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生活处处是佛法

明一法师  2011/1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按照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方式去做。只管自己埋头苦干,为边上你认为不能干的人拾遗补漏,把他们的过失不声不响地弥补了。努力地去做并且默默无闻地为别人拾遗补漏。这就是努力耕耘的表现,结果自然坏不了,这也是你赚取福报的好机会。如果能做到这样,你自然就能做到随顺世缘无挂碍了。

因为佛法就是教我们在烦恼面前不迷失自己;在逆境面前不迷失自己;在顺利的时候不迷失自己;在成功的时候不迷失自己;在失败的时候不迷失自己……乃至在生死面前不迷失自己。总之是在教我们如何在平常的生活中不迷失自己,佛佛祖祖就是以他自己的觉悟经验,告诉我们如何不迷失自己。

这就是要我们安住当下,如果你是学生,那就安住当下好好学习;如果你是老师,那就安住当下教书育人;如果你是工人,那就安住当下努力工作;如果……乃至如果你是家庭妇女,你就安住当下,做好家务。总之是要我们安住当下,做好自己的本份事情。

这在赵州禅师的话就“吃茶去”。有一天一位禅僧来向赵州参学,赵州问他:“曾到过这里没有?”其僧云:“到过。”赵州说:“吃茶去。”那僧去后,赵州又问另一位禅僧:“到过这里没有?”这位新到禅僧说:“不曾到。”赵州同样说:“吃茶去。”

院主听见后便疑惑不解,他问赵州:“为什么曾到这里的吃茶,不曾到这里的也吃茶?”赵州立即叫院主,院主应诺,赵州说:“吃茶去!”这就是赵州禅师的本份。一句“吃茶去”说出了平常日用的一切佛法,让大家安住当下,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使得我们得到觉悟不再迷失。

这在马祖道一禅师的话中叫“平常心”。在《诸方广语》记载:马祖示众云:“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所以,安住当下,以一颗平常心,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就是最好的学佛方式,也是最好的修行方式。

我们出家人行的就是无为法,安住当下。但是我们的法执往往会对结果进行追究。因为破除法执的做法,往往是不按照所谓事物的发展规律或者说不按照因果发展的规律去做事情。这样的做法如果也与我们平时的做法一样放不下,不能向前面说的吃茶去,不加倍努力去做,常常在表面上会影响事情的结果不圆满或者说不完美。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得到与平时付出一样劳动的结果。大多人就会发出怨言,觉得这是很愚蠢的行为;觉得这种做法不合理;觉得……如果不让他们关心结果的时候,也就是说用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方式去做的时候,就会减少或者没有这些抱怨或者说是烦恼。

其实,这就是我们智慧不够的典型表现。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我们无法了解所有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只看到眼前的这些。所以,我们就会表现为对眼前的结果关心,就会为达到同一个目,付出更多的劳动而抱怨。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不会白做,必然是功不唐捐。只是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不能全面看问题,看不到在其它地方出现的好处而已。

如果能够做到这样,那么,生活处处是真实的,处处是光明的,处处是清净的,处处是神圣的,处处是有意义的。关键是我们能否以一颗无我的平常心和慈悲心,去发现、去认同、去领受、去创造。能够安住当下了,不论平常还是吃茶,处处无非佛法,真所谓山色无非清净身,溪声尽是广长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闻思修来对治烦恼习气

在同修道友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我遇到对境、遇到事情...

掌握福慧圆满的方法

不仅是我们要解脱、要成佛,其实每个众生都想解脱,都...

不占用时间的修行方法

作为一个修行人,内心应该时时不放逸,做任何事情,包...

现代生活工作十则

刚刚好像跟大家讲到忠,是不是?其中我们提到了现代生...

星云大师《我能为世间留下什么》

俗话说:人死留名,树死留皮。人到世间上来走了一趟,...

修行人如何激励自己

接触到几位同参道友,大家谈的话题,都是说无常迅速,...

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五个禅七马上就要结束了,就在禅七结束之际,老天爷连...

黄念祖老居士: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

第一、出离心。 此心虽比后两者浅近,但它是首要的。...

站在本来就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

安住真如 这一点最重要了!修行人先求安住,才有资格谈...

善用你心灵广大的力量

我们身为一个有情众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我们曾经出...

过堂用斋怎样用心

出家人在寺庙里面用餐,名为过堂;我们用餐的地方叫做...

【推荐】各种动物在佛经里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佛...

家里人爱钓鱼,应怎样对待此事

问: 请问师父,家里爱人爱钓鱼,应该怎样对待此事?...

世俗的欲乐

佛陀的僧团中,有一群刚出家的年轻比丘,他们原本是侨...

密勒日巴之歌

年轻像夏日之花朵,很快就凋谢了。 老年如火势蔓延至...

海涛法师:念佛好时机

念佛法,不论男女僧俗,贵贱贤愚,无有一人,不堪念佛...

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

出家人的袈裟为何如此殊胜

时值酷暑,不少居士来到寺院礼佛,稍一走动就会满头大...

你布施出去的东西,最终还是你的

你布施出去了,你就创造了一个人天福德之身,那人天福...

内心清净,病也会比较少

《正法念处经》中说: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僧无为 吴江流庆庵无为能公。齿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

一切境缘,正好念佛

原文: 《弥陀经》言:若人念佛,临命终时,必生彼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