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慈悲与爱

2010/07/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很多人只知道佛陀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哪知道佛陀曾示现了无量劫的慈悲与爱。

古印度有一位国王,名一切施王。他仁慈博爱,是个行菩萨道的大悲之王。正是因为他无私的慈悲与爱,远近国度的人民都很敬仰他。

这事传到了邻国一个国王的耳朵里,这个国王是个暴君。他听到人们赞美一切施王,不相信一切施王的慈悲与爱,也很不服气,所以决定攻打一切施王的国度并占领他的江山。

一切施王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迎战准备。大臣们很不理解,就去祈情一切施王告知他们为何不迎战。一切施王说:“为了我个人的权利、地位、名誉,我不会去理会这种纠纷,我也不愿我的子民为了我个人而作无谓的牺牲。人在世一天,所食不过数升,所住也不过几尺,何必为了身外之物去劳思费神?邻国的君王来了,我双手把城池奉送给他,只要不伤害百姓就行。”就在这天晚上,一切施王留下授印,换上便装,一个人悄悄地离城出走了。

第二天,邻国暴君带着军队长驱直入,没伤一兵一?,就取得了一切施王的江山。但他并不满足,一方面,他以为一切施王只是个徒负虚名的懦夫而已,一方面,他想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因此,他下令重金悬赏捉拿一切施王。

此时,在路上流亡的一切施王遇到了邻国的一个小孩,向他打听怎么样才能找到仁慈的一切施王。仁王问小孩为什么要找一切施王,小孩说:“我是邻国的婆罗门子,幼年丧父,与母亲和姐姐同住,因贫穷而过得很苦。因此,母亲让我来祈求仁王布施我们财富。”一切施王说:“我就是你要找的人,但我现在已不是国王,不能给你财富了。新国王在重金悬赏我,你可以把我杀了,割下我的头去献给新国王,你就有财富了。”小孩不敢杀仁王,仁王说:“这样,你把我绑起来,我们一起回去,你再把我交给新国王也一样。”

仁王的子民们还在平安的生活着,看到自己爱戴的国王被人绑着送回来,悲痛万分,有的甚至哭晕了过去。到了王宫,大臣们看见仁王回来,纷纷扑到在地悲泣,其声及其悲惨。

暴王不解地问道:“你们为什么都这样悲伤呢?”大臣们说:“大王!请您原谅我们的失礼吧。我们看到这位仁王,为了臣民放弃了自己的江山,现在又把生命都布施出来了,而他自己一点怨恨、懊恼都没有,他实在是太慈悲、伟大了,因此,我们被深深感动了。”

暴王又问小孩为什么要把仁王绑缚送来,小孩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暴王。

泪水象断线的珍珠般从暴王的眼眶里滚了下来,他命令大臣解开仁王的束缚,请仁王沐浴更衣,将授印还给仁王,跪倒地面,对仁王说:“我久闻大王盛名,因不服气,才来攻打您的国度。谁知来到这里,并未费一兵一?,我怀疑您只是徒负虚名而已。直到今天,才算真正看到了您的德行。请原谅我是个愚痴小人,从今后我愿听从您的领导,使我不再走错路线。”

一切施王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过去身,暴王即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之前身,邻国小孩就是后来屡次设计阻碍、陷害佛陀的提婆达多。佛陀曾对弟子们说:“提婆达多的恩赐,成就了我的六波罗密、三十二相、十种佛力、圆满一切功德。提婆是我的善知识,亦是我的好良伴。”后来,提婆达多堕入地狱,是佛陀把他救了出来。

真正的修行人,会在感恩一切的心态中,将他所遭遇的一切,都化作自己成长的财富。只有愚人才会把周围的一切变成自己下地狱的陷阱。

武力和敌对并不能真正降伏人,唯有道德才能真正感化人。

接纳人性的丑陋,坚信本性的美,永不放弃用慈悲与爱去感化一切,让人们从苦海中自省、回头。这,就是觉者的修为,也是觉者的布施。

只有放下才能令心量无限扩展,最终才会心包太虚,量洲沙界。一切皆融于一心:有情无情,同圆种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人怀爱欲,不见道者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

认清爱情的本质

佛曾提醒阿难,不要轻信你的念头,念头根本不可信;不...

佛的几个问题

一个人被情伤,决定远走天涯。他来到佛前诉数苦恼,痛...

穷书生的传家宝

佛经里有一段故事:有位书生以教书维生,但是家乡环境...

古人的仁慈之心

这是《阅微草堂笔记》里的公案。一个乡村有一位长者,...

海涛法师《向观世音菩萨学习--慈悲社会的责任》

信仰观世音菩萨──慈悲精神的学习 在佛教信仰里,观...

厌离娑婆有两个方法

从生命的差别因缘当中,我们的生命有两个选择:第一个...

用慈悲观来对治嗔恨心

我们众生的烦恼,也是各式各样的,有些人贪烦恼重,有...

波斯匿王减肥记

有一天,波斯匿王来到只树给孤独园,他顶礼佛陀后便坐...

以关怀代替处罚

在仙崖禅师住的禅院里,有一位学僧经常利用晚上时间,...

育才之道

有一位信徒在佛殿礼好佛后,便信步到花园散步,碰巧看...

船子和尚与夹山禅师

这幅图描绘的是禅宗极为有名的公案,说的是唐代夹山善...

当前教界兴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

问: 当前佛教界兴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请慈悲开示。...

目犍连尊者一念嗔恨的果报

这是目犍连尊者在修行中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释迦牟...

击败他人千次,不如击败自己一次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改过确实对一个人的...

人生世间,幻住数十年

原文: 人生世间,幻住数十年。从有知识以来,日夜营谋...

是什么样的因缘而堕畜生道

己三、示畜生趣 畜生是什么意思呢?他内心愚痴,而不能...

【推荐】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有问: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菩萨曰:汝但息想定...

梦参老和尚讲《修行》

第一讲 学三皈依 诸位道友!时间过得很快,我离开这里...

回归自心,消除对立

就饮食来讲,常常饮食对我们味道的关系很大。我们常常...

念佛之现实利益

念佛的现实利益是无量无边,下面只说重要的:一是念佛...

善良的人容易和观音菩萨感应

今天一师兄过来,聊起了观音菩萨,说她去普陀山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