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不去跟人家搞是是非非

蔡礼旭老师  2012/04/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彼说长,此说短”。这叫说长道短。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这样说长道短?他们的目的在哪里?俗话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而且人群有一个习惯,他都会逼你靠一边站,你到底要站在我们这边还是要站在那边?有没有这个倾向?那我们偏两边都不站,所以“不关己,莫闲管”,赶快远离是非之地。

因为,来说是非者一定有目的,一来是要拉拢你,二来要诋毁别人。

只要有是非,就会对团体有所伤害,那我们绝对不乐见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我们不去跟人家搞是是非非,应该走出正路,和气待人,多多包容。

当你在团体中两边都不站而站中间,这个位置非常重要,为什么?因为两边必然都有偏颇。而当一个人自己太偏颇、太过了,他内心会不会觉得错了?久了以后,他也会觉得自己有错误,或者心理上会想去找人谈一谈。

比方说今天某一个主管做了一件事,是做错了,有人就会批评过度,有人就会一味袒护,有没有这种情况?那两边就闹得不可开交。

这个时候我们站中间必有大用。怎么说?这个袒护主管的是真正爱主管,还是感情用事?你愈袒护他,他可能愈看不到这一次他的错误在哪里,他有可能就跟着你们跟另外一半在那里争斗了,他就愈来愈失去人心。你本来的动机是要为他好,到最后可能会害了他。

所以袒护主管的这一边,久了以后也会思考。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他们,真正为他好绝对不是一味地袒护。往往你这么一说,因为他跟主管也相处一段时间了,他可能又会回来说:“对!对!我以前有一些事劝他,他也没。”

然后来我们可以进一步跟他讲:“因为你常能够指出他的缺点,慢慢他自己印证以后,他会对你愈来愈信任。”所以该劝的,绝对不能因为一次、两次主管不听,你就不劝。“日久见人心”,他慢慢还是能够转化过来。

另外这一边就是“攻人之恶毋太严,当思其堪受”。别人有过失的时候也不要太严苛,你要看人家是否承受得起。而且说实在的,很多事因为你不是当事人,说不定我们做的时候也有可能犯他那样的过失,所以还是要宽容相待。假如你骂得太过了,其实他内心也觉得怪怪的。

当我们没有言语上的争执,对他们也是一种牵制力量,所以他们有时候可能会说:“你怎么这么有修养,我们应该检讨一下。”所以确实在团体中,只要我们不搞是非,能够尽心尽力地做事,不去做情绪之争,往往都可以在团体中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的力量。

这是讲到“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这个“莫闲管”意思是说不要参与是是非非,但是假如是对公司重要的事情,我们也要积极参与才行。而且在参与中,我们的希望是把一件事情办好,所以在这个当下,该说话的时候还是要说。你不能当场没讲,后来做失败了,才放马后炮,那就不是很恰当了。所以在开会必须有所决策的时候,我们对事不对人,发现哪些做得比较不恰当的地方也要指出来。

但是在这里指出来,绝对不是对这个人、这个同事有看法。所以把事情讨论好了,决定好了,走出这个会议室的门,我们还是好同事,有任何好吃的绝对也不会缺他一份。

所以假如你心里怪怪的,也会让他心里怪怪的,本来没事,事情却愈来愈大。所以我们还是要保持一份真诚心去面对任何一个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会说话的两头瞒,不会说话的两头传

信者,在佛家讲就是不妄语--不说虚妄语、说话真实有...

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

无著文喜禅师是唐代著名禅师,他七岁出家,参访善知识...

赞美的作用非常大

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世俗生活和修行佛法都会...

一言不慎即招无量剧苦

释迦世尊,在过去因地修菩萨行的时候,曾经当过印度波...

一句恶语种,世世怨仇果

远离粗言,粗言这口业就是粗恶的语言。我们在身、口、...

千万不要让你不经意的话成为咒语

中国的古话:为人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暗室亏...

【推荐】一言折尽平生福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跟学生出游,路旁...

远离恶口的十种功德

诸仁者!于彼远离恶口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赚钱要对得起良心

记得我小时候,曾住在康定一个牧民家里。他们一家三口...

宏海法师:正法学堂答疑

(问题一)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请法师开示,念佛是念...

佛陀从他的娶妻生子当中悟到了什么

这一科讲到教主略史,就是我们介绍释迦牟尼佛一生简略...

心、肝、脾、肺、肾逐个说

一 君主之官:心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

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

学佛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的大慈悲心、实相般若所流现出来...

海涛法师《论因果》

《因与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1、财富今生幸福是何原...

娶妻要娶贤妻,不是美女

有人贪恋美色,以为美色是宝,得到一位美女在旁,总是...

有这样一个女人

不管是上班,是打工,还是在外奔波,或者只是出去游玩...

地藏菩萨名号的来源

在我们佛教界里头,四大名山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要讲...

净宗二祖-善导大师

1.生平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诞生于隋大业九年...

「小年」的佛教意义

忽尔一年,小年又来了。曾经记得,年少时的故乡风俗,...

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诸君!我在南京讲学将近三个月了。这边苏州学界里头有...

惟贤法师《信解行证》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