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观无常悟四谛理法

2016/1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观无常悟四谛理法

那伽波罗尊者住在古印度鹿野城时,有位年迈的婆罗门来访,他是尊者年幼时的朋友。这一天,婆罗门与那伽波罗尊者共相问讯,坐在一旁后,向尊者说:“世间所有喜乐之中,您的喜乐最为殊胜。”尊者于是问他:“您是依据什么道理观察,而有此说呢?”

婆罗门回答:“接连这七天当中,死了七位男儿,他们勇健又有才华,智慧超群绝伦;近六天当中,十二位勤劳不懈、努力帮我工作的人遭遇无常;近五天以来,四位多才多艺、技术娴熟的兄弟,因无常而舍报;近四天以来,年近百岁的父母舍我而离世;近三天以来,二位容颜端正的妻子死去。此外,我家里原有八窖珍宝,昨天发现都不知去处;我现在所遭遇的苦恼,实在难以言喻。而尊者您已经永离这些苦恼之患,无有忧愁,现今依于正道而得法乐。我观察彼此间如此大的差别,所以说:‘在世间所有一切快乐之中,您的是最为快乐的!’”

尊者听了老友的感慨后,告诉他:“你为何不寻求方便法门,使这些人不至于舍报往生呢?”婆罗门回答:“为了使他们不失去生命,也不失去我的财宝,我曾经寻求多种方便,作各种功德;我随时布施,供养诸位长老梵志;又祠祀诸天,礼拜诸多神明,诵习各种咒术;还能瞻视星宿;也和合药草治病救人,并以甘美饮食施予穷苦困厄之人。诸如此类,我做了不可计数的善行善事,但都无法使他们免于不死。”

此时,尊者便对他宣说偈语:

“药草诸咒术,衣被饮食具,虽施而无益,犹抱身苦。

正使祭神祠,香花及沐浴,计挍此原本,无能疗治者。

假使施诸物,精进持梵行,计挍此原本,无能疗治者。”

婆罗门问:“我应当用什么方法,脱离种种苦恼之患呢?”尊者以偈回答:“恩爱无明本,兴诸苦恼患,彼灭而无余,便无复有苦。”婆罗门听闻此偈后,当下即说:“虽老不极老,所行如弟子,愿听出家学,使得离此灾。”

于是,那伽婆罗尊者立刻传授三衣予婆罗门,听使其出家为沙门,修学正道。并告诉他:“比丘!现在你应当审观此身,从头至足,此发、毛、爪、齿,从何而来?形体、皮肉、骨髓、肠胃又从何而来?这些一旦脱离身体之后,又将归于何处?比丘!从今以后,你不需再忧念世间种种苦恼之事,应当仔细观察微细的生灭无常,由此方便而体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理。”

如何说比丘少于睡眠呢?比丘于初夜时,心常清明、醒悟,修习三十七道品法,无有遗漏,恒常经行思惟佛法,正念卧觉,使意念清净;中夜时思惟深奥法义,至后夜时,以右胁卧地,双脚相叠,作光明之想,醒寤后再起来经行,以清净其意念。这样的比丘可谓少于睡眠。

尊者那伽婆罗便说此偈:

“除想勿多忧,不久成法眼,无常行如电,不遇此大幸。一一观毛孔,生者灭者原,无常行如电,施心向涅槃。”

这位年长比丘听闻尊者开示后,于闲静之处,思惟此业:所谓族姓子弟剃除须发,以坚固信心出家学道,为了修无上梵行,成就“不受生死系缚,具足清净梵行,所作皆已圆满成办,更不再受生轮回”的道果,如实了达此理,这位比丘当下便证得阿罗汉果。此时,有一位天人,曾经是这位比丘过去的益友,观见比丘已成就阿罗汉果,便往那伽婆罗尊者居所,在虚空中而说此偈:“以得具足戒,在彼闲静处,得道心无著,除诸原恶本。”

天人说偈毕,以天华散向尊者,即于空中隐没不现。天人及证到罗汉果的比丘,听闻那伽婆罗尊者的开示,皆发欢喜心,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五·莫畏品第四十一(二)》

省思:

婆罗门为了让亲友长生不死,不但求神、咒术,做了诸多善事,也无法改变他们的命运。于是向伽婆罗尊者请教,并依循佛法的智慧,怀着坚固的信心,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进而开悟证果。《佛说无常经》:云“外事庄彩咸归坏,内身衰变亦同然。唯有胜法不灭亡,诸有智人应善察。”森罗万象是生灭法,唯有勤修戒定慧,息灭三毒苦恼,除去心中的妄想执着,从无常中体悟真常,便能获得真正的自在喜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爱情的真名叫无常

首先,爱是无常的 我们以为爱是永恒的,一旦它变化了,...

世间的一切,无时无刻都在述说无常

吉离舍瞿昙弥嫁给一位富翁,生了个可爱的儿子。但她的...

盲龟值浮木

每百年才能从海中探出头来一次。而大海中有一根浮木,...

要庆幸自己还活着

导语:从出生开始,我们每天都在一步步走向死亡。每天...

但念无常,活在当下

在这娑婆世界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那只能是在童话故事...

诸法无自性,一切皆无永恒

当今社会,人们急速向城市集中,都市街头行色匆匆,而...

伤痛是生命的提醒

接受无常,开始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从久远以来,你一...

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促长了众生的出离心

长养六心,守道始终。 学佛求道者,六心当具。这六心指...

能做到这五件事,病人便能早日痊愈

往昔,佛陀行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日,世尊...

鬼神护法

1945春,虚云老和尚从云门到南华传戒。此时,云门禅寺...

虾蟆虔心闻法,感生天上

过去世尊常在恒河边游化,广说法要。每当世尊说法之时...

慈心不杀有好报,肾脏破裂能复原

大约是一九九三年,也就是我三十九岁那一年的某一天,...

五台山「人皮鼓」的故事

世间的因果报应,跟人的善恶业力是直接关联的,如影随...

达照法师:弹簧人的故事

诸位有没有听说弹簧人的故事啊?有一个弹簧人,他的身...

地藏菩萨和我们关系

谁是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是佛陀座前,大愿第一的大菩...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归命一切佛菩萨海等。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闻者游行...

古人的仁慈之心

这是《阅微草堂笔记》里的公案。一个乡村有一位长者,...

怀孕妈妈的胎教之法

历来古今贤圣之人,都是由于父母之善教而得成功。而父...

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

文钞原文: 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

修行第一关,就是看我们放不放得下

在佛陀时代,佛陀与一位外道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公案。有...

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朋友是位载客司机,每天都要开着面包车往返县城。有一...

僧人中不肖者不少,皈依僧是否有风险

问:师父,一事不明,恳请开示:僧人中不肖者不少,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