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如何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

圣严法师  2011/12/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当从惭愧、忏悔、感恩的三方面努力。

“惭愧”的意思是自知对不起自己称为惭,自知对不起他人称为愧咎。

一般自负、自大、狂傲、骄慢的人,不会产生惭愧心,总觉得自己无愧于天,无愧于地,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像这样的人,在智慧和慈悲方面,是不容易成长的。有了惭愧心,便会谦虚礼让。儒家也说,满遭损、谦受益。自知有所不足和有所缺失,是自我的检讨反省,便有改过改进的可能,否则错上加错,那里还有自我成长的机会。所以惭愧心是人格的清洁剂,在清理了染污物之后,向著既定的方向,继续努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忏悔”就是承认自己的过失,承担应负的责任。

比如做老师的人,没有尽到老师应尽的责任,对不起学生,就是用忏悔心来弥补;小过失对自己的良心忏悔,大过失当对学生的面忏悔,忏悔不会丢脸,忏悔也不等于老师永远就有过错,那是表示勇于负责,勇于改过的态度。有些人不懂得忏悔的真义,他们在神前或佛前,焚香祈祷,说是犯了错害了人,请求神佛,网开一面,原谅他们无知;这样在神佛的偶像之前忏悔之后,便以为不再受到应得的惩罚了,下一次有了机会,再三再四地犯错害人,又再三再四地去焚香祈祷表示自己的无知,请求神佛原谅他们的无知。这种忏悔的心态不正确,也不能收到忏悔的功效。

“感恩”不仅是一般人所说的回馈,应该是饮水思源,感念之情常系心头。

所谓恩人,究竟是谁呢?除了父母是最亲的恩人之外,凡是在你的生命中对你有益有助的人,都是恩人。恩人可有两类:一是为你顺水推舟的人,二是使你逆水行舟的人。一般人仅以顺水推舟的人为恩人,给你打击、批评、诽谤、阻扰的人,便以为是仇人。其实,那些人使你从逆境中受到锻练,助你久炼成钢,岂可以说不是恩人。例如释迦牟尼在《法华经》中说过,他的一个叛逆弟子提婆达多,将来一定成佛。因为从释迦牟尼在过去无量劫前发菩提心后,提婆达多都是给他逆向的帮助──打击、阻挠、破坏。提婆达多使释迦牟尼得到了磨炼,使他成了佛,所以有大恩德。诸位菩萨,在你们的生命史中,这样的恩人多不多呢?如果有,在你们心里是怨恨抑是感恩呢?一般人要做到不怨恨已经很不容易,何况要向这种人感恩!

曾有两位法师,因为细微的法义之争而吵了一辈子的架,彼此发誓不想见面。逢到佛教界有聚会的时候,两人都会先问有没有对方参加,如果有一方参加了,另一方就不参加。

另有第三者跟其中的一位说:“我们大家总有一天要到极乐世界去,你们二位也要去啊。怎么现在就有他没有你,有你没有他地吵个不休呢?”

那位法师说:“阿弥陀佛,如果那个魔王也能到西方极乐世界,那还是什么极乐世界吗?他都去了我还想去吗?”

双方怨恨到如此程度,还是两位出家人呢?不过出家人也还是人,所以也会产生怨恨。毕竟不是为了私利而为法义,故在二位法师中,有一位在临终前悔悟了,他留下遗言说:“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与某某法师为了佛法的观点之争,吵了一辈子架,并且从此不相往来。我死之后,希望某某法师能够原谅我,能来参加我的葬礼。”

因此使得另外一位法师在葬礼上痛哭流涕地说:“阿弥陀佛,我怎么跟他吵到死为止呢?还是他先原谅了我,他真是成佛了,而我却仍是个丢不下怨恨心的鬼。”

像这样的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产生怨恨心是很容易的,消除怨恨心则很难,如果能把恨得很深的人当成恩人看待,是极不容易的事,但是我们要练习,不练习就没有智慧,也没有慈悲。人在一生中,多多少少总会遇到像这样助你逆水行舟的人,如果你从来没有遇到过,总是一帆风顺地走过人生,你真是一位福德殊胜、因缘殊胜的人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肉食文化何其残忍

在当今世界肉食文化还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长期以来,...

善良被人利用,该怎么办

佛弟子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总还是更为善良一些的,更...

星云大师自己受用很大的「十句话」

我这一生,尤其是在佛教学院就读时,有很多人的话影响...

唯有慈悲与爱才可以止息怨恨

舍卫城中有位妇人养了只母鸡,每次母鸡下蛋时,这妇人...

捕象记

久远以前,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精舍为天人、国王、大臣及...

【推荐】佛经格言集萃

▲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仁清法师:文殊菩萨消业开智修持简轨

接下来是智慧文殊菩萨的修持,我们拿到资料了没有?所...

瞬间坐化

在一次围战中,一个士兵正要用枪打死一位老僧时,老僧...

禅师是如何用功的

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是怎么用功的,他答道:饥来吃饭困...

如何帮助自卑的人

自卑的人除了会带给自己烦恼,往往也会有自大的心态。...

圣严法师《他们都是菩萨》

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受苦受难的都是菩萨的化身,...

圣严法师:贪欲是一切痛苦的原因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 《法华...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那么,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什么样的依据呢?他能得到...

《三宝歌》浅释

大家都很熟悉《三宝歌》,佛教界重大法事活动都是在《...

末法众生专修净土法门

佛说了生脱死的修持法门很多,大体分为律、教、禅、密...

无作戒体生起的三个要素

无作戒体的生起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就是能受之心...

补药进补,真的有效吗?

现在的人都喜欢吃补药,为了求得身体的健康,种种进补...

会性法师《小净土文略说》

小净土文为宋朝慈云忏主遵式法师所作。遵式法师字知白...

在家学佛的七个条件

对于刚开始学佛的青年来说,怎么在家学佛,有个什么样...

现代众生的十种业障缠缚

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有十种业障缠缚。具体讲就是:无惭...

学佛的四大因缘,你属于哪一种呢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在轮回中不知道漂泊了多久,...

佛教在商业浪潮中反思:关于寺院的经济来源

在早期的佛教僧团,僧人遵循传统的乞食制度,物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