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圆瑛法师《放生开示》

圆瑛法师  2010/07/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此次北来讲经,辱承诸位欢迎,并聘为本会名誉会长,不胜感谢之至!本会创立,专以提倡戒杀放生为务,圆瑛无任赞同!年来南北各善团,时有聘为名誉各职,概辞不就,惟戒杀放生功德,乃为予之素愿。前在沪上发起创办护生会,提倡保护动物,亦与此旨吻合。今既承大会诸公不弃,聘为名誉会长,自当随喜,乐为接受,力尽棉薄,以期风动天下,早消劫运也。

至论护生一事,佛儒二教,若合符节。我佛以大慈大悲而为救世之本,大慈者,与一切众生之乐,大悲者,拔一切众生之苦: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形骸虽异,知觉本同,莫不贪生爱命,岂肯心甘为食者乎 ?吾人当学佛之大慈大悲,实行戒杀放生,方是学佛之行。是以学佛者,不仅持律戒杀,尤当竭力放生,方合我佛慈悲宗旨。

儒教《周易》有言,乾曰大生,坤曰广生,天地之大德曰生,故孔子赞《易》以生生。吾人应体天地好生之德,提倡戒杀放生。且孟子云:“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细究其义,前一句即劝人戒杀放生,后一句即劝人持斋茹素。既见其生,非特不忍自杀而见其死,并不忍其为他人所杀死,故必舍己资财,赎其身命而放之。闻屠门被杀哀号之声,非特不忍食此众生之肉,更不忍食一切众生之 肉,必终身茹素也。孟子又云:“侧隐之心,仁之端也。无侧隐之心,非人也。”凡读《孟子》者,亦皆所深知。倘见众生蒙难而不救,且更啖其肉者,则全无恻隐之心矣。故吾人应当爱物存仁,提倡护生,实与佛儒之宗旨相合,望各力行宣传,则幸甚矣。

圆瑛在孩童时,见煮鳖鱼,而鳖鱼奋命,将锅盖顶起欲逃之惨状。又见鸡被杀前,两眼皆突出,含冤怒视,似怀报复,遂感动于心,以后即不敢食肉。出家以来,每年力行放生。本会乃以“莲池放生会”为名,当以佛教慈悲,儒宗侧隐,而作护生运动,实为天下无上吉祥善事。诸位既发心人会为会员,必须一律实行茹素,不可再行食肉,以作社会模范。既能自行化他,则推行会务,更觉容易。若一面放生,一面食肉,则与佛教慈悲救世未免大相矛盾。至茹素一节,实为最易,并无所难。在会中有未能完全实行者,即由于尚未具足慈悲心之故也。果人人具足慈悲之心,断无食肉之理,希望在会诸君,勉力行之。即遇寿辰、结婚、生子、是自己求生,庆生吉祥之事,均宜戒杀放生茹素,以善因而求善果也。  

有人谓天生万物以养人,畜牲本供人所食,如畜牲不杀而食之,则遍地成为畜牲世界。殊不知天生之稻粱、粟麦、黍稷、瓜果、蔬菜等,其品类已异常丰富,均足以养人,何必定以杀生而食;且世上之物,不一定以杀即可减少,不杀即应增多。如广东人嗜食鼠,而鼠不见减少,而京津人不食鼠,而鼠不见增多。盖有杀即有生,无杀即无生,世俗只云杀食,可以减生,而不明杀食反更滋生。此因智慧不足,而生此谬解,遂酿成滔滔不堪收拾之恶业,言之实可痛心。尚望在会诸君力为正之,传得回心向善,而学我佛慈悲妙行,则杀因既止,杀劫潜消,而世界之战争,自可从兹止息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圆瑛法师文章列表

佛教放生的问题与建议

一、经典与理论依据 佛教的放生活动,首先源于佛教经典...

放生即放自心未来诸佛

净土宗大德蕅益大师开示:杀生即杀自心未来诸佛,放生...

乌龟感恩 惊呆卖龟人

有一次,我到宝鸡开会,路过文化宫门口时,碰见一个男...

中国古代文人的护生诗

中国古代著名文人中,有许多人对佛教有深厚的情缘,还...

放生牛的奇报

明朝江山人朱恺,字寿仁,性情淳厚好学。他们家里不吃...

吃素放生的真义何在

吃素的真义何在? 就佛法而言,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人人...

最简单的放生仪轨

在没有师父主持,自己放生的时候,可按下面这个简单的...

放生要随缘,不要预定

人毕竟也是有情,或多或少会被一些名利蛊惑,从而做一...

「远离颠倒梦想」中的四种颠倒

若如大火能烧尽一切执著,不仅对有为法不应起执著,对...

如何让身体排毒

你的身体如何排出毒素 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无比精细严...

石头和尚的十味妙药

云南昆明华亭寺内,存有一奇特药方,它是唐朝无际石头...

从信佛变成学佛的人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信佛,佛在心中,可为什么要...

经典告诉你学佛后为什么倒霉了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是人今世恶业成就,或因贪欲...

钱归钱事归事,人生才更清爽

跟食色相比,人对金钱的欲望,肯定不能算是与生俱来的...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为想的太多

一位搞研究的学者问:整天在紧张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课...

十大菩萨名号隐含的义理

大智,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表智,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

无知和愚痴的杀生者

杀生者总以为被杀者是无知的、可欺的。诚不知,是自己...

梦参老和尚:狂心顿歇即菩提

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的劳动...

提婆菩萨的宽恕

世尊在灵鹫山上为群众开演妙法,以手拈花,迦叶尊者破...

忏悔的五个要点

1、忏悔要有惭愧羞耻之心,要真正知道自己错了。 2、...

三类疾病的对治方法

疾病有三类:一是业障病,宿世的恶业;二是内伤,五脏...

罪障深重的人还能不能蒙佛救拔

那我们到了临命终时迷惑,往往有什么呢?一个觉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