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惟贤长老《三皈的广大意义》

惟贤法师  2011/09/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两足尊。哪两足?智慧具足和福德具足。佛到了最高境界,证得菩提,就有最高的智慧,这不是一般世间上的智慧,而是洞察宇宙实相的真智慧,是名智慧具足。佛在多生累劫以来,有大悲愿,救苦救难,而积累的功德,名福德具足。佛有三身:报身、化身、法身。报身代表佛的智慧圆满,化身代表悲心度众生,法身代表佛的真心充满法界。

你们能皈依佛,就要向佛学习,由迷转成智慧,不要再迷了。修智慧,就需要多闻熏习,学习经典。修福报的意义很广泛,恭敬父母、尊重师长、戒杀放生、怜贫惜苦、尊老爱幼、护持佛法、护持三宝等等都是种福田。皈依佛,由迷转觉,使自己将来具足智慧,具足福德,这是一条光明大道,能让自己脱胎换骨。

皈依法,离欲尊。法宝是暗夜中的灯塔。我们在暗夜中走,长夜暗暗,迷失了路,现在学习法宝,法宝就是个光明的灯塔,给你指引着前进的道路,使你不掉深坑、不堕悬崖。怎样才能不掉深坑,不堕悬崖?有方法,就是法宝。离欲尊,什么离欲?欲代表六尘境界,在六尘境界上,离开贪嗔痴,达到内心清净,才能解脱业障、解脱烦恼、解脱生死,所以叫离欲尊。

法宝是佛的经典,三藏十二部教典。这个法是哪个说的?是佛说的。佛把自己的觉悟境界,把自己身心所证的境界,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使众生能够了解,并能够依教奉行。皈依法宝就要学习经典,懂得佛法真理,明白缘起性空的道理、诸法无我的道理、诸法唯心的道理。在行动上就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使内心真正能够解脱,不染六尘。

你们皈依以后,不但要读诵经典,而且要学习经典,才能得到真正受用。什么叫受用?不是说,谁钱多地位高叫受用。在佛法来讲,内心清净,远离烦恼,消灭习气,淡泊少欲,不损人利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品格的人、有知识的人、有智慧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受用!

皈依僧,众中尊。僧就是代表佛住持正法,弘扬佛法。僧是和合的意思,和合与众相处,大家能够和合无诤,这就必须首先要具足德行,要守戒。提高德行,止恶行善,转染成净,就是真正的道德。有这种德,就为众人所仰望,为诸佛所欢喜,为诸天所拥护,所以叫众中尊。在一切众生中受到尊重,必须要有德。

所以,皈依以后,就要严守三皈五戒,奉行十善,相信因果,相信业报。而且这个相信因果业报,不但是信现在,还要信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

皈依三宝后,还要忏悔。为什么呢?因为过去生中不知道造了多少业,每个人都有业。俱生带来的业,业力牵缠,就不自在。人自身有生老病死苦,环境有天灾人祸,处处都在恐怖中,都是由业所累。我们就必须要忏悔这个业,忏悔以前的业,不要再造新的业。忏悔偈: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把自己洗干净,接收新的善法,必须要忏悔。而这个忏悔要有诚恳心、惭愧心、决断心、勇猛心,这才是真正的忏悔。你们每天都要忏悔,这样就可以洗清恶业,能够使各方面都比较顺利。为什么?自力和佛力结合起来,就可以消你的恶业。

最后就是发愿,要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我们学佛最高的愿望。四弘誓愿包括菩萨的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

“烦恼无尽誓愿断”就包括摄律仪戒,就是一切恶不要再造了,止恶行善。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就包括摄善法戒,要广修一切善法,三皈五戒十善、八正道、四谛十二因缘、四无量心、四摄六度都叫做善,一切善法都包括在里头。

“众生无边誓愿度”就包括饶益有情戒,悲悯众生,救苦救难,以悲心救苦为主。

你们把三皈五戒守好以后,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心受菩萨戒。要净化这个世界,真正实现环保、实现和谐,必须要净化心灵,需要人人学佛,人人行善,人人修菩萨道,人人做菩萨。那么,我们这个和谐社会就真正能够实现,这个责任很重大,需要大家好好发心,好好努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惟贤法师文章列表

拜佛有三层意义

一般人拜佛,多为追求财势名位及健康等利益,但是,有...

刘德华:皈依多年,学会放下

刘德华是一个笼罩在光环下的天王,但是天王也有自己平...

王菲:信佛是因假绯闻事件

王菲的皈依是在1992年,这次皈依缘起,竞是一次假绯闻...

锡杖的功用与表法意义

锡杖为比丘十八物之一,是比丘行路时应当携带的道具。...

戒律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一、认识戒律的重要地位 原始佛教僧团不设立权威的崇拜...

朝山的六种意义

修行之法门颇多,朝山也是学佛修行法门之一,其朝山真...

梦参老和尚《学三皈依》

释迦牟尼佛最初在因地时,听到五十三佛的名字,他就辗...

惟贤长老《学习唯识对净土宗念佛之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唯识的中心是改造心地 唯识是讲什么的?唯识的中...

一念不生全体现,一念方动乌云遮

佛陀出世目的主要是宣扬生命的真相,生命真相的主要思...

如何激发自己的责任心和愿力

问:法师,如何才能变成一个智慧的人? 学诚法师:向智...

念佛是二力法门

龙树菩萨乃是现生证得欢喜地(初地)之菩萨,其出世本怀...

把用在「低头」中的时间找回来

时下,微信在大众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强大的朋友圈...

改变你一生的一百句至理明言

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2...

悲智双运是佛教的两大特点

孙中山先生说过: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

一切都会过去的

放弃是需要勇气的,但是在某些时候,人只有在保全自己...

莫被邪见和狂慧所误

有一种人,虽然他有一点智慧,但不是真正的智慧。或者...

文珠法师《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今天讲的题目,是无边的愿行。愿...

学佛后一切看得很淡,这样对吗

问: 学佛后除做好本职工作,对一切看得很淡,这样对...

畜生是有灵性的

有朋友问:为什么信佛的人要持素?我所信奉的宗教认为...

一个人的道德很深,名声一定就会长久

我们要谦下,实际谦下里面就包含着理解、包容、同情。...

彰显佛的果德

我们今天讲这个缘起门里边的第三个因缘,叫做显现他的...

圣严法师:老化是自然现象

一般人以为「生」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其实「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