,头头极乐了。

近来看到学佛的人,只知道贪求玄妙,不知道向根本处下死功夫,所以到了荣辱、祸患、生死关头的时候,就手忙脚乱了,这不是佛教,或者教导他的人的错误,而是他自己的过失。

无论念佛参禅,都要一丝不留地断除生死根。什么是生死根呢?那就是我们的种种妄想,以及人我、憎爱、贪嗔痴等烦恼业。现在参禅,想顿悟断生死,应该首先自己审察酌量,是不是能一念顿除历劫以来的烦恼,像一刀截断乱丝一样?假使不能断烦恼,即使能够顿悟,也将成为魔业。对此,怎能轻忽看待呢?

应该知道,历来的诸位祖师们的顿悟,也是从多生积功渐修中得来的。所以顿悟这一着,说来似乎容易,实在是相当困难的,假使没有二、三十年的死功夫,怎么能在世情热恼中,一念顿悟呢?所以要想参禅,必须正确知道自己是怎样的根器。

至于念佛一门,世人多不知其妙,都认为是浅近的法门。其实,念佛是步步踏着实地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有生以来,念念妄想攀缘,处处造生死业,哪里曾有一念回光返照自心?哪里曾有一念肯断烦恼?现在如果能用妄想的心转为念佛,那就念念能断烦恼了;如果念念能断烦恼,也就是念念在出生死了;如果能坚持念佛,一念不移,一心不乱,那就比参禅更有下落了,所以说,念佛是步步踏实地的“实地就是下落”!再进一步说,参禅一定要死尽世俗心,不容许有一念妄想;而念佛是以净想转染想,以想除想,乃是转换的方法,根据我们的根器,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修净土不必求悟明心性,而以专心念佛为正行,又以布施斋僧,济贫扶困,广种福田,作为庄严佛土的助缘。在念佛心中,虽发愿往生,但还应知道,先断生死的根,才能得到速效。所谓生死根,就是贪着世间种种受用,以及美色淫声,荤腥滋味,这一切都是苦本。其次,对于一切嗔怒忿恨、执着痴爱的心,和一切邪魔外道邪师所说教的法,都要尽情吐却,只笃信念佛一门,每日诵《阿弥陀经》两卷,念佛几千几万,或者不计数,只是心心不忘佛号。因为佛就是觉,假使念念不忘佛,就是念念明觉;心中如果忘了佛,便是不觉。若是念得梦中也能念,那就是觉不昧。这个心,目前如能不昏昧,那未,临终时也不会昏昧。还应知道,这个心的不昏昧处就是下落。现今世俗的人事务纷繁,必定没有条件参禅,只有念佛最好,不论闲忙动静,上切处都可以念,只是一心不乱,更没有别的巧妙办法。

参禅要离想,念佛在转想。由于众生很久很久沉浸在妄想中,要离开它,实在极为困难。现在不必离想,就将染想变为净想,这是以毒攻毒、将计就计、偷梁换柱的妙法哩!所以参究难悟,念佛易成,若果为生死心切,以参究心念佛,那又何愁一生不了生死呢?

念佛跟参禅一样,先须将自己胸中一切烦恼妄想、贪嗔痴爱,种种杂乱念头一齐放下,放到没有可放的地方,单单提起一声“阿弥陀佛”,历历分明,心中不断,如线贯穿着数珠,又像箭笞相拄着,中间没有一毫空隙的地方。这样着力靠定,于一切处不被境缘牵引打失,在日常生活中不杂不乱,寤寐一如,时时用心,刻刻在念,念到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便是超生净土的时节了。

念佛法门:第一要决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随得缘、第四要认得真、第五要厌苦切!厌苦心切,则欲念自然消除,不会退屈了!念佛人要用这五诀,单持一念。

在家念佛修行,不必拘泥陈套,不一定需要繁琐仪规,只要以念佛为主。每日早起礼佛,礼佛后诵《弥陀经》一卷,持数珠念“阿弥陀佛”名号三、五千声,或一万声,念完即对佛回向,发愿往生彼国,这是早课,晚课也可以这样。如此日日作为定课,不可减少。这种做功课的方法,能教眷属们同修更妙。若是为了末后一着大事,那末,做功夫更要亲切绵密。

每日除早晚二时功课外,还应该在十二时中,将一句“阿弥陀佛”牢牢记住,念念不忘,心心不昧,把一切世事都不思想,只将一句佛号作自己命根,咬定牙关,决不放舍,就是在饮食起居,行住坐卧中,也要将此一声佛号时时现前。

若是遇到逆顺喜怒烦恼境界,心神不安的时候,就将这声佛号提起一拶,就能看到烦恼当下消灭。人们的念念烦恼是生死苦根,现在以念佛消灭烦恼,便是佛度生死苦处。若是在念佛时能消得烦恼,便可了得生死。为什么呢?若念佛在烦恼上作得主,就能于睡梦中作得主;若于睡梦中作得主,就能于病苦中作得主;若于病苦中作得主,那末,临命终时,便能分明了了,自知去处了。

这件事并不难行,只要了生死的一念心切就是了。因为方法很简单,仅仅靠定一声佛号,不再向其他方面去寻思求索,蓦直念去就可以了。久久纯熟,自然得大安乐自在,得大欢喜受用,这不是世间五欲之乐可比的,除了念佛,更没有能超过这一直捷省事的法门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憨山大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禅的本质》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

念佛的修法

念佛修法出自印光大师《复高邵麟书四》,是指至于念佛...

昌臻法师:「念佛现世获十种殊胜功德」浅释

一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

净慧法师:修生活禅的四个要点

我们提倡生活禅,所要强调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

修行要抓住这三个要点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为...

睡觉时仍要保持正念

有的人打坐清静自在,有的人打呼噜睡觉。北方人有一句...

念佛怎样摄住意根

这个意根,我们从小到大可能都没有把它认真地对待过,...

几位高僧大德对「念佛数量」的开示

善导祖师: 欲生净土,唯须持戒、念佛、诵《弥陀经》...

我是个修得不好的在家居士

问: 师父,我皈依佛门多年,是个修得不好的在家居士。...

破戒人临终时想念佛却念不出

大家要注意!业果已成熟,业报一现前时,就没有办法免...

在顺境时抽到下下签

其实一张签诗是好是坏都没有关系,它最大的意义是在让...

为何有人先富后贫,有人却先贫后富

复有业初乐后苦。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

罗汉鞋的鞋洞有什么含义

平时在与信众的接触中,有很多信众对出家人穿的罗汉鞋...

一条家训,让一个家族兴旺了800年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星云大师《我能为世间留下什么》

俗话说:人死留名,树死留皮。人到世间上来走了一趟,...

大安法师: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在我们青少年的时候,...

野鸭子飞过去了,你的心在哪里

理观的智慧,特色就是安住一念心性,这是根本。 安住一...

大暑如何科学养生

在炎热的大暑季节人们容易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出...

十恶莫作、十善奉行

身、口、意可以成就「十善」,也可以造作「十恶」。 身...

智慧--人生的无价宝

过去,有一位叫尽见的大臣,国王给了他五百两黄金,委...

观寿命无常是成就净业的根本

有师兄问我:如果总想着未来的死亡,是不是与活在当下...

剃国王胡子

从前有位国王,他有一位亲信。在一次战争中他拼命地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