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观寿命无常是成就净业的根本

2014/05/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观寿命无常是成就净业的根本

有师兄问我:“如果总想着未来的死亡,是不是与活在当下相违?是不是没有根据地自己吓唬自己?”我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有一些粗浅的认识,愿意在这里与各位同修交流。

念死亡无常就是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就是具体依照四念处来生活修行。过去的身、受、心、法已经不存在,只能被回忆;未来的身、受、心、法还未到来,只能被推测;只有当下的身、受、心、法的现状才能被现量观照。

无常有两种,一是细无常,微细难以觉知,刹那生灭。二是粗无常,易于觉察,相续毁灭。身体当下每个刹那都在变易衰老、趋向死亡,这就是身体的细无常。身体的粗无常是指身体的死亡,即一期寿命的终结。一般来说,人的心跳、呼吸、大脑活动均不可逆转地停止时被确定为生理死亡。大多数人应该不会反对身体之细无常就在当下,只是认为身体的粗无常,也就是死亡是未来的事,与当下无关。

依道次第来说,所谓身体死亡包含以下三方面根本内容:

一是决定死亡;

二是死期不定;

三是死时除法别无助益。

“念死无常”不是指离开当下的遥远未来的身体之死亡,而是指活着的身体当下就是无常的现状——死期不定。依靠科学的逻辑和佛教的因明,人都无法根据自己当下还活着的身体来判定当下是此生寿命的中点还是此生寿命的终点。念死无常就是我们无法推出确定的结论——当下的身体是继续做身体还是会变成尸体。所以念死亡无常,恰恰是活在当下,观察到当下身体的现状就是无常。与此相反,认定死亡无常是未来才会发生的事与当下无关,这种认知恰恰是没有活在当下,活在对未来一厢情愿的毫无根据的猜测之中。

比如我过去常常这样自我欺骗:

自己还年轻,今天不会死。可是地球上比自己更年轻的人每天都在死亡,所以这个推论是不合理的;根据自己无病,来推测自己现在不会死,可是健康的人突然死去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这个推论是不合理的;根据自己现在生活的环境太平安逸、没有天灾人祸,来推测自己不会死,可是天灾人祸的降临从来都是出人意料,所以这个推论是不合理的;根据自己学佛多年,积累了很多功德,来推测自己现在不会死,可是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还被外道活活打死,所以这个推论是不合理的;根据自己的师父是大成就者,师父很慈悲,他老人家会保佑我,我不会意外死亡,可是当琉璃王要血洗释迦族的时候,连释迦牟尼佛也只能三次坐在大军行进的路上以推迟琉璃王的屠城日期,而不能改变迦毗罗卫被屠城的命运。

人命在呼吸间

佛陀用人命在“呼吸间”来说明死期不定,每个呼吸转换的间隔处,是继续呼吸的中转站,还是呼吸最后的停顿处,都是无法确定的,所以说死亡是无常的。佛法是中道,所谓活在当下,就是清醒地觉知当下身体死期不定的无常现状,远离断见和常见的两种边见。毫无根据地认定当下的呼吸一定能接续下一次呼吸,就是常见,这会导致盲目乐观,耽著今世而不知为来世的增上生与决定胜而修行;认定当下的呼吸一定是终点,就是断见,这也会导致盲目悲观,认为反正来不及修行了,同样不能把暇满人身转为道用。

比较而言前一种常见的危害更为严重:如果认为自己身体当下与死亡无关,那么就会认为自己的寿命一定会延续到下一个当下。因为我们的身体一生只活在当下,过去已消失,未来还未到,我们就会一辈子都活在与死亡无关的错觉中,直到我们最后一口气,我们都会认定自己和死亡无关,这是何等的自欺。退一步讲,如果认为自己今天与死亡无关,那么就会认为自己的身体一定能够活过明天。因为我们的身体一生只活在今天,昨天已消失,明天还未来,我们就会一辈子活在今天与死亡无关的错觉中,直到我们生命的末日也还是认为自己一定还会有明天。

《集法句经》云:“明日及后世,孰先至难知。勿营明日计,当勉后世义。”正是在揭穿此种执著无常以为常的边见。

唯有将“活在当下”和“念死亡无常”的教言融会贯通,才能落实四念处的修法,远离断常两种边见。离开“活在当下”来念死亡,要么无根据地执著下一个刹那一定不死的常见,要么无根据地执著下一个刹那一定死的断见。这两种态度都把无常法观成了常法。只有“活在当下”来念死亡,才能正确把握死期不定的无常性,既不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悲观,如实观照寿命无常,更加珍惜暇满人身,当下生起迫切地现在就要修法的决心。

死时除法之外别无助益

即使生起了寿命无常的定解,但不去思惟死亡的第三个内容——死时除法别无助益,仍然无法生起舍弃今世为后世利益而修法的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发心意乐。思惟明天的此时,是我们今生的继续还是后世的开始,对此我们确信无法预知答案,如此思惟,我们就对寿命无常有了认识的基础。下面我们就以世间八法来串习死时除法之外别无助益的内容。

如果明天此时我的身体已经变成尸体,那么我一直贪爱的身体的健康,到时都会随着身体一起灰飞烟灭。我今生为贪爱身体健康而造的罪业全都成为后世的欠债,为贪爱今世身体健康而造的善业(比如放生、诵经、念佛、供养、持戒等等行为)也因当时愚蠢地只知执著今世,而未发出世之想,所以无法成为出世的资粮。只有具备出世之心的善业,才能成为往生西方的资粮,那时我会多么后悔此生未能好好利用这具曾经属于我的宝贵人身!

同样,如果明天此时我的身体已经变成尸体,对身体病苦的瞋恨、对身体各种享受的贪爱、对身体的苦受的瞋恨、对身外之物——儿女、房子、存款的贪爱、对贫穷的瞋恨、对被人恭敬的资本——学位、官位、荣誉、功德(这些可以炫耀资本都被加上已故某某的前缀定语,变成追悼会上华丽的点缀)的贪爱、对轻视我的人的瞋恨等也都是这样。

一个修行人如果不能建立自己明天寿命无常的定解,就不会舍弃今世。你对今世一点也没有看破,想获得今生出世的成就恐怕就很困难,因此对世间不要太执著。不能舍弃今世,就无法生起修习出世法的念头。对于我们净宗学人,如果依道次第来观修死亡无常的三种根本、九种因相、三种决定,自然可以顺利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信愿往生极乐的真实意乐。

印光大师开示:“接手书,知治习之心,唯勤唯切。而消习之效,未得未见。其故何也?盖以生死心不切,而只将此超凡入圣,消除惑业,成就净念,作口头活计,故无实效也。”“直须将一个死字,(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见《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复宁波某居士书》)可见观寿命无常是成就净业的根本。

文:唐洪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十三岁长斋念佛,二十岁成就肉身不腐

民国蒋妙静居士,江苏常熟人,蒋炳坤的小女儿。生来聪...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使用方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

活驴现杀,受现世报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和动物打交道,记得我上小学时我们...

念佛一定是有感应的

念佛一定是有感应的。感是我们信愿持名为能感之机,应...

律航法师《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一、念佛须明真理 生死何来?因有妄念;欲了生死,须断...

昌臻法师《临终助念往生》

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

战象自拔淤泥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当时的国王波...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这四种...

智慧的觉醒

让我们从无明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吧!从无明之中解脱出来...

【推荐】如何快速有效的积累功德资粮

凡夫众生从初发菩提心,到究竟成佛,概括地来说,要经...

念咒可以结手印吗

问: 念咒可以结手印吗?比如准提咒。 宏海法师答:...

修安忍会不会沦为他人的受气包

问: 常言说人善被人欺,假如自己修安忍,会不会招人...

宣化上人:水与冰

我们若不知道在六道轮回里没有什么意思,你就不会想超...

求子女的方法

佛教它的终极关怀是了生脱死,圆成佛道;对世间的这些...

胃病患者饮食上要注意的11条原则

胃病患者饮食治疗是关键,应该注意少吃油炸,腌制,生...

妙莲老和尚《佛七圆满开示》

(一)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恭喜诸位!你们有福德因缘参...

这三门若不关牢,佛号一定念不好

我们念佛的时候,应放下一切,眼睛观佛、耳朵听佛号、...

今生务必要积累资粮

现在有些人,拥有一点财产便死执不放,舍不得用在对今...

到寺院若生这么一个心,所有功德全没了

佛所有的道场,特别是末法道场,末法道场,千万可不要...

观想念佛要消除躁妄魔境

念佛的方法,总的来说有四种。也就是持名,观像,观想...

怎么看一个女人的福报好不好

一个女人命好不好,从言行举止就可以看出来。人的举止...

独角牛

过去,在刹尸罗国有一位养牛人,他养了一头独角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