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人生四阶段的教育

2012/07/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前言:

我们关心教育的现况及未来的发展,故参酌古今教育方式提出“四阶段的教育理”供各界人士参考,本文仅就其重点略述之,期能抛砖引玉加以引伸阐发,并愿与关心教育的家长及教师们共勉付之实践。今本文专以品德及智慧教育为主,希望能和目前学校知识技能教育相辅相成,期能培养出更具有深刻文化素养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

第一阶段: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

众所周知,零岁至三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一般父母多轻易错过。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长远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实是天下父母们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回顾反省人的一生,大家莫不深切同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人生最难化者唯习性;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因此第一阶段‘幼儿养性’的教育特别重要。这段期间的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周围的一切讯息,却能靠高度直觉而全面吸收,犹如明镜照摄景物一般,不加选择地全部接受,此时正是构成其一生性情及品格基础的重要决定时期,此时的教育端赖父母主动给予正确的诱导。

正确了解幼儿学习的特性后,我们建议父母以最轻松简易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今略述一些方法以供参考,若能举一反三,善巧融通,则不难掌握幼儿养性教育的要旨。例如父母手抱幼儿或陪他嬉戏时,常用愉快的心情,轻柔的赞美肯定孩子:“你(或直呼其名)是最孝顺的孩子 你是最善良的孩子 你是最慷慨的孩子 你是最开朗的孩子 你是最聪明的孩子 你是最健康的孩子 你是最勤快的孩子 你是最喜欢读书的孩子……”不胜枚举。此外父母亦可时常播放优美的中西古典音乐,以培养其优雅的性情。

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与学习环境,是影响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父母希望子女未来具备什么特质(果),现在就应该如何的赞美肯定孩子(因),如此每天几次愉快的赞美肯定他,必然先入为主的深深印入幼儿纯净的心底,形成他终身不移的人格特质。良好习性的养成,优美人格的奠定,就在父母轻松愉快的赞美肯定中不知不觉的完成;秉性良好的孩子,经此赞美肯定后,会发展得更加自信完善;秉性中下的孩子,更须要父母加倍的赞美肯定来弥补,以导正或减轻其不良习性于无形中,这可是幼儿教育的秘诀,贤明的父母们,请千万别错过这短短的三年啊!

第二阶段: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

当幼儿渐渐成长,四岁后已慢慢学会语言的应用,学习能力亦逐渐增进,此时即应衔接“童蒙养正”的教育。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不论是心理学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长的经验,我们了解:四岁至十三岁这阶段的儿童,因其理解能力微弱,知识未开,仰赖父母尚多,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正是一生当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如何把握其记忆的特长善加教育,以期收到终身受益的长远效果,是最值得深刻反省的教育问题。

古代先贤们高瞻远瞩,不约而同地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并以历代公认的优美古文诗词等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覆熟读,进而鼓励其背诵。如此充分发挥其记忆力的特长,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趁他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永恒性的价值亦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茹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而长期的诵读薰习将在默默中养成他阅读古文的能力,则儒释道中华文化智慧的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深信必可陶冶他的性灵,开阔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这种书多读一本即有一本的受益,乃至多读一句亦有一句的功效,如此终身受益的长远效果,就在童蒙读经阶段中种下根苗,十年易过,终身难得,切莫等闲空过了。

至于如何教导儿童读经,方法很简单,只要父母老帅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引导鼓励、或赞美奖励儿童反覆多读、熟读,他们自然就会背诵得非常流利。若父母能抽空陪孩子一齐读,不但本身受益,同时亦是最佳的亲子成长活动。根据老一辈过来人的经验,若能把握这段记忆力最好的十年,只要每天能读诵30分钟而持之以恒,要背诵二、三十本书是轻而易举的,并且可利用寒、暑假来复习加强。(有关童蒙养正教育,请参考王财贵博士著「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书内有详细精彩的发挥。)

第三阶段:少年养志——理想抱负的鼓舞

十三岁之后的青少年,知识渐开,理解力亦有显著的发展,渐渐脱离父母的关怀照顾,正是意气风发的学习独立之时。此时即应迈进“少年养志”的教育阶段。养志,是指鼓舞他们追求崇高理想的勇气,培养宏观远大的志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正是我中华民族青少年们立志向学的典范。处于国中、高中时期的青少年,除了学校正常课业及特别感兴趣的学科书籍外,我们建议父母老师们选择或提供下列课外读物,鼓励他们阅读:

1、古今中外各类伟人传记。

2、历代忠孝节义,及深明因果事理的典范故事。

3、各行各业坚持理想,努力耕耘不断奋斗的榜样。

以上书籍若能广泛接触,并且让其熟读,找出自己内心最崇敬,愿意立志仿效的对象,如此最能激发青少年们“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有了这股积极力量,不仅点燃了青少年立志的热诚,也建立了坚定的信心;因为青少年正处于构思自己未来方向的阶段,此时最需要认同效法的典范,来鼓励他们建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及坚持理想奋斗的勇气。

第四阶段:成年养德——真实生命的开展

成年以后,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专长而立业成家,尽力以求自立,更进而提携后进以立人。日后与人接触应对日渐繁增,人事愈加纷杂的过程中,必难事事周全,尽如人意,因此更须常常反省自己的缺失与不足,自勉改过以求进益。处处抱真诚笃厚之意以待人接物,时时存方便利他之心以积善培德。

如更深一层体会,小我只是沧海中之一粟,所学亦不过是学海中之一滴,则能常怀谦虚之心,效法明朝袁了凡先生的精神以改过、积善、谦德来提升充实自己,并以之净化社会。然修德立业无有穷尽故,且三人行必有我师,随时随地皆可致力修习长进,只要自我生命能逐渐畅达,眼前世界亦将生机日新,故成年养德,尽此一生无限向上,无有终时。(明朝袁了凡进士晚年有训勉子孙的四篇家书,题名为‘了凡四训’,后世广为流传,被誉为传家宝典,实乃值得再三细读的上乘之作)

如果我们的社会像个大花园,那么每位初诞生的婴儿,就像刚出土的幼苗,须要父母本著爱心,以四个阶段的教育为养份来灌溉幼苗,深信绿树成荫、百花齐放、果实鲜美的大花园,将会自然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海涛法师《幸福人生讲座》

一 1.做人的道理就好象木匠一样,锯木的时候需要绳墨...

把聪明转化为智慧

聪明人往往忘记了高贵的头颅也是由双脚来带动的,他们...

如何转变负面的人生态度

问: 常有人自觉能力差、力量小,对社会、家庭没有影...

人生不需要与别人竞争

一个孩子从小长大,父母会很用心照顾他的健康、培养好...

蔡礼旭老师:孩子迷恋电子游戏怎么办

从小先入为主及时引导 斗闹场,绝勿近。斗闹场是指电...

人生幸福有三诀

在一本书里,看到一位88岁高龄的老太太总结人生幸福有...

为利益而舍道德,人生必将埋下隐患

对大众来说,遵循道德的利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

不同思维,决定了不同的人生

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双胞胎兄弟,不约而同...

珍惜「上有老」的日子

有一种幸福叫做上有老。回到家来,亲热地叫一声爸爸妈...

略谈菩萨戒中的「说四众过」问题

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

把佛法建立在自己的内心当中

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就是把佛法建立在自己的内心当中...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觉悟是最珍贵的财富

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会追求内在和外在的财富。...

十供养的含义

一、香供养 香能通气养神,传达境界。燃香时,香自灭而...

谤骂世尊的婆罗门

佛陀在舍卫国弘法时,一天,佛在只园精舍外空地经行,...

蕅益大师开示的三种念佛

念佛理观与事修之应用: 一、惟念他佛──专注佛境──...

欲火害人(普明法师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师,是济川赵氏之子。最初在泰山灵岩...

防癌数字

近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死因预测报告,在未来1...

天下的男人都死光了吗

有一次,我有个二十二岁的女弟子失恋了,她很伤心地来...

圣严法师《大与小》

有一次,我和一位居士同乘一辆车,遇到红灯,车停下来...

内心深处要厌离到彻骨彻髓

为什么净土法门讲信愿?这个愿就是厌离娑婆。这厌离娑...

《一函遍复》白话译

(印光大师著 圆涛法师白话译) 净土法门,对上、中、下...