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海涛法师、传喜法师谈大众关心的佛法问题

海涛法师、传喜法师  2011/07/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台湾生命电视台台长海涛法师及浙江省宁波慧日禅寺住持传喜法师就大众所关心的佛法问题接受了媒体专访,希望藉此提高众等对佛教的认知,为社会注入清流,净化人心。

记者:一个人铸下大错后内心责备,执著而不自在,有何妙法可解困?

海涛法师:快乐的好,与痛苦的悲都是暂时的现象,与其后悔不如以行动广作善业。行善积德,明了佛法,就不会没办法。若曾造业,当下应更努力为众生服务,替受苦众生助缘。佛教的因果论是善恶不抵消,只要善业增长,恶业不增,恶的果报即不会成熟!

传喜法师:一个人若犯错而停留在内心责备的境界中会很痛苦,是无补于事的。要减少这种压迫感,应作出正面付出即行善。

记者:一些人不信因果,自认这一生没有做亏心事,却面临种种苦难,若说是因果,即过去所造业而致,他们认为不公平?

海涛法师:对于此可分两个层次来谈,在信仰层次方面,佛教认为不信因果是过去世没种善根或慧根。一个人若不信因果,谈过去世也没用。不过,在理论的层次,不信者当面对一切病苦、穷苦或苦难时,可从个性、习惯及造作,思想行为上找到蛛丝马迹。这种人只能在现实的条件下,寻得结果。

若有至亲不信因果,家人可帮他做反作用力,即通过印经、供养佛像、布施或放生等善业,制造信仰的基因给他。

传喜法师:信因果是智慧,也是福报,它就像手机的电力微弱时,所亮起的生命警号在提醒我们。因果所带给人们的启发,是“诸善奉行,诸恶莫作”。

记者:学佛人面对最大障碍是贪嗔痴三毒,在修行路上,该如何消除它?

海涛法师:欲消除“我执”内心的贪嗔痴应实践佛教法—戒定慧,在这“三毒”中贪念的侵害力最强,要灭贪应以布施为入门。要灭除它应多听闻佛法及持诵经咒,实践佛法必能净化心灵。

传喜法师:很多人不以为贪嗔痴是毒,一些人当面对环境时会心起贪念,甚至会觉得贪能快乐,并不知这是烦恼起的根源,而越陷越深。

记者:有时候学佛人修行面对家庭,特别是受到至亲的障碍,应如何应对?

海涛法师:家庭是我们首要度化的对象,他们不但不是障碍,同时更能增强我们的信心。因为有他们,才能彻底训练自己的心,从中培养忍辱心及耐心,成就佛道。

传喜法师:对三宝有信心,家人要障碍也障碍不来,反而会是学佛人修行道路上的最大助缘。

记者:在五浊恶世的当今社会,充斥著暴力、**或能引起强烈欲望的内容,世人应如何免其污染?

海涛法师: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社会,但可从改变心识出发,提升心灵力量抗拒外界诱惑。首先必须了解暴力及色 情等内容,都是引起痛苦的根源,而消除诱惑的阻力则来自正念。惟秉持八正道的正念思维,即能超越这一切。

传喜法师:在佛陀时代的社会,同样面对此间题,人们要训练有自控的能力,才不会被它感染。

记者:一个人的命运是上天主宰,还是可靠自己改变命运?

海涛法师:人才是自己完全的主宰,神虽可帮助人,但真正要改变命运,要离苦得乐,就须改变个人的思想、行为及言语。了解生命的原理,常孝顺父母、关爱众生及拯救生命,也是促成好运的条件。

传喜法师:海涛法师常言,人要做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及雕塑师。命运是因缘合和,我们须了解,命运不好是贪嗔痴的酝酿而成。

记者:佛教的财富观?

海涛法师:佛教不反对人富有,有钱能增加生活上的方便,但并不是生命中所追求。

佛教徒的财务管理,应把4分之1贡献社会或布施,其余作为供养家庭的快乐、家庭的享受及投资等。我们要做金钱的主人,而非奴隶。佛教真正的财富是信心、戒律及道德,尤其戒律是保护我们,它才是生生世世的财富。

传喜法师:外在的物质,只是暂时性的财富,归依三宝了解生命的真相,才是无上的财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海涛法师文章列表

为何一直强调法身慧命的重要呢

问: 为什么《金刚经》一直强调法身慧命的重要呢? 传...

身体查不出病因,能否如愿往生

问: 我生病十多年,发病时情绪不受控制,医院查不出...

济群法师: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执

问: 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执? 济群法师答: 情,来自...

有家庭会对弘法工作带来影响吗

问: 有家庭会对从事弘法工作带来影响吗? 济群法师答...

济群法师:如何避免企业经营时不造恶业

问: 我发现,企业行为和佛法有很多矛盾。经商要有两...

如何对治自己的情执贪欲

问: 请问如何对治自己对于情执的贪欲? 答: 情欲是缘...

病重时信佛,病好了又不信,该怎么办

问: 弟子的父亲得了癌症,医院已经判了死刑,弟子就...

海涛法师《关于出家的问答》

1.出家的定义是什么? 答:依据《长阿含经》说:「太...

上班赚钱跟修行,如何两个兼得

本来就要两个兼得,动机改变就好了,我们虽然去上班赚...

海涛法师:避免这三十二种不清净的布施

《毘耶娑问经》记载佛为毘耶娑仙人说有三十三种不清净...

海涛法师《慈悲》

爱的升华为慈悲, 慈悲的升华为大慈大悲。 有了大慈大...

海涛法师《关于念佛与往生的问答》

1.淫欲不断,可否带业往生? 答:往生净土是佛的愿力...

印光大师:念佛实修法要

一、选择称名 1. 禅宗 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仍是凡...

要能心安神宁地念佛

记得第一天大家来的时候,我告诉大家,要心安神宁念佛...

放生是我们生命的最佳保障

今天人们都在寻找保护自己的方法,尤其在这样一个动荡...

从点状的佛号提升到片状的佛号

我们怎么把一个点状的佛号提升到一种片状的佛号,让你...

神变月之殊胜

再说一件事,这是密法里有的,记起来就说,一会儿就忘...

【推荐】有什么值得生起欲爱之念

有一天,佛陀在鹿野苑,对围绕身边的五百位弟子说:无...

放生蛇反遭咬,结果意想不到

晚上,和老妈闲聊。她问我:你还记得小阿公吗?小阿公...

身病心不病

佛陀在拔只国尸牧摩罗山鬼林的鹿园弘法时,一位名为那...

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心静下来

信息越来越碎片化 我最近频繁地被很多人问到一个问题。...

有病方知身是苦

有人说可怕的是痛,痛得非常难过,如果病了不痛,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