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念佛窍诀仅一个字

仁禅法师  2018/08/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念佛窍诀仅一个字

宋朝的草庵禅师是一位禅宗的大德,同时也是弘扬净土的。在草庵禅师《念佛诀》一文中,把念佛跟念死的关系解释得非常透彻。

“念佛诀”,就是念佛的窍诀,这个窍诀是就是“念死”,以“死”字来念佛。如果你不懂这个窍诀,则念佛很难相应。草庵禅师在《念佛诀》中这样说:

“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难念”。这是个普遍现象,老太婆、三岁小孩都能念,但为什么很难坚持下去?“西方极乐,谁不愿生,而罕得生者,盖念佛之人未得诀耳。”西方极乐世界谁不愿生?但是很少有人能往生的。为什么?因为念佛的人没有找到窍诀。“教念佛而使之真切者,其唯死之一字乎。”如何才能做到真信切愿地念佛呢?唯一的就是这个“死”字,这就念佛窍诀。

下面解释为什么“死”字是念佛的窍诀?“死之一字在念头上,境缘自然冷淡,情爱亦自轻微”。如果你把这个死字一直挂在心中,想到我现在马上要死。如果能够经常这样忆念死的话,自然就不会太热衷于外境,对于世间的贪恋、情爱自然也就最大程度地减低了。

“名利势豪,向此处俱用不得,见闻知解,到此时却使不行”。无论什么人都是要死的,在死字面前,是不留任何情面的,人人平等的,没有一个人特殊的。我们执著不放的世间名利、富贵之类,到这个地方都用不上了。即使你有佛法的知见,精通经论,死亡来临的时候,这些对你来说也都没有用。“四大各离,将何所靠,孤魂无主,安得自由”。临终四大分离的时候,要靠什么呢?这个时候就由不得你了,只有随业力而堕落了。

“此时不见弥陀,恐逢罗刹,不生净土,恐入驴胎”。所以这个时候,只有求阿弥陀佛,只有求生净土,否则的话你只有见阎罗王,或者堕畜生道、地狱当中去,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不见弥陀,恐逢罗刹”,你只能是跟罗刹鬼相逢了。

“莫视此事为缓,明日之事,今日不知”。明天的事今天不知道的。“莫将此事为轻,错过此生,沉沦永劫”。想到死的话,就靠现在了。现在如果错过了的话,万劫不复了,所以赶快修行。一想到死的话,就绝对不能错过今生了,或者错过今天了,现在马上就要修行了。

“视一切事,无如生死大事,则事事皆不切之事”。想到要死了,我现在死了怎么办?赶快修行!一想到生死大事,那世间的任何事情都不重要了,所以说事事皆不切之事。

“于一切时,总做临命终时,即时时皆念佛之时”。如果我们一切时当中都想: “我现在是临命终,我马上要死了”。或者想:“我现在已经死了,怎么办?”你如果时时能这样想的话,就像我们现在修的念死无常法门,你如果随时能提起来的话,即时时皆念佛之时。你只要一提这个死字,你肯定马上就想念佛了,噢!赶快求生吧!

“如是念佛,斯为切心,如是切心,方生净土”。这样念佛才真正的切心!才会真正的相应。这样念佛,才能生净土。这样念佛可以说是决定生净土的。能不能生净土,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想不想去。因为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已经满足了,这是没有任何差错怀疑的。生不了净土,是因为我们自己不想去。佛陀早就讲过,只要你去,决定来接引你,就是因为你自己不想去,贪恋这个世间。

“须下死功夫,方成净业”。一般世俗人讲的死功夫,指这个人用尽了全力,这个叫死功夫。这里的“死功夫”,并不是这一层意思。这里的死功夫,就是修念死法门的这个功夫。另外从反面讲,你如果不下死功夫,就不可能成净业。也就是说,你如果不修念死法门,不在这个地方下死功夫的话,你想要往生也是不可能的。

“常念死时节,方肯切心”。经常去想我要死了,这样念佛才会切心,念佛才会真正地相应,真正一句一句地从自己内心发出来,真正的是真信切愿地在念佛。正如蕅益大师常说的“要真信切愿地念佛”。但是怎样才能做到真信切愿?古德已经给我们指出来了,必须下死功夫,常念死时节,这样才会真信切愿,这样念佛才能真正地相应。

“此乃成佛之阶梯,是诚念佛之妙诀也!”念死法门是成佛不可缺的台阶。少了这个阶梯,你能成佛吗?你能往生吗?所以“是诚念佛之妙诀也!”

本人以前看到草庵禅师这一篇《念佛诀》的时候,觉得太殊胜、太透彻了。极为精辟、透彻地解释了念佛跟念死法门的关系。了知这些道理以后,就能知道念死无常的重要性。

刚才是把念死法门跟念佛法门结合起来。不管你参禅也好、持咒也好,或者修其他的一切法门,其实都离不开念死。对我们一般人来说,如果舍弃了念死法门,可以说任何修法都不得成就,这个是决定的规律,毋庸置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身体不能自主的时候要靠谁

我们学佛需要明白,做任何事情,必须心口如一。比如我...

几位高僧大德对「念佛数量」的开示

善导祖师: 欲生净土,唯须持戒、念佛、诵《弥陀经》...

我们为什么要买一个房子

从安乐道提升到解脱道,这个槛很多人迈不过去。这个槛...

【推荐】金瑞珍银楼失金复得的真实事迹

我有一个信徒开一家金饰店,叫金瑞珍银楼,她先生受菩...

具足十信心,往生便有把握

第一相信有出生必有死亡(普天之下,从古到今,还没有...

观无常悟四谛理法

那伽波罗尊者住在古印度鹿野城时,有位年迈的婆罗门来...

人命如水泡,看起来很美但非常脆弱

有一位金转轮王,统治了四大部洲之后,跟帝释王平起平...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定兑现这个愿

念佛人临命终时,注意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发愿都是临命...

假如生命只有三个月,该怎样珍惜和利用

一天中午,法堂里坐了二百多人听我开示,结束后,大家...

夏莲居老居士:老实念

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 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

六种病态思想障碍佛性的显现

究竟人类的心识形态及思维方法有什么缺点或特性,障碍...

口业的四种

佛教把口业分为四种:恶口、两舌、妄语、绮语。 恶口...

婆媳间的10句话让男人痛不欲生

几乎所有的婆媳在争吵的时候,都会说尖酸刻薄的话,都...

以和气迎人,以静气养身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

大火后的奇迹

193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哈理逊纺织公...

海涛法师《名人语录之黄金的重量》

一 1.贫穷并不是甚么大不了的事,我只不过比他们少了...

如何看待职场上的公平问题

人人都希望公平,但世上有百分之百公平的事吗?譬如在...

【推荐】从医学的角度看「我」在哪里

在《入胎经》、《住胎经》这两本经典里,非常详细地讲...

在八种因缘下布施,将获得殊胜功德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向比丘们开示:如...

僧人用斋时的观想和祝愿

为了修行自律和传教度人,佛陀根据当时的环境和修行的...

施多福大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迦兰陀竹园弘化,每天早晨依惯例...

咸也好,淡也好

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