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明一法师:枯燥乏味好用功

明一法师  2011/08/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世间的人都怕做枯燥乏味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这是非常无聊的事情。比如流水线上的工人,他们从事着最单调的工作,觉得非常无聊。比如长时间地做接待工作的人,他们对自己的业务熟悉之后也会感觉非常无聊。可以这样说,当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非常熟悉之后,都会感觉自己的工作非常无聊。

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心向外追逐习惯了,不知道向自己的内心去追寻、去探索、去修行,所以我们常常会烦恼不断。反过来,如果我们知道了要去向自己的内心追寻,我们就能够慢慢摆脱这个枯燥乏味,就会慢慢减少烦恼。这样我们就能安心,这样我们就能和谐。

所以,我们需要修行做功夫。可以这样说,修行做功夫都是极其枯燥乏味的。拿禅修里面的几个用功的方式来说,越枯燥乏味越能提高你的功夫。当然,越枯燥乏味的用功方式越难入门。这是因为我们的意志力的问题,我们对于枯燥乏味的用功方式很快就会不耐烦。

但是,如果我们认识到了这点,通过自己克服烦燥的障碍,随着专注力的增强,我们的功夫就能很快地上路。所以,古人有“细嚼清风还有味,饱餐明月却无渣”之说。也就是说,越枯燥乏味的方法,功夫越好做,这样能够最快地提高我们的水平。

反过来说,为什么我们都喜欢玩游戏呢?其实玩游戏也可以说是一种做功夫。只是玩游戏都是很粗的用功方式,因为游戏都是投我们的所好。所以,很容易就把我们的意志力调动出来,让我们专注到游戏上面来。我们一旦对这个游戏失去了兴趣,也就没有意志力可言了,更提不上做功夫了。所以,这不是一种好的用功方式。

这就是我自己经常讲的简单用功方式和复杂用功方式的问题。复杂用功方式容易入门,但是很难提高。简单用功方式入门很难,但是对于提高自己的功夫来说,是比较有效的。这不光是在我们禅修的过程中是这样,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现实。

比如唱歌的时候,对于一些难度比较高的拖长音,或者是带转调的拖长音,我们往往就在拖长音的时候,加个重唱几个字的内容。通过重唱这几个字的内容来把这个拖长音分解成短音节,这样就不容易跑调。有的甚至是靠辅助的音乐来实现“重唱”,使得我们不容易跑调。这就是典型的简单用功方式与复杂用功方式的例子。

我们都知道,真正难唱的拖长音才是衡量一个歌手的水平,这个难就难在了这是一个“简单”的用功方式上。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个时候就“累点”弄点重唱几个字来解决问题。要想练成唱歌高手,就不能老是去用“重唱”或者叫耍花腔的方式来练习,就要实打实地去做功夫。

通常我们常把简单的用功方式复杂化,使得自己容易入门,不容易跑调。我们的秉性就是这样恶劣。所以,在丛林里面的唱念,讲究的是正板正腔不带杂碎,而赶经忏的人,唱的往往就是花腔了。这是从唱念上来看所用的一些功夫。我想这种情况在很多人是有亲身体会的,大家自己也能够感受得到。

所以,在自己做功夫的时候要能够明白,为什么不能用复杂的用功方式来做功夫。很多人问我,数息很容易打妄想,是否加个念经或者加个观想什么的。我就说如果是刚刚入门那么可以,如果是已经用功有一段时间了,那就不可以。原因就是这样,这就好比前面说的唱歌做功夫一样,只有简单的用功方式才能最快最好地提高我们的功夫水平。要是总想靠别的内容来增加点“兴趣”那么你的功夫想提高就难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从印祖文钞看佛法与佛学之别及佛法之要

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现代人急功近利,只着眼于眼前利...

学会挖人生的墙角

修行就是这样过来的,就是天天这样不停打架,在神圣和...

修行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你问什么是修行,答:心平气和是修行,不慌不忙做...

幼虎与羊

在日常生活中,环境是培养心性的重要条件,所以,每个...

极忙之人的修行法门

【净土起信二: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

许多人学佛很多年,连正知正见都搞不清楚

现在信佛的人这么多,出家人也不少。但是真正修持正道...

转五蕴为五智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五件不可得之事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对比丘开示:世...

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理论依据

中国佛教能够经得起二千多年的历史考验,并成为中华文...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理想与现实之间究竟有多远?世间人怀...

许多人学佛很多年,连正知正见都搞不清楚

现在信佛的人这么多,出家人也不少。但是真正修持正道...

人生四件可悲的事情

第一件可悲之事:干坏事 此十分难得之清净人身,如果...

如何正确阅读佛经

一:保宁勇禅师示看经警策文 夫看经之法后学须知:当净...

黄帝与牧童

《庄子》中有一篇文章,其中一段是叙述黄帝问路的故事...

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报

有一位高僧行脚于各个寺院、去礼拜参访。有一回,他来...

离四相修一切善法即得菩提

离四相修一切善法即得菩提,成就佛果。佛乃离相修善之...

如何才能生起厌离心

一、厌离心来自智慧的观照 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

第一个礼拜佛陀的人

在佛的弟子里面,须菩提是获得无诤三昧最优秀的人,名...

不要贪恋世间生灭的福报

过去,波斯匿王每次到祇洹精舍聆听佛陀开示时,必先脱...

念佛窍诀仅一个字

宋朝的草庵禅师是一位禅宗的大德,同时也是弘扬净土的...

当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之时,须以改恶修善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安住寂...

病人将终之时,是为其开示还是念佛

问: 如何正确理解《临终三大要》中提到的病人将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