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黄念祖老居士: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

黄念祖老居士  2011/07/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一、出离心。此心虽比后两者浅近,但它是首要的。常说:高明容易解脱难。要能透脱人世间种种缠缚(妻儿子女、功名富贵、生活享受),谈谈容易,做到很难。甚至有的出家人,虽然摆脱了世间的家庭眷属,名誉地位,可是内心仍夹杂着自己想当佛教领袖、众生导师。于是大占山头,大收徒众,重用亲信,宗派相争,生活享受如同富翁,这与释尊舍皇位离王宫,林间度夜,托钵乞食,真是鲜明对比。所以世间这些难舍之物,都像癌细胞,是万万不能发展的。所以首先要对这些难舍的东西能舍,不再留恋。出离心不是消极厌世,恰恰相反,这是真正的大雄心。为了积极救世,就须轻装上阵。自己还在昏睡,焉能唤醒别人的酣梦?更切己的是留恋世间,正是最严重的执着,那么你的镜子就擦不干净了。首先要有一个出离心,这是个最根本的。

第二、慈悲心。佛为什么要出家?首先看到生物互相吞食,你吃我我吃你,这样来维持生命。众生非常苦哇!因之发心求道救度,这是慈悲心。在人世之间我们也看到多少灾难,多少苦痛。非洲的灾情,两伊的战争,多少血泪呀。怎么能无动于衷?这种同情与救度的心就是慈悲心。佛菩萨看一切众生与自身如同一体,这就是同体大悲呀。佛看一切众生如同佛的独子,这是大慈悲心,是我们学佛的根本。《华严经》说:“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所以不管佛教哪一宗,都必须从慈悲心出发。修罗都有本领,所欠缺的就只是慈悲心。所以你没有慈悲心去修练,总之是盲修瞎练,成为阿修罗而后已。密宗《毗卢遮那经》也说:“大悲为根”,第一句话就是要从大悲心出发,可见显教密宗同一根本。有人看见密宗金刚像很厉害,令人生畏,而不知这是极度的慈悲。就跟父母要管小孩子一样,他要生气,要教导,甚至责打孩子,都是为了要教好他们,并不是要伤害孩子,就是这样,都是大悲为根。如果没有慈悲心,只是去修气,不管修什么练什么,最后都要成为魔的眷属。

第三、菩提心。觉悟的心。《毗卢遮那经》在“大悲为根”之下,紧接着便是“菩提为因”。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也就是佛。一切事从因得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种菩提就得菩提,种佛就得佛。“菩提为因”就等于是说,咱们现在播种,你种了一个佛的种子,将来它就要结出佛的果。所以说“大悲为根,菩提为因。”这同《华严》说:“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完全是一味的。菩提心简单地说,就是大悲大愿大智慧相结合的心。《华严》说,这三个像是一盏油灯的三个方面,灯油、灯炷与灯光,缺一不可。而关键是灯光,不发光的灯有什么用?灯的光譬喻大智慧。我们看到本来是佛的众生,因为妄想执着,不能觉悟,冤冤枉枉的在轮回之中受种种苦,所以要救度,这是悲心广大。众生不尽,誓不成佛,这就是大愿。大智慧呢?那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正如《金刚经》:终日度生而终日无所度。这样的大悲大愿大智慧相结合的心,就是菩提心。我们要发起菩提心来,我们能发起这个心,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如果学佛还没有发菩提心,或者曾经发过,但又忘掉了。《华严》教导我们:“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句经文应该引起学佛的人的深切注意!离开了菩提心,纵使修种种善法,也是为魔服务。这都是真语实语,佛不会吓唬我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黄念祖老居士文章列表

智谕法师:开智慧

清净心是智慧种,一般人误会,认为多读诵可以生智慧,...

我们了知天地,却看不懂人心

我们的心的本性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这个是我们最不了...

静波法师:修心诀

静波法师讲《修心诀》语录笔记 1.业障是什么?习惯。...

圆瑛大师禅净双修的思想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

以心的力量来化解与改善

曾经听闻一则故事:有二人去医院拿检查报告,原本,某...

【推荐】星云大师《不争人我》

昭化道简禅师追随云居道膺禅师学道很久,虽已得到老师...

骂我们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

佛教的十法界观

法界,是世界的别称;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

没有垃圾的人,只有垃圾的心

当我们眼里看到这个是垃圾人、那个是垃圾人时,我们应...

善恶有报的科学实证

现代的实证科学很讲究依据,当有了大量的科学依据时,...

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

生命的魅力在于静。外表的宁静给人以美,内心的宁静给...

牛年说牛---佛教里的「牛」

农历辛丑牛年即将来临,牛与佛教有着殊胜的因缘,如著...

13种不该有的坏个性

常说态度比能力重要,拥有正确的心态与个性,是成功的...

这个害怕的念头很容易解决的

我第一次助念是我以前结婚的老丈人死亡了,去看他,我...

星云大师《维护正义的勇气》

舆论的力量与公权力的伸张是建设社会、安定社会的一股...

罗刹相争 比丘证果

摩偷罗国有一位男子,向父母表明自己想要发心出家,随...

真正的供养如来

佛陀八十岁那年,抱病来到末罗国的拘尸那城。 那时,...

受持菩萨戒之功德利益

通常菩萨戒有:在家优婆塞菩萨戒,有名出发心菩萨戒(...

做合格的父母不容易

为人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是有着独立灵魂的人。儿女...

如何能够不见别人的是非过患

人,往往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

治病的根本方法是要息灭贪嗔痴

你看报纸上面说,全世界大概有死亡人数里面占到15%都是...

「无我」的定义及其意义

无我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佛教判断真理的标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