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济群法师:善与恶

济群法师  2011/07/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间有善恶两种力量。在我们的人格中,这两种力量同样存在。传统儒教对人性善恶存有争议,既有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之说,又有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之见,孰是孰非?

从佛法角度来看,人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在我们生命中,善恶是同时存在的。学佛就是要开发生命中善的力量,使我们的起心动念和善法相应,使我们的慈悲念念增长。

《华严经》中有一著名偈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当年,白居易向鸟巢大师问法时,大师正是以此偈作答,可见其重要意义。佛法固然博大精深,但在具体行持中,又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

声闻乘强调以止息恶行来持戒,即“诸恶莫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持戒本身就是一种行善方式。如果每个人都能不杀生,我们就不必担心受到他人伤害;如果每个人都能不偷盗,我们就可以夜不闭户;如果每个人都能不邪淫,就少了许多情感纠纷和家庭悲剧;如果每个人都能不妄语,我们就不必担心上当受骗;如果每个人都不饮酒,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

而菩萨乘更强调“众善奉行”,不仅要以持戒来止息恶行,还要积极行善。善事不论大小,凡是自己能够做到的,都应随分、随力、随时去做。只要众生有困苦,就积极主动地为人分忧解难。并且对所有众生都视如己出,无有分别。像观音菩萨那样,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众生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众生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不求回报,不论得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就佛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人生最大的难题是认清自己

某日,广济寺。有居士来问:她的下属们在工作中形成了...

我是个好人,为何还会得癌症

为什么会得癌症?很多人一听到医生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时...

消灾和延生的原理是什么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

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这句话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印光大师说: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性德;因果报应,实...

一人荼毒,祸殃五代:人贩子的家族命运

这段文字记录的是一个家族八十余年的兴衰史,是一个名...

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

世间愚人,不知因果。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见...

放下屠刀能否立地成佛

有句话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人感到不解,放下...

济群法师:如何拜佛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多的佛我应该怎样去拜?这么多的佛...

学佛后一定要吃素吗

从目前教界来看,汉传佛教吃素,藏传佛教吃肉,南传佛...

关于《六祖坛经》的真伪之辩

在《坛经》流传过程中,因为辗转抄录,数人编订,多次...

随喜的重要意义

随喜,即随顺他人的善行、成就和功德,并心生欢喜,称...

净土法门发愿的重要性

发愿有什么重要性呢? 净土宗讲信愿时再再强调发愿的重...

想伤害人家,最终也伤害了自己

有人说了,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有果...

彻悟大师净土开示录

一、赞法门殊胜 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

人得好意,其福难量

不杀生是佛法中的大戒,杀罪有大有小,是不一样的。而...

如何契入佛经和祖师的著作

问: 由于弟子根机陋劣,且语文程度也不好,对于义理深...

教子之道

爱子不得其道,就是不慈。慈字之误用,在管教二字分不...

元代高僧天如惟则禅师

今天我们要说到中国的名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都知...

慈悲语二十条

1.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2.福莫大于心善。 3.一点慈爱...

贫贱富贵二法,富含深刻的道理

富,就是要付出;贵,就是赞叹他人,成就好事。贫就是...

圣严法师《什么是佛法?》

佛法就是解脱法。但是有很多层次,有浅、有深、有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