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圣严法师:贪欲是一切痛苦的原因

圣严法师  2011/0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 《法华经卷二.譬喻品》

此偈是说,各种痛苦烦恼的根源是贪欲,如果把贪欲的问题解决,就等于拔除了苦果根源。可见「贪」是众生众苦之本,若不先治此病,便永远在苦海中浮沈。

此偈点出,贪欲是一切痛苦的原因。贪欲的意思是人家有的,渴望着自己也有;已经有了的,还想要得更多。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取得基本的生活所需,不名为贪欲;只是想要而超过需要,便叫作贪欲。人的欲壑难填,不仅追求五欲的当下享受,还想拥有更多五欲的资产,以备永远享受,那就会产生患得患失的痛苦了。比如一男一女的婚姻组合是需要,不会造成太多问题,两男一女的感情会有麻烦,两女一男的感情也会有纠纷。在物欲方面,凡是过了分的追求和占有,都是贪欲,不仅造成心理的负担,也为人间的伦理所不许,不但造成他人的不便,也为自己带来痛苦。

许多人觉得,为自己谋取名利、财产和爱情的满足,是人人都有的基本权利,也是鼓励人力争上游的动力。所以人的贪欲,能给自己带来享受以及安全的保障。其实贪欲心越重的人,越没有安全保障,为自己带来的不是安乐,而是不安和痛苦。拥有的越多,越需种种的安全设施,安全设施的需要越多,即表示著没有安全。所以物质方面的少欲知足,能为你营构安定的心境和安全的处境。少欲不是什么也不要,而是有的多也知足,有的少也知足。知足不是懈怠懒惰不事生产,而是安于自己能得到的和所得到的,并且常常有余裕,分享给他人。

若把贪欲的念头及行为,从少欲知足而进步到离欲无欲,苦的原因就没有依止了,也不会为自己制造苦恼,为他人带来困扰了。好比树倒了,栖息于树上的猢狲就散了;蜂房废弃了,蜜蜂也不见了。古代的智者贤者,安贫乐道,而且还能济世利人,便是少欲知足的结果。乞丐武训,一无所有,却能创办义学。出家人一切属于十方,没有私人财产,但在自修自利之外还能利益他人。多贪多欲的人,纵然富甲天下,还是无法满足,等于是个穷人;经常少欲知足的人,才是无虞匮乏的富人。贪欲重的人,表面上可能拥有很多的财富,其实他们拥有的是痛苦的根源而非幸福的靠山。

当然,拥有名位财富,并不即是痛苦的根源,如果贪欲不已,不择手段而唯利是图,便是诸苦的原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切莫想要升官发财

汝之穷妄想,打得很光明宏大。而不知其皆是向下走,不...

宣化上人:妄想是修道人的绊脚石

学佛法的人,一要把自己的自私自利心消除殆尽,不让它...

嗔心会造恶业招致苦果

嗔有发怒、生气之意,是一种对自己不喜欢、不如己意的...

如何走出感情的伤痛

1、网友:法师,我朋友的女朋友出车祸去世了,他一直想...

吃东西吃饱就好,别为嘴巴做奴才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布施什么就吃什么,不执着、...

济群法师:从麻木中苏醒

所谓出离,就是愿离娑婆。它的心行标准,是对轮回的盛...

【推荐】即使暂时不太顺利,内心也应保持愉悦

快乐的感受和痛苦的感受,都不是实有,都是虚妄的。若...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因为世间之物本来就是去住无常。我...

圣严法师:人格在寂寞中升华

一个寂寞的人,虽能引起他人的同情;但人之对于寂寞的...

圣严法师《回到自己身上》

佛陀曾经对骂人者有两个比喻:一个象是仰面对天吐唾,...

金刚经的「应无所住」

(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就是「不...

常起瞋心如同慢性自杀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

尘埃里开出鲜花

低到尘埃里,并且在那里开出花来。这是张爱玲说的话,...

用短暂的痛苦,来解决长远的痛苦

什么叫精进呢,《广论》当中提出了两个定义。就是当我...

惟贤长老《三皈的广大意义》

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

助施功德也能得佛授记

无数劫以前,有一位老婆婆孤苦伶仃,以卖麻油膏为生。...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也。梵语阿弥陀...

【推荐】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问: 有时听闻佛法,觉得道理非常好,但在日常生活中...

没学佛的人生是没办法规划的,因为做不了主

一个生死凡夫为什么加罪障呢?因为我们的生命当中,每...

你是在饮用一杯「咸水」吗

古时候有个财主,从拥有九十九只羊的那一天起,就眼巴...

与各种人相处的秘诀

会与人相处,可以让你少走弯路,尽早成功。其实,每一...

遭到毁谤应做如是思维

修道者如果遭遇到谗害和诬谤,不可嗔怨,不必计较。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