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为什么不能认识自己

2012/0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仰山禅师有一次请示洪恩禅师道:“为什么吾人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

洪恩禅师回答道:“我向你说个譬喻,如一室有六窗,室内有一猕猴,蹦跳不停,另有五只猕猴从东西南北窗边追逐猩猩。猩猩回应,如是六窗,俱唤俱应。六只猕猴,六只猩猩,实在很不容易很快认出哪里一个是自己。”

仰山禅师听后,知道洪恩禅师是说吾人内在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外境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鼓躁繁动,彼此纠缠不息,如空中金星蜉蝣不停,如此怎能很快认识哪里一个是真的自己?因此便起而礼谢道:

“适蒙和尚以譬喻开示,无不了知,但如果内在的猕猴睡觉,外境的猩猩欲与他相见,且又如何?”

洪恩禅师便下绳床,拉着仰山禅师,手舞足蹈似地说道:

“好比在田地里,防止鸟雀偷吃禾苗的果实,竖一个稻草假人,所谓‘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

仰山终于言下契入。

吾人为什么不能认识自己?主要是因为真心久被尘劳封锁。好比明镜,尘埃遮盖,哪里能显现明镜的光照?真心不显,妄心反而成为自己的主人,时时刻刻攀缘外境,所谓心猿意马,不肯休息。人体如一村庄,此村庄中主人已被幽囚,为另外六个强盗土匪(六识)占有,拟此兴风作浪,追逐六尘,人体村庄一室六窗,从此怎么平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烦恼也没用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菩萨,我们内心要面对很多的境缘,你...

人生的苦乐,并不是由外境决定的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

看到他人不好,实际是心不清净

看到他人不好,实际上是自己的心不清净。就像一块脏兮...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这四种...

菩萨的修学分成三个阶段

我们可以把菩萨的修学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见山是山...

【推荐】面对改变不了的外境,有三种方法来解决

诸位!反正我们一个三界凡夫,这一辈子是离不开污泥了...

常常看人不顺眼,就像生活在垃圾场

我们要训练自己,就是要训练我们的这颗心。从行上,我...

这才是真正的布施

我们所有的凡夫啊,都是有妄想、分别和执着。我们都有...

【推荐】除粪贱民出家证果 佛陀详解前世因由

编者按:今天这一篇故事出自《贤愚经》,原题为尼提度...

坠入啼哭地狱的婆提老者

佛陀在世时,有一则公案:一天黄昏,波斯匿王来到佛陀...

算命的师父

一个居士问:师父,你会不会算命? 清净说:会,而且...

放下心灵的包袱

一个得道的高僧养了一条狗,名字就叫放下,每到给它喂...

一切法门中,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

学佛后会不会变得没有进取心呢

问: 学佛会不会让人变得消极,对世俗的功名、地位、...

圣严法师《如何用禅解决问题》

生活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比过去更频繁...

念经、拜忏、做水陆,何以不及念佛

念经、拜忏、做水陆,何以不及念佛? 以念佛,人皆能念...

张嘴讲话很容易,懂得闭嘴却很难

现代人在轮回里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最缺乏的:一个是耐...

提前释放出狱的比丘

想一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

吹灭心头火

报纸有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个青年,因为追讨朋友欠他的...

佛教如何看待知识

问: 佛教怎么看待知识? 济群法师答: 知识对人类究...

应怎样和众生结缘

问: 我们应怎样和众生结缘? 济群法师答: 如果我们...

矿工方便比喻引渡工程师

李圆净居士编写《印光大师嘉言录》。他就在一篇文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