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戒律的作用和意义

济群法师  2011/1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真正迈向解脱,必须通过戒、定、慧的修行。佛陀制定的戒律,就是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和解脱相应的生活方式。我们没有学佛受戒之前,所有行为都是贪嗔痴不良串习的延续。而这种串习是和烦恼相应的,是和轮回相应的。如果不依戒律彻底扭转的话,我们就会在串习形成的洪流中继续沉沦。

为什么说戒律能帮助我们建立一种解脱的生活?戒,为防非止恶之义,以此帮助我们止息生命中的不良相续。需要注意的是,戒律不只是一种行为约束,因为心才是一切行为的源头。所有习惯,都是心理活动的延续。我们止息不良行为,目的是要止息不良心理的相续,这才是持戒的关键所在。

我们希望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就要立即停止心行的不良发展。所以,我对戒律的定义是——生命健康发展的交通规则。生命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正是取决于我们的心行。心念会成为心态,心态会成为习惯,习惯会成为性格,性格会成为人格,人格会成为生命品质,决定我们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也是生命发展的因果。

我们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样的人?根源就在于每天的起心动念。生命是无尽的积累,是我们所有想法和行为的积累。我们想过、做过的一切,在客观上会消失,但内心却会忠实记录每个行为产生的痕迹,并逐步积累力量,最终造就我们的人格和生命品质。

在佛教中,将生命形态归纳为十法界,即六凡四圣。六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六道,分别为天、人、阿修罗三善道和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四圣,则是声闻、缘觉、菩萨、佛陀。这些生命形态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由各自的所作所为决定,由各自的不同选择决定。

对一般人来说,面对选择往往是盲目的,身不由己的。但对学佛者来说,应该看清生命发展的轨道,从而主动选择,把握未来。所以,我们必须时时进行检查,对照当下的行为是否和戒律相应,是否和佛菩萨的行为相应。一旦发现这些心行将带来不良生命结果,应立即停止其相续。否则的话,最后必然走向恶道。所以,戒律也是帮助我们选择善恶之道的交通规则。

如果我们认识到戒律的作用和意义,就不再会觉得戒律是一种外在约束。没有谁不愿意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没有谁不愿意自己有一个良好的未来。基于对生命的负责,我们一定会自觉约束自己,自觉以戒为师,因为这是抵达解脱的基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济群法师:心中无形的警察

基本的道德信条其实很简单,如佛教的五戒、八戒,是具...

酒肉穿肠过,是否也可以修行得道

问: 禅宗在佛教历史上,有其激进的一面,不喜欢一级...

菩萨戒的核心精神

《梵网经菩萨戒》谈到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菩萨戒的核...

朝暮课诵的意义

课诵是寺院每天必不可少的修行仪式,即指定时诵经、持...

律宗大德广化法师

在台湾的佛教中,专弘律学的比丘,除了济涛律师外,再...

为何出家人每半个月要布萨诵戒

昨夜说的黑月白月诵两重戒法,这是世尊金口所宣。 【注...

受五戒以后可以吃五辛吗

问: 受五戒以后可以吃五辛吗? 大安法师答: 受五戒...

没有受菩萨戒就不可以看《梵网经》吗

问: 有同修说戒律不是随便学的,犯盗法戒、犯盗法罪...

《心经》的般若正观

以般若波罗蜜多命名的经典,其中,玄奘翻译的六百卷般...

《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

禅宗由达摩传入中国之初,以《楞伽》印心。自四祖后,...

让理想成为现实

问: 事无不可对人言,乃人生一大快事。所以我在生活...

生命的正确价值观

我们现有的生命体是五蕴和合而成,也是无明制造的一个...

用称赞改善世界

李先生和一位朋友在纽约搭计程车。下车时,他对司机说...

自己的一座佛堂

在路上遇到一位陌生人, 自称是我的读者, 他说: 听说林...

怎样改善不如意的婚姻

问: 我学佛之前婚姻并不如意;现有心与丈夫和好,但...

圣严法师:行善的人快乐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乐。时时处处助人利人,也就会在...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无常,对于所有佛弟子,甚至是丝毫没有佛教信仰的社会...

曾玩过碟仙,心仍有余悸该如何对治

问: 弟子初中时和同学玩过碟仙,但一直有后怕,曾因...

佛教徒对风水地理,该存何种态度

身为佛教徒,对祸福吉凶,要抱著何著心态来正见它?对...

【推荐】怎样把福报留住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福报的化现。福报可以化...

站在佛法的角度,要让小孩能够吃亏

现在一些做父母的不了解因果的道理,把子女作为自我的...

每天进步一点点,早晚会成功

虚老开示说: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